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拍「四十而已」,请务必反复参考学习本片

今年夏天爆火的《三十而已》,我没能完整看完。
万幸,在视频平台剪辑老师们和公众号全方位花式解读下,让我能跟上热搜话题,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在“独立女性”内涵和外延的理论框架下充分交流研讨,下班后还得回到父母帮忙首付的房子;
忿忿“男人有钱就变坏”“狂蜂浪蝶无耻下作”,冷不防沙发那头,饼脸光明顶老公对着电视机打盹,发出一声响亮的鼾声......
回家,还得操心是吃土豆丝还是番茄炒蛋。
我恍惚中看了一场40多集大型海市蜃楼,丽影幢幢,衣袂飘飘,让人啧啧称奇的魔幻现实剧。
反映女性20岁和30岁的作品成为爆款后,再接再厉的投资方精明得很:女性题材的东风眼瞅着刮起来,不当个飞上天的那啥么?
扒拉来扒拉去,40岁的女性硕果仅存——热搜还能勉强冲一冲,教育产品日用百货健康保险还能跟着卖一卖。
东南西北风,最容易上天的那个风,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表现40岁女性的生活?
我的答案是,学习这部曾经横扫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女人,四十》。
导演许鞍华20多年前就给过我们一部女性视角的范例——写实,像纪录片一样写实。
这部1个多月拍完、成本仅有200多万的电影,或许会给当下正在酝酿女性题材剧作的从业者一些借鉴。
1.
40岁女人的悲欢一瞥
《女人,四十》是我每年都会重温的电影之一。

电影英文名叫“Summer Snow”——夏天的雪,来自女主角阿娥带着老年痴呆的公公走在花絮漫天林荫道。这个场景在电影写实的底色中,就像梦境。

电影截取了刚过40岁的中年女人阿娥一段兵荒马乱的时光。
阿娥是个普通的香港女人,与老公、儿子和公婆住在老街棚户区的一栋二层房子里。一家人的生活谈不上拮据,但也要精打细算。
公公是这个家庭冲突的风暴眼。
退休在家专跟儿媳阿娥过不去,只会伸手张嘴,动不动骂她做饭迟,吆五喝六像佣人一样指使她。
婆婆疼爱阿娥,体恤儿媳不容易,像亲生母亲一样待她。
一左一右,一拉一扯,夹在中间的阿娥步步为艰。
比如阿娥40岁生日这场戏。
丈夫和儿子本想单独为阿娥过个生日,没想到公公突然加入。更可气的是,他在儿媳妇生日这天,依旧死性不改,指使她来为自己脱鞋。
阿娥迎上旁边丈夫愧疚又无奈的眼神,扬了扬下巴示意:我不去!丈夫一脸恳求和尴尬的目光中,她转身欲走。
三人交锋,婆婆看不下去,赶紧过来帮忙。阿娥无奈,也转身回来跟婆婆推让:“我来我来”。
终于,婆媳两人一人一只,帮公公换了拖鞋。
阿娥有脾气,也计较。但丈夫搬出婆婆这个挡箭牌:看在妈疼你如亲生的份上,你得给她一个面子。
阿娥讨厌公公,但感激疼惜自己的婆婆,她不想让自己与公公的矛盾,使婆婆处境难堪。
奈何满身本事,最后只能对着丈夫隔山打牛。丈夫两边奔走劝慰,多年练就和稀泥的本事。
真是憋屈又真实。
你讨厌的那个人,血脉与你爱的人相连。你们的刀光剑影,愤怒的剑风扫过,也会让你在乎的人皮开肉绽。为了不伤害爱的人,只得压下怒火,选择忍耐和包容。
这些日常的琐事,如钝刀一样来回刮着肉。痛,却还能坚持;气,咬牙不作声,因为鸡毛蒜皮跳脚显得矫情,最后只能抱怨着忍下。
然而婆婆一向身子硬朗,未曾想突然过世。
老伴的离世刺激了公公,他突然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了,但独独记得常被自己骂的阿娥。医生说他得了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
公公不再像原来一样骂她了,可是这并没有给阿娥带来清净:他身体健壮,但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个任性不懂事的孩子,身边离不得人。
《女人,四十》给观众展示的,是中年人突遭变故的左支右绌。
片中描述的40岁生活,没有额外加一堆刺激辛辣的辅料,熟悉的生活场景甚至有些寡淡。阿娥的生活仿佛你我在40岁这个年纪要面对的一切。
电影里,阿娥只有一次情绪失控——
疼爱她的婆婆去世。帮她拦住臭脾气公公的防火墙没有了,没有了遇事一起商量一起扛的长辈。
照顾痴呆的公公、操办婆婆的丧事、忙不完的公事,担子一下全落在阿娥肩上。对着婆婆的遗物,阿娥抱住自己,失声痛哭。
阿娥全片唯一一次情绪崩溃
当片尾“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唱起,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一瞥后,阿娥眼中难掩疲惫和迷茫,但依旧还有希冀。
电影的最后,阿娥偶然发现屋顶停着公公生前心心念念的鸽子。
2.
40岁女性的职场冷暖
20来岁的小姑娘进入职场,左冲右突,一路升级打怪。这个“怪兽”,或许就是40岁的公司大姐。
在30来岁的职场女性看来,40岁的女性同僚是强劲的对手,她们是“对家”,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
《女人,四十》展示了40多岁女性的视角下的职场故事。
阿娥工作的公司代理卫生纸,老板罗先生对她颇为信赖,阿娥递来的文件,他可以闭眼签字。公司职员不多,阿娥大部分事情都需要亲自上阵。
业务主管兼办公室主任阿娥的办公桌
除了照顾一个月上百单生意,阿娥还要兼办公室、财务和后勤于一身。她的工位,被各种牌子的卫生纸样品团团围住,文件单据铺满了桌子。
然而这些工作,在董事长的口中,却是“业务部工作好轻松的”。
公司新来了一位伊莎贝拉的小姐。她的长相有几分港星张敏的韵味,年轻美貌又机灵。
阿娥洋洋洒洒向她介绍业务部“轻松”的工作,伊莎贝拉小姐绣眉一挑:“你们有没有电脑?装不装office软件?”
90年代,阿娥所在的小公司还没用电脑,繁杂的业务靠的是脑子和笔。伊莎贝拉小姐新来乍到,就说服老板买了电脑,装了office软件。
阿娥熬几个通宵,头昏脑涨做出砖头厚的分析报告,能干的伊莎贝拉小姐敲几下键盘,几分钟就搞定了。
渐渐地,伊莎贝拉小姐成了老板眼中的“红人”,清脆地喊一声“罗生”,他就眉花眼笑闭眼签字,就如同对阿娥一样。
而另一边,阿娥要早下班照顾老年痴呆的公公。晚上陪老板招待客户的任务,顺理成章由伊莎贝拉小姐代班。有美人活跃气氛,宾主尽欢。
在全托养老院,公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越来越差。思虑再三,一家人决定接公公回家照料。伺候老人的担子落在阿娥身上。
电影里虽没有刻意交代,但观众能体会到做出辞职决定时,阿娥的痛苦、纠结和不舍。

