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译读第九卷
四圣心源 卷九
【翻译】疮疡的病(各种体表化脓性疾病),起因是寒邪伤营气,血液不流畅营气受到阻碍,积郁成热,皮肉溃烂化为脓。阳气旺盛便红肿并且向外生发,阴气旺盛便黑塌并且向内下陷。病轻的便是疥、癣之类的轻度皮肤病,病重的就是腹内的病了。
《灵枢》道理清晰但没有药方,《金匮》方法简略不完全,后世的外科医家,仰慕钻研前贤的学问没有得到,基本道理模糊不清,珍贵的书籍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金匮要略》被云雾遮护。我们知道亚父名范增,遭遇这个病而身死,圣贤如伯牛(春秋?鲁国人,孔门十哲之一。后人用“伯牛之疾”,指不治之症。),遇到这样的疾病而殒命,贤德有才智的人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何况其余的人呢。
往年眼睛得病,后悔被庸妄所误治,用寒凉之药泄了脾阳,耳后血管堵塞等原因引起肿胀,清脓如注,又多次误治于外科医生的手。游息轻飘,剩下一缕气息没断,想起来至今惊心,作疮疡解。
疮疡解
痈疽(yōng jū)根原
【翻译】痈疽(毒疮),是寒伤营血的病。血的性质,温则运行畅通,寒则因冻结而滞涩,寒伤营血,冻结而滞涩不循序移动,卫气郁阻,蓄积而为热,热盛则皮肉溃烂化为脓。脓凝滞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耗减损,经脉衰败渗漏,刺激五脏,五脏受伤便死了。
痈病疮面浅而疽病疮面深,疮面浅就轻而疮面深就重。痈病,营气卫气堵塞在体外的表现,疽病,气血阻塞在内脏的表现。营卫的堵塞,有的旺盛有的不旺盛,所以肿块有大有小。人体上的穴道开启因而风寒进入,寒郁积为热,随着空窍向外发散,所以是圆形。疽外露的征候,皮肤死去而且坚硬,痈外露的征候,皮薄而且光泽,是阴阳浅深的分别。
《灵枢?痈疽》说:外来的寒邪在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返回,不能循环,所以堵塞发肿。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烂肉,肉腐烂则化为脓。痈形成为热,但根源性在于外寒,所以痈疽刚开始起的时候,应当温经散寒,流通营气并且疏导卫气。等到寒转化为热,肿胀痛苦,到这时候营气卫气堵塞封闭,仍然适宜用清热散寒于经络的方法。到了脓血溃烂破裂,经热外泄,营卫气都衰败,倘若不是依靠补气血,不能康复。如果经络阴气凝结,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就更应当温经散寒并且暖补,不可迟缓。至于疮疖、疥癣之类,受伤本来就浅,只应当发散表邪并且泻卫气,无须其他方法。
【翻译】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苏叶11克 生姜11克
加一碗半水 煎到一碗,热服,服药后以汗出通透为原则。
治疗刚刚开始发生的痈疽。
【翻译】《金匮》说:各种浮脉数脉,应当发热,而相反寒颤怕冷,如果有痛的地方,应当发散疮痈。痈疽起因于外感寒邪,伤其营血,营血受伤因而束缚卫气,卫气郁积阻塞,不能到达外表,所以表现为怕冷。卫气郁积发热,肉腐烂化脓,便成为痈疽。
刚开始得病经络郁积不通,一定应当发散表邪,表邪除去让汗出来,卫气的郁积走漏,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化作脓。若不出汗的,适宜重用浮萍发汗。体表的热太旺盛的,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的郁积。卫气太虚的,用黄芪增加经气。
【翻译】丹皮黄芪汤
桂枝11克 桃仁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丹皮11克 生姜11克 元参11克 黄芪(生)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疗皮肉肿胀,痈疽已形成的。
热太旺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炙)7克 桔梗11克 生姜11克 大枣11克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脓已经形成并且发热厉害,皮肉松软的。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11克 黄芪(炙)11克 桂枝11克 甘草(炙)7克 当归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脓泄热退,营卫双虚的。
黄芪人参牡蛎汤
黄芪11克 人参11克 甘草7克 五味4克 生姜11克 茯苓11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的病。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贴仙灵膏。
仙灵膏
地黄295克 当归74克 甘草74克 黄芪74克 丹皮37克 桂枝37克
麻油590克、黄丹295克,熬膏,入黄蜡、白蜡、乳香、没药各37克,罐收。脓后溃烂,久不收口,洗净贴。一日一换,计日平复。
大黄牡丹汤
大黄11克 芒硝11克 冬瓜子二钱 桃仁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疗疽近肠胃,内热郁蒸的病。
参芪苓桂干姜汤
人参11克 黄芪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桂枝11克 干姜11克 丹皮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阴盛内寒,以及脓清热微的病。
严重的加附子。
仙掌丹
斑蝥30克,去头翅,糯米炒黄用,去米,川产者良,余处不可用。前胡(炒)1.5克 乳香(去油)4克 没药(去油)4克 血竭4克 元参1.5克 冰片2克 麝香2克
研细,瓶收。
凡是阳证痈疽刚发病,针刺破疮顶,点药如芥粒,外用膏药贴上。顷刻流滴黄水,半日即消肿,重的一日一换,一两日痊愈,神效!化脓的没有用,阴证不用这个方子治疗。
{解读}痈疽(yōng jū),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瘰疠根原
【翻译】瘰疠(中医指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的病,多在颈部。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称“老鼠疮”。),足少阳经的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足少阳经自头走到足,运行身体的两旁,起于眼睛的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锁骨上窝,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所以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不至上热。而甲木的下降,由于辛金的收敛,辛金收敛,缘于戊土的右转,戊土不降,少阳逆行,经气堵塞,相火上炎,瘀热集聚凝结,则瘰疠产生了。
肝胆主筋,筋脉卷屈而壅肿(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顽硬而坚实。《灵枢?经脉》说:胆足少阳经,是动则发病口苦,心胁疼痛,缺盆(足阳明胃经穴。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中肿痛,腋下肿,马刀挟瘿(病名。发于颈腋部之淋巴结结核)。马刀挟瘿,足少阳的脉,沿着缺盆,胳膊夹着胸膈,而走胁肋,其经弯如马刀,而瘿瘤(甲状腺肿瘤)挟生。《金匮》说:痹挟背行(指肩、颈、腰、背部氟血痹阻而引起的疼痛),如果有肠鸣,马刀挟瘿的,都是劳损得的病。这是因为劳损伤了中气,戊土逆升,少阳经脉降路堵塞,相火凝聚和蒸腾,所以发病在这儿。
病在筋而不在肉,所以坚硬但不溃烂,溃而不收敛,和各种疮比较,最难治疗和恢复。而相火升炎,上热日增,脾肾阳亏,下寒日益剧烈。时间长久了阳败土崩,于是损伤性命。不是损伤在血肉的溃烂,而是死于中气的衰败。治疗方法应当培养中气以降阳明,肺胃右行,相火下潜,甲木荣畅而归根,则疮自然治好了。
【翻译】柴胡芍药半夏汤
