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卖冰棍
今年夏天来的比较急促,没有中间温度过渡,热浪就袭击了城市。周末中午接高中就读的孩子回家,路过一家冷饮批发店,孩子问:“家有冰糕没有?天热,我想吃了。”应孩子要求,买了些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小布丁、大布丁、蛋卷、三色杯等等一大包。看到这些,不由自主的笑了,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吃的喝的,都有多种选择。想当年,我在他的年龄,是卖老冰棍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经济困难,学校提倡勤工俭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利用暑假时间,串村走乡,骑自行车卖冰棍。
那个时候,几个哥哥暑假里,都相继卖过冰棍。所以我只是收拾整理好相关工具,先找两根木棍绑在老式二八自行车后支架上。接着制作恒温箱,找来木箱,用棉辱子衬在里边、上边再用图钉钉上一层薄薄的塑料布、三十几公分宽五十几公分长四十几公分高的、顶上开启盖子的一个红色小木箱,用绳子穿过左右两边的耳朵里固定在木棍和自行车上,骑车时右腿必须从左腿和车梁之间掏到右边的脚踏上,才能完全启动自行车。
当时冰棍厂只有一种最普通的冰棍。就是把开水晾凉后加入适量的盐、色素以及糖精等等倒入一个个模具里,然后再次放入冷冻库里冷冻,一般的都是凌晨二三点开始,到八九点钟刚好冻好,然后再批发给我们这些“小贩子”。我们这些卖冰棍的,按照约定选择自己要去的村子,合理分配销售地点,同时出发,互不干扰,不抢占销售地盘。走村入户,高声叫卖,不时讨价还价。
为了增加收入,我们还经常去西站服务站批发一些牛奶冰糕,这个东西吃起来,口感好,在当时比较高档。它主要是加入了奶粉,原理和流程都差不多。另外就是比较有名气,每当我们喊着“冰糕冰糕牛奶冰糕,服务站牛奶冰糕”,村里的小孩子们就会拿着硬币、分分洋出来买了。
那时候,每天脚蹬着自行车,浑身充满力气,去批发再零售,虽然有些时候也会剩那么十几根,我们也舍不得吃,就是照本卖,也要想方设法处理掉。实实在在的卖不了了,天黑了回家了才拿给父母家人吃,到这个时候冰糕就融化的没有多少了。
就这样,一个暑假结束,也能攒下几块钱。那时的几元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父母虽然不会收走,但我也会主动交学费或交给父母安排,父母看着瘦小、被太阳晒黑的脸庞,很激动,我瞬间觉得自己是男子汉了,可以帮父母担当了。岁月不饶人,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经长那么高了,当年卖冰棍的少年,还在微笑中,轻喊“冰糕冰糕牛奶冰糕,服务站牛奶冰糕”。
作 者 简 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熟起来,在部队期间广播小说《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穆斯林的葬礼》等等陪伴着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我更加迷恋上了文学。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