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郡衰亡史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0/06/08
事情怎么会演变到这个样子的?
文丨王小西
编辑丨小叮当
一开始,黄希鸣是想着造好车的,至少看上去是“自带光环”。
比如,他说过,“将产品做到极致,就是我们与其他车企最大的差异。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不能有短板,有短板就意味着你整个车可能都不行。”言犹在耳,不过博郡现在看起来,确实是怎么都不行的样子。
追求极致的心,碰到了资金的短板,最后没人、没钱、没产品。
博郡到今天融到了多少资呢?圈内有人说,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主要是银鞍资本投的。而宝石得不过投了3000万元。天使轮的浦口高投的6000万不算。大家都知道,造车是200亿元朝上的活,4.2亿够什么呢?
那么,曾经说好的第六轮25亿融资呢?就这么消失在空气里了。实际上,到2018年6月末,博郡汽车资产总额为4.2亿元,负债总额为4.4亿元,公司已资不抵债。去年,知乎上就爆出了公司拖欠2018年年终奖的丑闻。
今年4月份,有媒体爆料有近800余名员工集体讨薪,原因是天津博郡已经3个月未能给这些员工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随后,这场讨薪行动不了了之。公司曾经有860名左右的员工,大部分是原来一汽夏利转岗的。而到了6月3日,天津博郡公司开始跟30%的员工签待岗协议书。员工们发现上当后非常无奈。
蹊跷的是,就在“贫困潦倒”之际,有媒体报道,黄希鸣仍坚持每月转3000万元给美国研发中心。更多的员工在猜测,之所以黄希鸣会如此做,是因为一旦博郡倒下,他可以把美国的公司当成转移国内资产的渠道。当然也有说法,美国研发中心仅停薪一个月,就有员工诉诸法院,黄希鸣迫不得已要转钱过去。
无论真相如何,黄Sir玩猫腻玩到一汽夏利头上,完全是不知死活。当然,我们要问的是,事情怎么会演变到这个样子的?
在中国看一个人,除了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
曾经有媒体说,带着方框眼镜、头发灰白、身材微微发福、目光和善却又透露出坚定的黄希鸣,是一位“见惯了风雨、经历过兴衰、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中年男人,确实辛苦,但是很无奈。他讲话的语气平缓、随和,让人很容易放松下来,进入他的语境。这是他有着人格魅力的地方。
但是,作为技术层面“最懂车”的CEO,相比李斌、李想、何小鹏等新势力创始人,在其他几人都陆续出产品之时,不但产品无限延期,还落了个众叛亲离的效果。
说特斯拉有人机交互和电池安全性两个短板的黄希鸣,也想成为行业标杆,并且对自己的底盘与平台调校能力信心爆棚,“博郡的车可以在性能上达到极致,我从来是没有任何担心的。”当时黄希鸣声称,博郡有十几名资深底盘调校人员层层把关,其中达到福特四级(最高)的底盘调校师就有两三名。换句话说,完全有任我行的风范。
那么,英语说得一股Chinglish味的博郡汽车董事长兼CEO黄希鸣,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呢?
这位“湖南大叔”背后,有着一段开挂的人生经历,履历很高大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博士,在美国最大的两家车企福特与通用都有过工作经历,随后创办了美国AVT与上海思致。
说起来,他曾经与诸多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车企合作过,完成过多个整车厂的底盘平台开发、操稳性能改进、NVH性能提升、结构设计优化及轻量化项目。
这是一个很早财务自由的人,说自己在中美之间跑来跑去,牺牲了家庭,家里基本上没管过。他跟太太有个约定,到创业八年之后必须要有一半时间待在美国。感动得让人想哭。
2014 年的时候,黄希鸣在美国待了十个月,进入一种退休状态。因为,“那时候我的实验做到成熟期,更是一个稳定期了,所以我在美国待了十个月,大概一个星期工作两个半天就可以了”。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复出二次创业了呢?
因为,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整车制造。彼时正值国内新能源领域开始爆发,黄希鸣对未来的判断是准确的,“我认为电动车取代传统车一定经历性价比的一个转折点,只有电动车的性价比足够大时才会迎来这一点。我当时估计会在2020~2025 年期间正好到达这个转折。”
为了迎接电动时代的到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博郡。就像有人说的,搞过多年底盘的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是,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是不是发生了变异呢?
