没有一幅真迹的拉斐尔展,究竟值不值得和娃去看?实地探访告诉你
你好呀,我是朵朵~
2020年4月6日,是拉斐尔逝世500周年。这位文艺复兴巨匠身上,有许多美丽的巧合,比如:
他的诞生与离世是同一天,更确切的说,都是耶稣受难日;
他相貌柔美,而他的名字,正好是大天使的名字;
和另一位天才——梵高一样,他只活了37岁……
2020年有诸多心碎,其中之一,恐怕要算意大利原定于3月开始的“拉斐尔,1520-1483”大展,只维持了数天就因为疫情暂停。
而在中国,一场“不可能的相遇”正在发生,这个展览或许会为我们弥补一点点遗憾。
点击视频 感受现场
??
「朵朵探展」
没有一幅真迹
这个展览到底值不值得看?
展览一开幕,我们就去了现场。先说观点,展览用的是数字和还原技术,虽然没有原作,但40元,不亏。
这场相遇,不可能
拉斐尔短短37年的一生,创作了300多幅作品,而这些作品分散在许多国家,想在中国集中欣赏,难度系数实在太高太高。
在这个展览空间里,是我们第一次能够近距离欣赏36幅拉斐尔的作品,它们的原作被分别收藏于7个国家、13个城市的18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
原作大小,细腻展示,近距离欣赏——这场“不可能的相遇”也算是完成了它的许诺。
当然,同行的小伙伴前一阵子才去上海看过莫奈的《日出·印象》,不无遗憾的说,「哪怕只有一幅真迹,花更多的钱、排更久的队,看到的时候也会觉得值了」。
这些作品,有故事
这36幅作品聚在一起,不是随随便便的选择。
你可以把它看成流动的故事线,以拉斐尔生命中的三座重要城市为篇章,讲述了天才的一生。
从14、15岁的第一幅作品《圣母与圣子》到生命最后的大作《基督变容》;从初露锋芒、压倒老师的《圣母的婚礼》到深藏着达·芬奇神韵到《抱独角兽的女士像》;从树立了「完美典型」的多幅圣母像,到展露出画家智慧的《托马索·费德拉·因吉拉米肖像》;从迷倒众人的自画像,到藏着爱情秘密的《芙纳瑞纳》……
读懂它们,也就更深的读懂了拉斐尔,读懂了文艺复兴。
这个展览,很舒适
用一个词形容现场,就是「静谧」。
这是古典主义的世界,看得出设计师去掉了所有复杂的装饰,用黑色的展厅和曲线的空间突出着作品。
1:1的作品大小,忽然发现《美惠三女神》小得可爱,《伽拉忒亚的胜利》大得惊人。
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椅中圣母》,最正确的看法居然是要蹲下来仰视。
这样的趣味,只有在展厅才能真切感受。
当然了,现场也有少许互动,但更多的是留足了空间,给你静静欣赏。
「朵朵攻略」
7个关键词12幅作品
抢鲜看展
那么,如果你要去看这个展,如何才能看得懂呢?
我们精选了12幅作品,用7个关键词带你先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1
「第一幅作品」
《圣母与圣子》
乌尔比诺,拉斐尔之家收藏
1496-1497?年
这或许是拉斐尔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幅湿壁画,创作于14~15岁期间。
早前的失败修复,让它十分斑驳,是一位意大利美术史学家在1955年声称辨识出了拉斐尔的手笔。关于它,我们可以更关注的是拉斐尔和父亲的关系,作为“艺二代”受到的熏陶,以及影响了他一生的,虽破碎但美好的童年。
2
「和师傅的较量」
《圣母的婚礼》
木板油画
米兰布雷拉画廊收藏
1504年
这是21岁的拉斐尔的作品,在展厅里,和他师傅彼得罗·佩鲁吉诺的同题作品对望着。你更喜欢哪一幅?