柴胡11克 芍药11克 元参11克 甘草7克半夏11克 丹皮11克 牡蛎11克 鳖甲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上热严重的,加黄芩、地黄。血虚木燥,加首乌。肿痛,加贝母。已经化脓的,加桔梗。
癞风(lài fēnɡ)根原
【翻译】癞风(麻风病之一种),风伤卫气而营气郁积没有全部排泄。卫气的性质是收敛,营气的性质是发扬,风伤卫气,打开人体的浅表,风越泄而卫气越封闭,本性是这样的。卫气封闭则营血得不到往外发散,于是郁蒸而产生内脏发热。六日经尽,营热郁发,卫不能闭,则肿透皮毛,而见红斑。斑发出来热消除,病就痊愈了。如果卫闭不开,斑点不能出,营热在内遏止不能出来,藏腑蒸焚,则变成不治之症。
风因为木气而善于疏泄,病人卫气封闭的,风泄的,病人卫气封闭但最后打开的,也是风泄。刚开始感冒时,经热还没有旺盛,气封闭而不能泄出,经尽之后,营热蒸发,则风泄而气不能闭,所以看疹了。风有强弱的不同,气有盛衰差别,风强而气不能闭,则斑点全部出来,气盛而风不能泄,则斑点全无。
如果风气凭借,势力均平,风强从而外泄,气盛从而内闭。风强则内气不能全部封闭,气盛(则外风不能尽泄。)肺主管卫气而主皮毛,卫气清和,熏肤,充身,润泽毛发,如果象雾露那样覆盖,则是皮毛荣华。卫气郁闭,发肤失其熏泽,所以肤肿而毛发脱落。肺开窍在鼻子,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出喉咙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所出入,宗气,卫气的根本,大气聚集而不畅通,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运行呼吸。卫气闭塞,则宗气蒸瘀,失其清肃,所以鼻柱坏了。
大凡温疫中风的病,发表透彻,红斑散布,毫发没郁积,一定没有这个病。
治疗方法宜用泻卫郁而清营热,排除腐败物而生新血,经络清畅,痂癞自然治好了。
【翻译】紫苏丹皮地黄汤
苏叶11克 生姜11克 甘草二钱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地黄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发汗。
如果不出汗,重用青萍发汗,外用青萍热汤熏洗,以打开汗孔。汗后用破郁行血的药物,通其经络,退热消蒸的药物,清其营卫,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但是凉营泻热的药品,久服则脾败,当酌加大姜、桂枝行经的药,不至于内泄脾阳,就好了。
前胡,【别名】土当归、野当归。姨妈菜,罗鬼菜,水前胡,野芹菜,岩风,坡地石防风,鸡脚前胡,岩川芎;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脾;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降气化痰。
【功效分类】止咳药;解表药 【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乳香,别称: 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塌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等。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痔漏根原
【翻译】痔漏,手太阳经的病。手的三阳经,从手走到头,足的三阳经,从头走到足。手三阳之所以走头,是清阳之气上升,足三阳之所以走足,浊阴之气下降。足三阳病则上逆而不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而不升。
《素问?气厥论》说:小肠的热转移到大肠,必然有很多的血积,为经久不愈的痔疮。五行的道理,升到极限必然下降,降到极限必然上升,升则阴化为阳,降则阳化为阴。水本润下,足少阴以癸水而化君火,降极则升,火本炎上,手太阳以丙火而化寒水,升极则降。手太阳病则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所以小肠有热。五脏六腑,病则传其所胜,以丙火而化庚金,所以移热到大肠。魄门处在大肠之末,丙火传金,陷于至下之地,所以痔生于肛门。
虽然病在于大肠小肠,但探究根原,实际原因在脾。《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痢疾所致的便血)为痔。因为过饱伤脾,脾气困败,不能消磨,水谷不能消化,下到二肠,变为泄利,泄则脾与二肠俱陷,丙火陷于肛门,这是痔病所产生的原因。
气统于肺,而肺气是下降,胃土是右转,血藏于肝,而肝血是上升,脾土是左旋。凡经络藏腑的气,都来源于肺,凡经络藏腑的血,都来源于肝,戊土一降,而诸气皆降,己土一升,则诸血皆升。脾土湿陷,则肝木下郁,而血不上行,所以脱失于大便,凝则为虑瘕(结块),流则为沉痔。沉虑,都是肝血的下陷,没有别的道理。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说:肾脉微涩,为不月(指经闭,或月经不按月来潮),沉痔,血流于后,则为沉痔,血凝于前,则为不月,不月即虑瘕。《金匮》说:小肠有寒的,其人下重便血,有热的,必然有痔,痔与下重便血,都是丙火的下陷。火衰而陷的,则是下重便血而不痔,火未衰而陷的,则下重便血而痔生。总之,痔病热在魄门,而脾与小肠,没有不寒湿的。缘于丙火不虚则不陷,陷则下热而中寒。丙火上升而化寒水的,正常的现象,下陷而不化寒水,所以生热。陷而不升,所以热在魄门而不在肠胃。
此病一旦形成,凡是遇中气寒郁,则火陷而痔发。无论其平日,即其痔发肛热之时,都是寒湿内部发作的机会,但庸医不知道。
经血陷流,习惯了成为了熟路,岁久年深,时常滴漏,则为漏病,譬如器漏而水泄。
【翻译】茯苓石脂汤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5克 甘草7克 干姜(炒)7克 赤石脂11克 升麻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痔漏肿痛下血的病。
肛热,加黄连。木燥,加阿胶。
赤石脂,别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归经:脾;胃;心;大肠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生肌药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
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菖蒲,别称: 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叶菖蒲、白菖蒲
性味:性温,味辛、苦。
归心、胃经。
用途:能为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开窍,化痰,健胃。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痫疮”;发于腿足的“湿毒疮”;发于阴囊初起名“胞漏疮”;日久称“肾囊风”;婴儿湿疹有“干敛”、“湿敛”之分。’但不论所发部位在何处,总的以辨证论治为准。
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来源于内因,中医着重于内治,其次辅以外治。内因以心火,脾湿为主,可因心绪烦扰,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由于饮食不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与热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其辨证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论治。
(1)湿热型:发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结颁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带数。此种类型临床最多见。治以利湿清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现脓疤加银花、连翘;大便偏于,加大青叶。