我们可以看看黄希鸣的造车之路。
关于最重要的生产资质,当时黄希鸣的解答是,“资质仍在洽谈之中,所以首款车型将由一汽代为生产,第二辆车将在自己的南京工厂进行生产。”问题是,跟一汽夏利的合作才几个月就成为死局,现在第一款车都没法出来。
2019年4月,博郡汽车发布了首款跨界SUV博郡iV6和旗舰SUV博郡iV7,iV6是一款长4.7米,轴距2900mm的中级SUV。一并正式发布的还有i-SP、i-MP、i-LP三大电动车平台。
为了iV6这款车,“我们在全国七个城市 3000 多个样本的客户调研几乎都指向了这个车型方向,所以整体方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iV6目前依旧难产中。
黄希鸣说,iV6的四驱版车型NEDC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0KM,而支撑这一续航的是一个总电量高达75kWh的电池组。他计划是在2019年首先推出B(i-MP)平台的SUV,2020年推出更大的C平台的车型,半年之后再推出A平台的经济车型。
那么,价格呢?据说大约在补贴前18~28万元。说到对标的竞品,黄希鸣雄心十足,直指特斯拉的Model Y、奔驰的EQC、宝马的iX3、未来大众 MEB平台的ID.3以及国产车中的Marvel X。问题是这些车要么快出来了,要么死了,而博郡依旧只有“信心与野心”。
最重要的电池方面,博郡曾经通过南京盛和公司参股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说是要投资100亿元,预计新上10条电芯及电池包研发和生产线。但是2019年并购后盛和退出,以后就再没关系。
有人还说过,黄希鸣去年发新车时,邀请已经去骏盛的老总张志伟,结果人家根本就不来。“你让黄希鸣亲自给我打电话。”黄Sir打了没有我们不知道,但骏盛是骏盛,黄希鸣是黄希鸣。
而黄希鸣最拿手的底盘技术方面,6月4日,有黄希鸣的上海思致公司的员工在“人民网”控告,“2019年12月至今,公司至今未正常发放工资长达7月之久,社保公积金等都处于断缴状态。目前同样和我处于绝境的员工有五六百人,迫于生计离职的有近三百人。”
黄希鸣是个“好演员”,而且口才极佳,只要开始不被打断,他绝对不会停。
黄老板所谋者大也。招了很多人,在上海、北京、南京以及美国底特律四地办公,当时据说团队中的很多人都是像黄希鸣一样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从业人员。博郡最多时候有800人,投资人来看的时候,这种阵仗还是比较像样的。
不过,很魔幻的事情在于,这其中有40多个是从来没有上过班的员工,只领工资。不过嘛,黄老板这种“唐僧肉”,江湖潜规则还是懂得的。此外,南京一家银行给博郡贷款3000万元,不过随后,“信贷部主任的63岁老母亲以每月2万元的工资成为博郡员工。”嗯嗯,这种骚操作,其实很平常。这种小钱,也不在黄老板的眼里。有来有往,黄老板深通社交之道。
我们不能不佩服黄希鸣的勇气。他觉得 50 岁都属于比较年轻的,而且由于很早财务自由,长期生活在海外多少还有一些家国情怀,所以说还是想回来做点事情。
嗯,只是做着做着,有些事情就走样了。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理工男的情怀与执念。实际上,黄老板并不简单。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新能源潮起是天时,创业选在中国有地利,而人和呢,就要从挖人讲起了。
挖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理想主义”。这其中的翘楚是贾布斯,“让我们一起,为理想窒息!”然后,忽悠到了孙宏斌头上。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实实在在从来没有考虑过钱的问题,包括做这家企业,我把前面两家公司的所有财富积累砸进去了,一分钱没剩。”说得很悲情,自己已经倾其所有毫无保留,不过做法上嘛,往美国公司打钱是怎么回事呢?
