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小儿便秘切勿盲目“降火”
中医经方┃小儿便秘切勿盲目“降火”
小儿便秘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有明显优势,笔者临床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行气导滞法治疗小儿便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析病因,每因饮食积滞
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共同主宰着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小儿脾常不足,或病后脾胃虚弱,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是便秘的关键病机。可见,小儿便秘的原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为腑行不畅,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论治法,侧重行气导滞
由于小儿有其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因而治疗小儿便秘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若一味使用清热、泻下、养阴药物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忽视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的患儿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组方不符合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规律和生理病理特点,所以难以根治小儿便秘。笔者临床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小儿便秘的主要病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行气消食、润肠通便为治疗原则组成的有效方剂治疗小儿便秘,取得了显著效果。
方中莱菔子性平无寒热之弊,功专消食化积、下气除胀,《本草纲目》云:“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有消食、除胀、利大便之功效。”故以之为君药。枳实、槟榔辛散苦泄,既能行气消积以导滞,又能缓泻而通便,为臣药。瓜蒌仁清热润肺、滑肠通便,既解食积之内热,又有提壶揭盖之妙用;升麻升提举陷,火麻仁润肠通便。一升一降,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则运化有序,传导功能方得正常,共为佐药。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7个月。家长自述孩子为混合喂养,6个月时开始便秘,3~7 d大便1次,像石头一样干燥。患儿喝过乳果糖,开始有效,可是服用了1个月后,效果又不好了,大便又像石头一样。后来又服用过王氏导赤丸,刚开始有一些效果,可是一停药病情依旧。现在患儿除了大便干燥如石头外,食欲也不振,三角区经常有些发青,脾气急躁,但精神状态还好,矢气多。
刻诊:形体较瘦,舌质淡,舌苔白,指纹滞。辨证为脾胃不和,运化失常,乳食积滞,腑行不畅。治宜行气和胃、导滞通便。
处方:炒莱菔子10 g,枳实5 g,炒槟榔8 g,瓜蒌仁10 g,厚朴8 g,钩藤10 g,升麻6 g,火麻仁10 g。7剂,水煎服,1剂/d。同时嘱咐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并逐渐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1周后复诊,患儿大便仍间隔2~3日1行,但质地变软,食欲也有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服2周痊愈。
知识链接
莫要一见便秘就认为是“火”引起的
一些家长甚至是基层医生容易把便秘和上火划上等号,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经验,给患儿用些清热、去火的药物,这些药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且效果也不好。其实,便秘不一定就是上火。辨别患儿是否由上火引起的便秘,可以看其舌质(舌体)和舌苔,如果舌苔发黄、舌质(舌体)发红,一般与上火有关。如果舌质(舌体)是淡淡的,不怎么红,舌苔也是白色的,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不是上火,而是由脾胃不和、功能失调所致。
作者: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陈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