(2)血风型:证见身起红粟(以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此种类型,是热重于湿。以血热为主,治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方用皮癣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苦参、地肤子、白藓皮、丹皮、生甘草。
(3)脾湿型:此种类型较多见,皮肤黯淡不红,成片火窠(隐在皮肤内的水疤)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证见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等。此型脾虚湿胜,热象不显,治以健脾理湿为主,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白藓皮。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胀加川朴、大腹皮。
(4)阴伤型: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阴耗血,皮肤浸润,干燥脱屑,搔痒剧烈。主要的辨证指标是舌红苔剥(伤阴),或舌淡苔光(耗血)。见到此证时,用滋阴除湿法治疗。药用:生地、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滋阴与除湿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为滋阴可能助湿,除湿可以伤阴。本方生地、当归、元参、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肾囊风)疗效较好。对此证型,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以免重伤其阴,症情越来越坏。
四圣心源 卷十
【翻译】妇人的病证,大略与男子没两样,只是她们的经脉胎产三十六病,与男子不同。她们的源流通塞,实际上在于调和阴阳,花萼的生长消失,到底依赖于栽培。
到了后世,这个道理成了谬误,感伤日出的突然寒冷,感叹温泉的冻结,泛滥桃花的巨浪,黄河瓠子口决口的滚滚波涛,才使春华容易干枯衰落,秋天的果实难形成,胎伤卵破,妇德没有结果,玉折兰摧,妇怨何极!我本是失意抱恨之人,痛心更在眼睛之伤害,作妇人解。
妇人解
经脉根原
【翻译】经脉,风木所化生的。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经》说,男子对应日,女子对应月,月满的时候则海水西盛,鱼脑充实,蚌蛤肥实,经脉满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是正常的。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月经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月经提前到达;收敛的极限,是断绝不行经,疏泄的太严重,就崩漏而不停止。木郁有时侯中途变为热,水郁则是始终都是寒。情况严重的,亡身而殒命,其轻的,绝产而不能生育,不是小事。
其凝结不解的,水寒而且木郁。肝肾阴旺,经脉凝结,等到郁结而腐败,血成块而且紫黑色,调养经血的方法,首要的以崇阳为主。
因为经水的本原,转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位于中焦的脾胃接纳饮水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气化变成红色的液体,就叫做血。《灵枢经》说,血藏于肝而总统摄于冲脉任脉。阴中阳盛,生长意愿充盛,一旦受精,温和惠爱生长养育,所以受孕而怀孩子。比喻土,阳气冬天收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所以万物生长了。假使冬天没有地下的温暖,虽有春天的暖气,也成寒谷不生长了。
后世的庸医,全不明此理,滋阴凉血,伐泻生阳,变肥沃的土壤,为不毛之地,摧残好久以后才凋谢的树木,成为早晨美丽一时的草,目击此风,很是感叹!仲景遗留下温经一法,如同邹衍吹暖律,吴地吹来的和暖之风,古训昭然若揭,后来的人应当反复熟读并且详细体味。
闭 结
【翻译】经脉闭结,缘于肝木的郁积。血,木中的津液,木性喜欢通达,木气条理通达,所以经脉的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生发不成,则经血凝滞,闭结产生了。
乙木既陷,甲木必逆,乙木遏陷,温气不扬,则生下热,甲木逆冲,相火不归位,则生上热。经脉火蒸,而升降阻格,内无去路,则从皮毛蒸发,泄而为汗。汗出热退,皮毛就关闭,而经热再次发作。热一天天的发作而血一天天的消耗,汗一天的泄出而阳气一天天的衰败,长久了就困乏疲倦瘦弱,吃饭睡眠都荒废。人们知道经热的旺盛,却不知其脾阳的虚弱,误用凉营泻热的药物治疗,脾阳颓败,很快死了。病人肝胆本来属于燥热,脾肾却是湿寒,治疗应当分别而调药剂,不可只是用清凉的药物。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的温暖,即脾阳的左升。水寒土湿,木气不达,抑郁盘塞,则经脉不通,因为木生气失去功能而疏泄不通行,没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的。病人肝木的下陷,病因在于脾,其胆木的上逆,病因在于胃,己土不升,则戊土不降,中气不运,所以四维不转,不是肝胆的过错。如果见其闭结,动不动就用开通的药物,中气已虚亏,再遭药物攻下,强壮的幸运的生存,弱的立刻毙命,十个治疗好二三个,很不是好办法。
【翻译】桂枝丹皮桃仁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丹皮11克 桃仁11克甘草7克 茯苓11克 丹参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上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蟅虫;脾郁,加砂仁。
鳖甲,别名:甲鱼、团鱼。
[性味] 咸、寒。
[功用] 滋肾潜阳,软坚散结。
[主治] 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赢瘦者。《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感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疚血,疟疾,肠痈。《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补气。《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痫疾。《纲目》: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痘烦喘,妇人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江西中药》:治软骨病。
丹参,别称: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崩 漏
【翻译】经脉崩漏,原因在于肝木的下陷。肝木主生发,生长意愿畅通如意木气条理通达,则经血温升,不至下泄,生长意愿郁积下陷,木气不通达,经血陷流,则发病崩漏。
木气疏泄,血藏肝木而不至疏泄,因为气的托举。气性降而血性升,气降于下,又随肝木而左升,血升于上,又随肺金而右降。血在上的,有气以降之,血在下的,有气以升之,所以藏而不泄。肝木郁陷,升发不成,气越郁积而越想泄,木想泄但金收敛他,所以梗涩而不利,金欲敛而木泄他,所以淋漓而不收,金能敛而木不能泄,则凝瘀而结塞,木能泄而金不能敛,于是血流汹涌。
其原因都是由于土败,土,血海的堤防。堤防坚固,则澜安而波平,堤防溃败,所以泛滥而倾注。崩,堤崩而河决,漏,堤漏而水渗。缘于乙木生长于水土,水旺土湿,脾阳陷败,不能发达木气,升举经血,于是肝气下陷,而发病崩漏。后世庸医崩漏的治疗方法,荒唐荒谬,哪里值得说呀。
【翻译】桂枝姜苓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干姜11克 丹皮11克 首乌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漏。