黄希鸣创业之时,恰逢长安上海研究院选择迁往合肥,这令许多已经在上海安家的工作人员不能接受,于是黄希鸣成功地吸收了研究院 60 多名资深汽车人才,其中也包括了日后负责博郡产品的副总裁李瑛。
“当初稍微保守了一点,现在看来应该把研究院100多人都拿过来就更好了。”黄老板曾经不无得意。但是,人挖过来之后呢?看看现在长安和博郡的天差地别,李瑛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吧。
插句题外话,记者曾经采访过、写过的原观致设计总监“老顽童”何歌特,也曾经在博郡转过一圈,不过很快就走人了。毕竟都是老江湖,成不成早就有数。
2019年9月,公司002号员工、创始人、营销副总裁张天离职;2020年3月5日,博郡汽车市场营销和销售副总裁陈曦离职,加盟奇瑞汽车EXEED星途品牌;2020年3月9日,博郡汽车市场传播总裁张震离职。
此外,还有核心层面的技术负责人、财务总监、人事副总监等等的离职,包括徐兵(原博郡汽车副总裁CIO)、梁伟(原博郡研究院副院长)等,梁伟还是黄希鸣从福特挖角而来。“老黄(黄希鸣)找人用人不行,经常上来是红人,没多久就被‘打入冷宫’,多少个都是这样。”核心团队的散失,再加上底层员工因为欠薪,公司整体人员架构的动荡让博郡快要崩塌。
再比如上海博郡汽车有限公司的监事李燕,她为博郡带来了2块土地,以及两栋楼免费使用2年的便利。据说,上海临港当时选择博郡而没有选择蔚来,背后也有李燕的部分作用。
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新闻,“2018年11月博郡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临港产业区公司签署总投资约35亿元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该区域建立生产基地。”如今,早就跟黄希鸣决裂的李燕看到现在的情况,心里的恨意估计今生难消吧?
黄希鸣在开了几个人后,突然发现自己玩不下去了。
开了哪几个人?自己的专职司机、贴身助理、网络安全负责人、财务总监,对了还有一个人事副总,而且据说理由接近“莫须有”,就是无理由开除。
看看这五个人的职位,都是最清楚黄希鸣情况、最亲近的人呐。为什么还要开了呢?“他认为公司内部有个团伙,这个团伙有五个人,就围绕在自己身边”。黄老板走着走着,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有人说,是因为黄老板“捞钱”的事漏了。很多人发现黄希鸣侵吞公司财产(实际上是侵吞股东资产),而且内部员工说这是自己十几年来见过的老板亲自下场捞钱的第一个案例。为什么作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还捞钱?很简单,因为钱都是别的股东或者投资人出的,黄董事长空手套白狼。
黄希鸣去年准备跟一汽夏利签约,但是签约前一天晚上,据称徐老大的助理收到了被开的五个人的短信,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田聪明夜奔长春解释。现在签约了,但是纸包不住火,到目前博郡只拿出1400万元,哪里拿得出20个亿?
说起来,一汽夏利是有责任的。因为知情人士透露的,“在尽职调查中,一汽夏利并未对博郡的融资能力深入调查,甚至连一份博郡的融资合同都未见过。”
这件事,再加上这次媒体爆料的“变相裁员”的事件,深陷极度严重财务危机的现状,就再也瞒不住了,博郡眼见着就“凉凉”了。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比如北斗星通等,也做好了博郡汽车相关款项成为“坏账”的打算。
回顾博郡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六轮融资,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步步捉襟见肘。
从注册之初,获得由南京浦口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与中科招商合资成立的产业基金投资,后者成为博郡汽车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37%。作为“回报”,博郡宣布在南京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辆纯电动整车制造基地。
2017年7月,博郡汽车旗下的投资公司思迅新能源落户江苏淮安,同年9月,博郡汽车获得淮安政府投资,淮安政府也成为博郡汽车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89%。据内部人士透露,淮安政府还给了黄希鸣6000万买地,而黄希鸣花了这笔钱,然后想再要6000万。好样的,人才!
黄希鸣已经习惯与各地政府“周旋”并获取融资的方式。但是问题在于,在经历几次“跑马圈地”式的拓展之后,博郡位于各地的工厂却落得一地鸡毛。
由于各地方政府实在害怕造车新势力的骗招而变得谨慎与苛刻起来,对于博郡而言,依靠地方政府谋求资金的模式基本上已经完结,国外融资更没戏,没有人相信的黄老板,道上已经混不下去了。
博郡在不断下沉。听听吧,黄Sir自己说的,“洗牌已经来临了,我相信今年就会有一些企业马上就倒下去,明年后年也会有大量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倒下去。这个是应该很清晰的,这个洗牌过程是很残酷的。”黄希鸣应该非常清楚,自己也会成为被洗掉的一员。虽说比王晓麟还差得远,但是不得不说,“理想、愚蠢、狡猾、奸诈,汇聚一身”(某行业人士定义)的黄老板,能够跟所有的高管翻脸,演绎的这部《博郡衰亡史》,实在是可悲。
|王小西|
比天空更辽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