这两幅画几乎是同时完成的,拉斐尔本来是画着试一试,结果从人物到空间,都超出了老师的水平。
比如这幅画上,老师佩鲁吉诺画的人群是一字排开,像是舞台表演,拉斐尔是让人们呈“半圆形”站开,更有场景感,观众就像人群里的一员。空间上拉斐尔的作品更有纵深感,远处的人物也站得更集中,整体给人既平衡、又真实的感觉……
作品细节
3
「温和美少年」
《自画像》
木板油画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收藏
约1505-1506年
这是大约23岁的拉斐尔,透过这幅画,相信很多人都会一下子喜欢上他。拉斐尔面容温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舒服。这和他自己的性格也很好的融在了一起,一生温文尔雅,受人喜欢,从教皇到贵妇。
细节
对了,展厅里还有一幅双人肖像画,靠后的那位也是拉斐尔。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双人肖像》
布面油画
巴黎卢浮宫收藏
1518-1519年
细节
4
「大师收割机」
拉斐尔是个特别擅长学习和创新的画家,虽是三杰里最年轻的,但后来居上,成为了西方古典绘画的标杆式人物。
他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学习干净、简练、有力的线条,又从达·芬奇的作品中细细揣摩构图、用色,把前辈们的优点集于一身,逐渐形成自己精致、细腻的风格,迅速俘获了教皇和人们的倾心。
比如这张女士像的构图、角度以及背景的处理,显然得了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启发。
《抱独角兽的女士像》
木板油画转布面油画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藏
约1505-1506年
这幅《基督下葬》的背后,是一位母亲为死于战争的儿子的悼念。画中体现了拉斐尔吸收古典雕塑的影响,特别是米开朗基罗所做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哀悼耶稣》。
《基督下葬》
木板油画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收藏
1507年
《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
细节
5
「最美的圣母」
《草地上的圣母》
木板油画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1505-1506年
西方人有一句夸人的话是“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足以说明人们对他圣母像的喜爱。
文艺复兴前的圣母形象,比较典型的是这样。
当圣母遇到拉斐尔,第一次有了“人”的温暖。你能看到一个普通温柔、可亲可爱的母亲,但又有着不可侵犯的圣洁感。
圣母与两个孩童,这样的构图在拉斐尔手下不止一幅。你知道如何从两个孩子中分辨耶稣与施洗约翰吗?约翰通常头发更长,披着骆驼皮,手中拿着十字架…更重要的是,他总是带着尊崇的眼光看着小耶稣。而圣母的脸上不止是温柔,更有一种无言的哀伤。
《金翅雀圣母》
木板油画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收藏
约1506年
对了,别错过拉斐尔最有名、最迷人的《椅中圣母》。独特的构图方式,直视时其实是椭圆,当你略低于画面仰视时,才能看到正圆。
《椅中圣母》
木板油画
佛罗伦萨爬拉提纳美术馆收藏
约1514-1515年
6
「拉斐尔的爱情宣言」
披纱巾的少女
佛罗伦萨帕拉提纳美术馆收藏
1512-1513 年
拉斐尔一生未娶,但在他的作品里,能找到这份隐秘的爱情。
他爱上了一个面包师的女儿,虽平凡却美貌,在画中拉斐尔为她穿上华丽的服装,描绘出少女最姣美的面容。
在画完《披纱巾的少女》后的四年,拉斐尔又以这位女孩为原型创作了《芙纳瑞纳》。
芙纳瑞纳
木板油画
罗马巴贝里尼宫国家古代艺术美术馆收藏
1516-1517 年
画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她手臂上这条蓝色丝带圆环,有着拉斐尔的名字“Raphael”。
7
「最后的巨作」
基督变容
木板油画
罗马梵蒂冈博物馆收藏
1519-1520 年
这是拉斐尔临终前参与的最后一件作品。
画面分为两部分,取材于圣经故事:下半部分有一个男孩被魔鬼掌控,身边的人都处于混乱与不安中;上半部分是耶稣突然发光,两位先知摩西与以利亚显现,惊醒了周围沉睡的人。
一幅画中,既有人类复杂强烈的情感,也有耶稣圣洁耀眼的形态,如同舞台剧一样明暗分明、充满戏剧感。现场去看,一定会被震撼。
全世界最有名的艺术理论家瓦萨里,也是提出的“文艺复兴”一词的那个人,这样评价拉斐尔:
“即使在拉斐尔之前,世界已经被米开朗基罗征服,但上帝给予了拉斐尔最完美的一切:典雅、勤奋、美貌、谦逊以及让一切丑恶退避三舍的崇高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