桂枝姜苓牡蛎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干姜11克 丹皮11克 首乌11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血崩。
气虚,加人参。
{解读}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又称“崩中漏下”。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者叫“崩”;来势较缓,血量,淋漓不断者称“漏”。常常二者相互转化,故称“崩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先期后期
【翻译】先期的,木气的疏泄,是崩漏的关键;后期的,木气的遏郁,是闭结的关键。其原因总是由于脾湿而肝陷,木气郁陷,不得发扬,则经血凝瘀,莫能畅通,无论先期后期,血必结涩而不利。
病人通多而塞少的,木气泄露,所以月经提前到达。因为经血上行,则血室不见其有多余,必然月满阴盈而后来,血陷则未及一月而血室已盈,所以月经来早。病人塞多而通少的,木不能泄,则后期才到达。因为木气郁遏,疏泄不行,期过一月而积蓄就多,血室不能容纳,然后续下,所以来迟。
【翻译】桂枝姜苓汤
丹皮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首乌11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水先期(月经提前)。
姜苓阿胶汤
丹皮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干姜11克 丹参11克 首乌11克 阿胶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水后期(月经推迟)。
结瘀紫黑
【翻译】经水结瘀紫黑色,血室严寒冻结而凝涩。血的本性,温则行,寒则滞,滞久则郁积而腐败,所以成块而不新鲜。这是因为土湿水寒,木气郁塞的缘故。庸医认为血热,根据病人木郁积产生热,而不明白她水土的湿寒,祸害世人不小。
【翻译】苓桂丹参汤
丹皮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茯苓11克桂枝11克 丹参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经行腹痛
【翻译】月经来的时候腹痛,肝气郁塞而克制脾。缘于是她水土湿寒,乙木抑遏,血脉凝涩不畅,月满血盈,经水不利,木气堵塞,疏泄不通,郁积勃发冲突,克伤脾脏,所以腹痛。
中气不运转,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的病证。血下以后,经脉疏通,木气松和,所以痛止。这样的多是绝产不生育了。温燥水土,通经达木,经调痛去,然后怀孩子。
病人痛在月经以后的,血虚肝燥,风木克土。因为经后血虚,肝木失荣,枯燥生风,贼伤土气,所以痛发作。
【翻译】苓桂丹参汤
丹皮11克 甘草7克 丹参11克 干姜11克桂枝11克 茯苓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前腹痛。
归地芍药汤
当归11克 地黄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茯苓11克 首乌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后腹痛。
热入血室
【翻译】经水正好来的时候,外感中风,发热恶寒,七八日后,六经都已经传遍,表解脉迟,热退身凉,而胸胁气满,状如结胸,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神识不清,这叫热入血室。因为少阳经,下胸贯膈,而循环胁里。少阳厥阴,表里同一个气,血藏于厥阴,热入血室,同气相感,自厥阴而传到少阳,甲木逆升,经气不降,横塞胸胁,所以状如结胸。君火相火感应,相火升炎,而热心液,所以发作胡言乱语。肝主血,心主脉,血行脉中,血热则心病发。
月经下的时候,血室新虚,风伤卫气,卫气闭敛,营郁热发,热自经络,而入血室,情势自然。适宜于清厥阴少阳经,泻热而凉血。
【翻译】柴胡地黄汤
柴胡11克 黄芩11克 甘草7克 芍药11克丹皮11克 地黄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表未解者,加苏叶、生姜。
杂病根原
【翻译】妇人的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特殊的邪气淫乱,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的居多,阴虚热结的少,因为她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产生表热的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产生里热的百无一二。
带 下
【翻译】带下病,阴精的不收藏。相火下衰,肾水冷寒,经血凝瘀,凝结在小腹,阻格阴精上行的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所以精液淫乱,流下去为白带。
白带,任脉的阴气旺盛,带脉的不能约束。五脏的阴精,都统领于任脉,任脉中阳气秘固,带脉横向约束,环腰如带,为之穴(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收缩,所以精收敛而不泄,任脉极寒,带脉不收缩,精华流溢,这就是白带下。水下泄则火上炎,所以大多有夜间热和出汗,手心脚心烦燥、口干舌燥的病证。
而下寒上热的原因,却过错不在于心肾,而在于脾胃的湿。因为气的根源在肾,坎阳,升于木火,而藏于肺;血根源于心,离阴,降于金水,而藏于肝。金性收敛而木性生发,金随胃降,收敛的功能发挥,离阴下潜,而化浊阴,所以气凉而水暖;木从脾升,生发的功能通畅,坎阳上达,而化清阳,所以血温而火清。阳不郁则热不生,阴不郁则寒不发作。土湿则脾胃不运转,阴阳不交,阳上郁而热产生于气,阴下郁而寒产生于血,血寒,所以凝涩而瘀结。
仲景的温经一汤,温中去湿,清金荣木,活血行瘀,实在为圣明的方法。至于瘀血坚凝,则用土瓜根散,精液滑泄,则用矾石丸,方法更严密了。
【翻译】温经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茯苓11克 丹皮11克 当归11克 阿胶11克 麦冬11克 芍药11克 芎穷7克 茱萸7克 半夏11克
煎一杯,温服。
治疗妇人带下,及小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解读}带下,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造成白带病的原因很多,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癌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
[辨证论治]1.脾虚湿困证: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淡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恶心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健脾渗湿。
2.胞宫虚寒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如水,或透明如鸡子清,有腥气,日久不止,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清长,夜间尿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暖宫散寒、祛湿止带。
3.胞宫湿热证:带下粘稠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腥秽臭气,阴中灼热瘙痒,或小腹痛,小便短黄,或有腹部掣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4.瘀滞胞宫证:带下赤白,少腹胀痛或刺痛,行经困难,舌质紫暗,脉弦涩。活血行滞止带。
