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与骑车

身在汽车社会,但“开车”一说从何而来,恐怕没几个人打算搞清楚。

英文里面,开车(Drive)有“驱动”、“驱赶”之意。这个不难理解。开车,就是把车子往前赶。以前是赶马车、赶驴车,现在是“赶”汽车。但是到了汉语里面,为什么用“开”这个动词?难道像开瓶塞那样,“砰”一声车就走了?这个问题放在我脑瓜里已经挺长时间了,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一位邻居远赴欧洲,开始为期一年的驻外工作。临行前,他把一部小轿车托付给我照管,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多开,别放坏了。借着这个机会,我又一次琢磨起那个“开”字来。就在昨天,在扭动钥匙、电机发出一声嘶吼的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开”,也许就是启动机器电源,就是打开汽车发动机!这样想下去,越发感觉开车就是操作机器。转动方向盘,很像扭动收音机的音量旋钮,也像是转动锅炉阀门,或者开启什么减压装置。看上去是这个道理。烧锅炉的叫做“司炉”,那么掌控机器的人,就称为“司机”了。按照英文的“Diver”来说,司机就是一个“迫使”机器运转、操纵机器前行的人。

相对而言,“骑车”就比较容易解释了。我平时以骑摩托车、骑自行车为主,对“骑”的感受挺深。“骑”字是马字旁,与古人骑马有关。骑马不同于赶马。骑马时,人与马的关系非常紧密。胯下的马儿,其背部似乎嵌入主人两腿之间。而赶马时,人与马是分离的,通过鞭子的抽打迫使马儿前行。骑车与骑马相仿,都是两腿叉开,坐在鞍座上面,与车身贴合,双手握把,通过控制车头(类似马头)来改变行进方向。转弯时还要斜着身子,整个行进过程中都要全身运动。骑马与操作机器不同之处还在于:马通人性。主人嘴巴里“儿”、“吁”地叫着,马儿就听话地往前走;主人双腿用力或者拽动缰绳,马儿就能根据力道大小调整速度;主人抚摸马背,马儿就会把头倚在主人胸前,喷着响鼻……于是,也就涌现出马和人的一些佳缘轶闻,比如吕布与赤兔马的故事,秦琼与黄骠马的段子,玄奘与白龙驹传说,唐太宗的六骏情结。诗人咏马、画家绘马的例子更不消说。

这么说来,似乎“骑车”是挺有文化渊源的事情了。的确如此。西欧文化中的“骑士精神”就是一例。中世纪的骑士最初专指那些本领高强的骑兵。他们胯下坐骑强壮神速,手持兵人攻击力超凡,浑身铠甲坚固华美。他们得到国王嘉勉,身份显赫。后来,骑士精神逐渐成形,即:荣誉至上,忠诚守信,英勇无畏,勇敢尚武。实际上,其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的“士”和“侠”比较接近,德行标准也类似中国人的“君子”、“忠臣”。现如今,由于姿势相近,骑自行车的、骑摩托车的也被称为“骑士”了。那么,他们是否比“司机”更高贵一些呢。

汽车司机不是骑士,而是开机器的人。骑士精神讲究尊重女性,而前阵子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事件中,能看到骑士精神吗?骑士精神要求维护其他骑士的尊严,而频频发生的别车、抢道、路怒,能体现骑士精神吗?骑士精神不允许无礼冒犯他人,而在右转弯时,在斑马线上,逼退行人、甚至碾压非机动车的事故还少吗?相对而言,骑车的情况似乎稍好些。至少,因为自身稳定性、防护性的欠缺,他们不敢随意与他人碰撞、剐蹭。他们知道,撞了行人,哪怕对方多么弱小,自己也难免摔车倒地。他们更要让着各种汽车,毕竟无法与对方抗衡。

当然,也不可高估当今骑车人的境界。以电瓶车主为例。就驾乘姿势而论,他们是“骑士”,但他们当中横冲直撞、擅闯红灯的不少;一些人互不相让——不让行人,不让自行车,甚至不让大卡车。于是,也就有事端屡屡发生,甚至害人害己。都是“骑”,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也许因为他们胯下,已经不再是通人性的马,而是难以驾驭的机器。

骑士阶层随着冷兵器的边缘化而迅速消逝。那么,最终摧毁骑士精神的,是汽车这种机器吗?难道只因为“开”而非“骑”,就要毁灭一种美德?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