5.阴虚内热证:带下色黄或赤,阴中灼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心烧,腰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
骨 蒸(结核)
【翻译】骨蒸(自觉身体发热,其热很深,好像从骨髓蒸发出来,不易退去的表现,即结核),肝木的不通达。肝木生于肾水,阳根在水,春气一交,随脾土左升,则化肝木。木气升发,和煦温畅,等到夏天,水中的阳气,全部到达头顶,则木化而为火。木火生长,所以骨髓清凉,下热不生。水寒土湿,肝木不升,温气下郁,陷于肾水,则是骨蒸夜热,于是病了,因为肾主骨。
肝木郁陷,而生下热,则胆木冲逆,而生上热。肝木下陷,必克脾土,胆木上逆,必克胃土,脾胃俱病,上不能容而下不能化,饮食减损,肌肉消瘦,淹滞缠绵,渐渐到起不来了。
庸医不理解,以为是阴虚,轻率的用滋阴泻热的药物,越发的衰败土气,土败阳伤,没有不死的。所以适宜用燥土暖水,升达木气,木的郁积条理通达,热退风清,骨蒸自然就痊愈了。本来不是阴虚血热的病证,清凉的药品,不可以错误的使用,用就杀伐中气。
【翻译】苓桂柴胡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芍药11克 柴胡11克 半夏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热蒸不减,加生姜、黄芩;蒸退即用干姜、附子,以温水土。
{解读}骨蒸病又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胎妊解
【翻译】怀胎妊娠,土气所生长养育的。精子卵子相融合,二气奇妙的凝合,清气升浊气降,阴阳开始建立基础。血来润泽他,分化出神魂,气来温暖他,分化出精魄。气统领于肺,血藏于肝,而气化的根源,总是本原于土。土,所以滋生出气血,培养怀胎妊娠的根本。木火来生长他,金水来收敛养成他,土气充满周围,四维寄生旺盛,涵养而变化,五气都充足,十月就生了。
土衰败从而四维失去灌植,藏气不多,则木不能生,生气不多,则火不能长,长气不足,则金不能收,收气不足,则水不能成。生长之气薄,则胎不发育,收成之气薄,这个胎儿不壮盛充沛。木火衰就伤堕于初结的月份,金水弱乃殒落于将成的时候。
血生于木火,气化于金水,而土则是四象的中气。所以养胎的核心,首先在培土。土运则清其火金而上不得热病,暖其水木而下不得寒病,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结,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积,气血环抱而温暖润泽胎儿,形神巩固,永远没有流产的忧患了。
结 胎
【翻译】怀孕的结胎,生长依赖于木火,顺利的长大借助于金水,土是四象的母亲,其浓盛变化,温暖滋养,全依赖土。脾以己土而主升,升则化阳而消化好,胃以戊土而主降,降则化阴而吸收的好。胎儿刚刚的形成,中气凝滞,升降的关键,忽然郁结,平和的气,渐渐堵塞。开始胃气刚郁积,滋味厌常喜新。等到了两月胎儿形成,则是胃气阻逆,恶心呕吐,食不能下。再晚的时候而中气回环,胃土续降,然后能食了。
胃土降则心火下行而化水,脾土升则肾水上交而化火。胎气在中,升降不顺利,世风日下水偏于下润而火偏于上炎。水润下的,火不交水而坎阳虚(肾虚),火炎上的,水不济火而离阴弱(心)。所以妊娠的病证,下寒而上热,妊娠的脉,尺微而寸洪。仲景《金匮》说话:妇人的常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寸为阳,尺为阴,阴脉小弱的,尺的微小。《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妇人手少阴脉动严重的,怀孕。手少阴的经,沿着手臂内后廉,而走小指,脉动在神门穴。神门穴,在掌后锐骨(手掌后小指侧的高骨,即“尺骨小头”)之中。虽然不是寸口,然而少阴经的左寸,也可以诊断心,神门脉动的,寸口必动。手少阴脉动的,寸脉的洪大。推测左寸脉动的,右寸必动,男胎动于左寸,女胎动于右寸,也世风日下自然之理。十九难说话: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寸大而尺小,女子寸小而尺大,正常。
胎气一结,虚实易位,大小反常,缘于中气的堵塞。阴阳郁阻,最易为病,治疗方法宜行郁理气为主,不可立即用填补的药剂。
【翻译】豆蔻苓砂汤
白蔻(生,研)4克 杏仁7克 甘草4克 砂仁(炒,研)4克 芍药7克 丹皮11克 茯苓11克 橘皮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胎孕初结,恶心呕吐,昏晕燥渴。
证缘中气郁阻,胃土不降,以此开郁降浊,清胆火而行肝血。内热加清凉之味,内寒加温暖之品,酌其藏腑阴阳而调之。
胎 漏
【翻译】结胎之后,经水滋养子宫,化生血肉,没有盈余,所以经断而不行。胎结以后还有月经来的,必有瘀血阻格。缘于胎儿形成经断,血室盈满,不再流溢。肝脾阳弱,不能行血,养胎之余,容易导致堵塞。瘀血蓄积,阻碍经络,胎妊渐渐的长大,隧道堵塞。此后的血,不得上济,月满阴盈,于是下漏。按其胎儿所在的左右,必有症块。有的人平日原有宿症,也能导致这样。
如果内无瘀血,则是肝脾下陷,经血亡脱,其胎必堕。如果血下而腹痛的,则是膀胱气化功能阻碍,土郁木陷,肝气贼克脾,《金匮》名为胞阻(妊娠腹痛)。
宜疏木达郁,而润风燥,漏血腹痛自止。
【翻译】桂枝地黄阿胶汤
甘草7克 地黄11克 阿胶11克 当归11克桂枝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腹痛的。
桂枝茯苓丸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芍药11克 桃仁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的。
轻者作丸,慢慢的溶化。
酸枣仁,酸枣核,别名枣仁、山枣。
[性能]味甘、酸,性平。能滋养心肝,安神,敛汗。
[参考]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并含甾醇、三萜类、酸枣仁皂甙、多量维生素C。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作用;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用途]用于阴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体虚多汗。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产后根原
【翻译】产后血虚元气衰惫,诸病丛生。病了就多年甚至于毕生,不能治好或者恢复。满月之后,气血渐渐的旺盛,才可无虑。因为妊娠的时候,胎儿成长一分,则母气暗中泄露一分,胎气逐渐成长,母气逐渐泄露,十月胎儿发育完成,而母气耗损十倍,平常不过几胎,而人已经衰老了。母亲的气传给孩子,子壮则母虚,自然的道理。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感觉不到其虚。等到生产后,胎妊离开,气血没有恢复,空洞虚空,不得充灌,动不动就感伤,最容易得病。怀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腹中结块的病后来发作的,经常的事。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的,也有不少。而病痉,病郁冒,大小便困难,尤其容易得病,这叫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所以病痉(抽筋、痉挛、痉风)。痉,筋脉挛缩,头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脖子硬而后背弯曲。气损阳亏,凝郁内陷,各种阴象堵塞约束,所以病冒。冒,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惘。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所以大小便困难。大小便困难的,糟粕艰难险阻,不能顺利的便下,原因在道路的梗塞,不关阳旺和火盛。
总之,胎气生长,暗中泄露肝、脾,土虚木贼,为各种病的本原。土气不亏,形不成大病。
【翻译】桃仁鳖甲汤
桃仁11克 鳖甲11克 丹皮11克 丹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的。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地黄11克 当归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的。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栝蒌根11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三枚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痉病而见有汗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叫柔痉”),发热汗出的。
葛根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葛根11克麻黄4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金匮要略》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7克 杏仁7克 白蜜37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芍药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化。
后序
【翻译】医学兴盛于上古,而衰落于后世。自黄帝岐伯创立医法,确定了经脉,调和药剂和砭石,用以治疗人民的疾病,天下人遵守,没有人背叛。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等良医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药到张仲景而确立规则。从那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而发扬广大。治愈不治之疾,恩惠枯死之人,人类繁衍生息,气绝祸患消除,黄岐之道到这时候为兴盛。自唐以后,医道日益衰落,逐渐的改变古制,以新创为骄傲。到了金代、元代,刘完素变成泻火的学说,朱彦修当作补阴之法。国内沿袭传播,互相争着传授与学习,蔑视古文经书,竭力非议前代的贤人,打击不同意见的,论辩是非。于是作为河间的学人,有河间与易水的学术争鸣,作为朱丹溪的学人,与太医局所定药方的争论。门户已经分开,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纷纭扰乱以至于到了今天,而古法荡然无存了。
医治虽然是技术的事,但拯救疾痛,关系生死,不是所谓能起死回生、功治百病的灵芝虫草、妙丹圣药的技艺,可以虚妄离奇不着实际的说说。阴阳有规律,五行有秩序,脉络有法则,不是雄辩恣意议论所能改变的法则。一个病的发作,古今如一,不会因为风俗政令有时代的差异 。
一个药物的使用,顺正与邪逆马上就显现,不是一百年三十年可逃避的。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每个人都有他的说法,自家制定法则。按照古籍,则判若水火,综观会和疏通异说异义而调和其矛盾,以呈现其间真正之意义,则是背离如同秦国和越国(一南一北相距很远),岂是人民有奇怪的病症,药有同病异治呢?有的人用世俗流行之学废古,喜新厌旧,一定要变动,沽名钓誉,凡在学习、学术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没有不如此的,但医法却只有一个。所以有了脉诀诊脉诀要却丢失了,本草兴盛但药性异常,张仲景的书乱用但伤寒不能治,刘朱的学说流行但杂病不能痊愈,天下的人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医本来是救人的道理,却成了杀人的工具,岂不悲哀﹗所以凡是技艺或可有不同的途径,唯有医必须趋向一致,古人的经书都在,优秀的经验难以诬蔑,有识之士,不能不以古为是而否定了。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医学,博览医书。读黄元御的《素灵微蕴》、《伤寒悬解》,他关于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的理论,如同抓住了网的纲,有条不紊。于是才搜求他的全书,用了二十年不能得到。1829年,暂任山东省馆陶县的贡士张蕴山为掖校官,得其书六种,抄写给了我,才得以研究他的学说,而越发感叹他学问的精妙绝伦。张仲景之后,火种仍可留传,不是自加尊号。
我已经刊印了《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各书的登峰造极,于是再校刊他。粗略的列举源流遵循他的创作原则,以引伸他的学说。世上做医生的,能读懂黄元御的书,则把握了脉理而得到了诊断方法,明白了药解而正确了解药性,伤寒病没有夭折的人,杂病没有膏肓的悲叹。上可得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的精华,次可通王叔和孙思邈的学说,下可除河间、朱丹溪的弊端。光大先圣的大德,作治病救人的戴维,不也很美好吗﹗如果只是规囿于习俗,固执于老师的说法,没有研究,惊惧其偏颇错误,失手后成为谈资,下士听到了“道”的道理,就会大加嘲笑,则不是我所敢知的了。
道光十二(1832)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
四圣心源
赵克宣序
【翻译】克宣本来不懂医术。辛丑年的初夏,先君楼公抱病,群医束手无策。延后耽搁三个多月,病情越发加剧。正好明府龚木民拿《四圣心源》一书给我看,了解并且终于知道了,叹服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好书。急忙和医家商议,仿照他的意思制成方子,希望有效。而疾病已是病危来不及,恨自己这个书没有早看到﹗
因此想到了人子,当父母健康强壮的时候,依恋不舍承担孝顺,总是把岐伯与黄帝的书,收藏不看,到了一旦父母有病,不是不到处去求医疗办法,到了不能获得效果,就对着父母的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那样的亲痛真不可得,也已经没有办法了。而庸医一方面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用他一定没有效果的医术,尝试于万一,最后到病人死了,就说病证本来就不能治了。
哎﹗说到这个痛苦,又怎么样啊﹗过去张从正撰写《儒门事亲》十五卷,大概说通习儒家经书的人,能明白道理以侍奉父母亲,应当懂得医术。
这个书是昌邑黄氏所作,阳湖张氏刻印,因为传播的还没有广泛,于是和小搂弟校勘雕版印行,以广泛传播。我的抱恨私心,也想让天下仁人孝子,拿这个书快速的知道道理,以更好的用颐养的方子罢了。
道光壬寅三月江苏省丹徒县赵克宣竹坪序
赵克宜序
【翻译】已故的父亲楼公,辛丑夏抱病,请医生调治,仙草无效。等到竹坪兄于明府龚木民处得《四圣心源》一书带回来,与医者讨论,效法其意以制订方子,但病已不可为了。为人子而不懂医,这我们兄弟的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的事﹗
退而自省这本昌邑黄氏所著的书,实称善本,以前曾刻印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张宛邻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的。
医虽然是小的宇宙之道,道理却极其精深,用之得当,如济助世人的航船,用之不当,如伤人的利刃,可以不慎重吗﹗
近世的庸医,《药性赋》《汤头歌》一经熟读,自诩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等到到了病人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不切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表面玄妙的事理,没遇见几个。这儿矫正弊端,有不服药中医的说法。甚至炫耀个人的智慧,立说著书,杀伐阳气滋补阴气,损伤人的生气。种种胡作非为,遗祸无穷,真是值得感叹感慨啊﹗纵有一二两依附医圣经典的,勉强做了诠释,可惜又是穿凿附会,多而杂乱,反而让古圣的道理,越解越难懂了。
这篇尊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的心传,而运用了自己的精心思考,达到卓越分析,撬开天人的秘奥,阐述顺逆的精微,创作传述先后继承,独自标榜真谛,举出了荒诞无稽的言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其功绩岂是微薄啊﹗愚兄弟不能早购这个书以治先父的经久难治愈的病,但眷顾世上人子或有愿读这个书的,于是再雕刻印刷流传,以记住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并且认为奉养父母亲的不可不懂点医。竹坪兄和我悉心校勘,付之于刻印,郑重恭敬地述说这个意思,也是刻印的起因 。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欧阳兆熊序
【翻译】呜呼﹗医学的恶劣,到今天达到极端了。那些欺世盗名的不说,即有一二个好古学士,想浏览论述方剂的著作,研求医学道理,但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流传,往往遵照一先生的言论,作为标准。世俗流行之学模糊不清,千篇一律,杀人如麻,不可全部记下来。有追问究竟的,说︰我的学问,朱、张、刘、李的学说,我的方子,本来出自景岳的《八阵》、叶氏《指南》所传的,然而不能治愈的,是命运了,不是医生的过错。哎﹗虽然我也认为不是医生的过错,他们耳目禁锢蔽塞已很深,智慧丧失很久了,虽想自拔而不能,也是大可悲哀的罢了。
我自成童之年,伺候先父母病,就喜欢翻阅医书。开始以喻嘉言为师,又师陈修园,十年没有收获。道光戊申(1848年),江西陈广敷以黄元御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赠。他的渊源不全出自医学世家,但从唐朝以后,谈医的没有人比得上,二千年不传的绝学,到这儿开始发现其真谛。于是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刻书流行于世,一个时期的医风,突然大变。现在湘乡左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花费钱一千多,重新刊印其全部书籍,把校勘的事托负给我。他所给予后来学子恩惠的心,可以反复地学习了。菊农也曾经追随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叶氏《指南》的学说,而一旦丢弃如遗失。为什么现在的自命为名医的先入以为主,拼死而不醒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的良心,不也慎重吗﹗
有人说︰朱、张、刘、李,古代的大医家,张景岳、叶天士,也是近代的名手,这与黄氏,优劣恶从哪里分辨?不知道黄氏所传的,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的心法,他们则是背道而驰了。异端曲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我们的责任。比如儒家,《素问》、《灵枢》,医的六经,《伤寒》、《金匮》,医的四子书。如果黄氏的翅膀仲景,方之朱子,何必那么多谦让啊﹗
尊奉黄师就是尊奉仲景,不尊奉仲景,黄帝岐伯的医法不确立,不尊奉黄氏,仲景的医法不明白。韩愈有言︰ 不是三代两汉(夏商周三代东西两汉)的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才可以传授,我希望世上好学深思的人,将后世一切非圣人的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概以仲景为标准,沉浸已经久了,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如果过回找不到渡口,到达彼岸,进入岔路,奔跑康庄,有不自动回归本来的面目而抛弃原来的旧伎俩,如菊农的勇气,没这样的人。
黄氏还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中已著录。闻其昌邑裔孙珍藏甚密,倘若更有大力的搜集传播,用来安抚救助百姓,挽救灾难,难道不是医林的盛事啊﹗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
长沙徐树铭序
【翻译】叙说:上古的人天真淳厚质朴,缠绵疾病的少,然而黄帝、岐伯、俞跗、雷公等前辈,就已勤求高深奥妙的医学要理,施恩于整个天下的人,难道不是风湿寒暑,天不能没有片面运行,疾病病痛,人也怎么允许不预计。三代的时候际,有专门的医官掌管,世代接替从业,人民没有短命早死的。秦废弃旧时的制度,医术于是混乱,扁鹊、仓公,早晨天空中的星星般的稀少。到了汉末,张仲景崛起,上承过去的圣人、药才有了体系。魏晋六朝,王叔和、张之隐、居翊之小有发明,没说到关键。唐宋以后,源远不分,比之江河同出于岷山,但支流三千,浅深泛滥,难以概括了。
国朝昌邑黄元御,感念医术纷歧,这方面的道理将坠落,一方面以黄岐秦张四圣为标准,于是有了《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之作。又念长沙二书,赞仰虽多,明晦尚半,于是又有《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之作。《神农本草》,不见《汉志》,中间地名,颇杂后代,病其非真,不是没有贻误,于是又遵循张仲景所用的药品,推求功用,为《长沙药解》四卷。有不完全的,另外作了《大观本草》各书,补充为《玉揪药解》八卷。
八种书,昔远词文,道理宏大广博,不学的粗工,终于难寻究。糊涂的人没看到玄奥精深的道理,稍微的沿着枝叶,动不动就怀疑黄氏意主扶阳,不是没有偏胜。不知黄氏说:足太阴以湿土主令,足阳明随从操金化气,所以阳明的能力,不敌太阴的湿,达到发病,胃阳衰而脾阴旺,湿的占十分八九。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转,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的衰老病死,没有不因为这样的。因为这个缘故医家的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抑阴扶阳,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没有比整这奇妙的。这是黄元御的含蓄而精微的言辞,表面玄妙的事理,怎么有失去平衡的病患呀!
八种书,刻于张氏《宛邻丛书》四种,其它四种,没有刻本。树铭怕时间长了将佚失,幕僚江右杨舍人希闵录有全本,因更校刻,以广泛传播。上士十载悟玄,下士看到,以为崇尚白色的习俗,书的美恶,在于人的自我领会,怎么能推卸给别人详细陈述呀。
黄氏还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见《四库提要》目录中。今访没有得到,大概遗失了。
咸丰十一年四月一日长沙徐树铭
长沙黄济序
【翻译】我癸亥年在四川省资州,患了失眠病,医生的说法,人人不同,各尽所学,一直没有迅速消除疾病。甲子年因公赴长沙,遇到左继明君,给我治的很有效。看到他给其它人开的方子总是有效果,询问才知道时刻学习黄元御的医书多年。他的书道理明确文辞的表述明白畅达,完全不同于各个学派,因此携带他的书回到了四川。
乙丑秋,权渝郡锡韦卿观察及同官各位君子都说这个书好,共同凑钱制版,以广泛的传播。到现在完成,于是序文数言,以记录事情的原委。
同治丙寅八月长沙黄济识
完颜崇实序
【翻译】 医生,活人的技术,不善于医治,则救人而变成了致死。过去仲景痛惜宗族的丧亡,忧虑医生的不研究探求经义,著《伤寒》、《金匮》等书,方术之士奉为神明,争相效法。但其文章词语简朴古雅,理解起来深奥微妙,仓促间难以寻求,又被王叔和弄乱了篇章的顺序,宗旨及意图阻隔,加上庸医茫然无知,个人的偏见穿凿附会,另立不同的学说,枝叶横生,差错谬误百出,于是让后学的人远离了此清楚明白,去就那个糊涂愚昧,几乎成了顽疾。大概从宋元以来,这样的情况荒废到极点了。
本朝皇帝赐予,间运于是打开,古来绝学,从隐晦不明而就高明,如日再回中天。即使方术一家,也迅疾抗衡前贤,标准今后。象吴江徐灵胎、钱塘张隐庵、吴门叶天士、闽中陈修园等人,都有澄清排挤陷害的功劳,辅佐阐明发扬的力量,而集大成者,尤其推昌邑黄坤载先生。
先生著书,以中土为主,以扶阳抑阴为法则。窥探他的要旨,根原本于《易经》,符合《河书》、《洛图》、《参同契》,所谓阴阳融会,含义深奥精微。于仲景的学说,不仅仅传承言论而犹如当面聆听已发而未尽的言论。
不治之症用药治好了,医生没有不有这个心的,但生病而用药却死了,岂是医生的本意,也局限于误用他所读的书罢了。先生痛心疾首于荒谬错误的言论的流传,而独以超强领悟分析这含蓄而精微的言辞,他有功于仲景岂不是鲜有啊,抑仗他有德于人民哪儿里有边啊!
彭器之观察,衷心信服这书,谋求刻版于蜀,以广泛的传播,并嘱咐我一言为重,百金为轻。我惟命先生的书,凡有识之士,都知道不可承继先代,特恐学者沿袭谬误承继错误,不肯抛弃故技,所以特意表达章法,但愿知所从事如此而已。
时同治七年岁在戊辰八月之吉完颜崇实序
吴郡顾复初序《四圣心源》
【翻译】昌邑黄坤载先生,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精通《易》理,其精深微妙的蕴积,凭借医术以显现。著《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长沙药解》、《玉揪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等书,共八种,一扫累积的愚昧,奇妙分析对事物奥秘的道理,自仲景以后,罕有伦比。其主要的思想说话:中土转运,阴阳气互相激荡布散,水木宜升,金火宜降罢了。
乾坤的运转,一闭一开,阴阳的应用,一消一长,《易》道易简,道理本来如此,就是医哪里有不同道理啊!并且只有圣人,能人效法上天,自大贤以后,都是人类效法地球母亲,怎能不夭折,天在地中的缘故。黄泉黑壤,深潜九幽,而一阳自地而发,生五行附地而旋转,而变化栽培的道理在这里了。我曾经取先生所言,证之《灵枢》、《素问》及《伤寒》、《金匮》各书,道理都符合,特别是古人没有明显的说的,带到先生开始揭开其秘密。
先生清澈明亮的研究考虑,经常自负古人无双。从前读仲景书,几乎一字不解,等到其后一旦大悟,于是写成此八种书。以先生的清澈明亮,而还有所不解,他的不解,大概不是普通人的不解了。以先生的研究考虑,而还有待于悟,其所悟,大概不是普通人的所悟了。甚至到既悟而所言的道理,本来还是普通人的所知,然不能不推先生为独知。
《老子》说:知常叫明白。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下士闻道,大笑,不笑的,不足为道。那么读先生这个书的,可于此而得其精深之意所在了。《易》言天道,而寄其用于卜筮,先生明《易》,而著其理于医术,天下事为什么浅的不深,为什么远的不近,难道单独医学是这样吗!
器之观察将刻这个书,给予恩惠学习的人,以复初略尝从事于此,属为序言,于是述大的要旨。至其精微所在,不可得而说了。
同治七年岁次戊辰九月之吉吴郡顾复初序
江夏彭崧毓序
【翻译】古今的医书,汗牛充栋,读不胜读,尤其刻不胜刻。不善读的,拘泥于所习,失之于偏颇,则其错误还在一己,不善刻的,茫无所择,失之于滥,则其害将遍天下。刻书的哪里有意贻害啊,其心方以著书立说都有利于人世,而怎么知道正好变成了危害呢。天地间可以生人的,无不可以杀人的。圣人体天地好生之心,制为种种生人的办法,后世浸失其意,于是往往到了杀人的程度,兵刑其大端,而医术则也不是小事故。
上古医药未兴盛,其民多长寿,后世方书越来越繁多,其民大多夭折,原因在哪里?医药不所以生人,特补天地之或有所憾,而人才恃有医药,经常无疾而致疾,有疾而又不仔细辨证其疾,此杀人之所以多了。神农著《本草》,而后世读《本草》的,动不动各主所见,其说不同。越人著《难经》,而读《难经》的,又不求甚解,而其旨益隐暗。圣人以生人之心著书,所以其书专一而精,世人以售术之心著书,所以其书乱而诡辩。他们浅陋的不论已,即专门名家,赫赫在人耳目的,也不免有自炫其术的表现。此仲景《金匮》一书,能以生人为心,所以独有千古。而昌邑黄元御尊奉他,含蓄而精微的言辞创立道义,畅发其要旨,也可谓独得千古的秘密的了。看到其书传播的不广泛,阳湖张氏求其全集,积二十年才得刊行于世,于是远近始稍有知道的了。
学儒的不宗六经,而好发挥百氏的说法,其学低劣,习医不宗仲景,而墨守一家之言,其医术谬误。譬如圣人制兵与刑,辟以止辟,刑期无刑,都是生人的心。自姑息的政行,严酷的吏起,而生意凋敝了。
我已经读了黄氏的书,但还恐其行之不远,又命次儿汝琮锓版多印,以寄四方。愿好言医的,家置一编,即欲藉以售术,也或许可以不失宗旨。
吴县曹元恒序
【翻译】人的一生,不能没有七情六气的感情,就不能没有疾痛惨怛的病患。其所以济困扶危的,惟有医药可以依赖。药有差失,生死反掌,做医生的可不深刻的思考呢?思考了怎么样?必也勤习师传以巩固其根本,详考古籍以核其是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加以阅历,虚心择善,深造自得,或许可以左右逢源,顺应不穷。使生病的人如枯木逢春,大旱逢雨。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而融会贯通的效果然,必由于真积力久,难为浅见寡闻者道。
轩岐以来,医书浩如烟海,前人论之已详,无庸多赘。近如昌邑黄坤载先生《四圣心源》,上溯《灵》、《素》及扁鹊《八十一难》,下究《伤寒》、《金匮玉函》,推论阴阳消长,比附五行生克,探本穷源,一扫肤浅庸陋的习俗。其致力深而用心苦,非常值得崇尚。
有的人以为此书用药偏温,南方不适宜,不知南方竞崇尚寒凉,凡是当温当热的病证,每以寒凉误之,是正足以救其偏。且《礼》说:“讲学以耨之”,读书者本宜存是去非。古人的书,因时适宜,没有不有偏的,没有不有长的。学之得当,则其偏处即其长处。《孟子》说:“徒法不能以自行”,引申触类,举一反三,大《易》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若拘执一偏,非此即彼,则天下哪儿有无弊的书呢?
养病孤独地散处一方,爽直坦白的写此以为读这个书的告知。
光绪戊申九秋吴县曹元恒序
《四圣心源》是圆运动医学的源头,是仲景而后经典中医的巅峰之作。用最简洁的一气周流,阐释最精妙的中医理论。
《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尊崇黄帝、歧伯、越人、仲景古圣之作,认为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他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可以执简驭繁,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
全书文辞工美,医理圆周,前述理论,后列诸病,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