她去公司辞职,此时公司正乱作一团。原来伊莎贝拉小姐的电脑坏了,没办法给客户出提货单取货,顾客正在跳脚。阿娥娴熟地背出顾客货的数量和存货仓库,给公司解了围。

许鞍华很温柔。她在电影中让阿娥“打败”伊莎贝拉小姐。
但我们知道,阿娥必然会在电脑和互联网席卷而来的浪潮里中,败给伊莎贝拉小姐。
也许很久以后,同事们对着电脑做发货单时,会偶然想起阿娥,感叹:当年娥姐记忆力真厉害,表单都印在她的脑子里,电脑坏了也不怕的。
许鞍华不忍表现中年女人的狼狈。最后一场胜利后,阿娥转身离去,施施然从职场隐退。
3.
45+的女演员更适合
《女人,四十》中两位中年女性的角色,都是由年龄稍大一些的女演员扮演。
所以,影片中人物与角色高度契合,中年妇女的生活困境也更加令人信服。
饰演《女人,四十》女主角阿娥的时候,萧芳芳已经48岁了。
萧芳芳童星出道,青年时代拍了大量古装片和歌舞片。
1993年,她在电影《方世玉》中饰演方世玉的母亲苗翠花,为广大影迷熟知。大家认识了这位修眉俊眼的女演员,记住了搞怪鬼马、义气鲁莽,又有点橘里橘气的“非典型”中年妇女苗翠花。
《方世玉》橘里橘气场面。右是攻气十足的萧芳芳,左为软糯柔和的胡慧中。
1995年,萧芳芳出演电影《女人,四十》。她凭借该片,获得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萧芳芳领奖时披肩滑下,她无奈自嘲:“女人过了40岁啊,什么都开始往下垮。”台下观众为之莞尔。
萧芳芳一双颧骨高高耸立,长脸方腮,给她打下硬朗的底子。直鼻阔口配上英气逼人的眉眼,平直的肩膀,如修竹秀立。
年纪越长衬得气质越凛冽,往那一站,撑得住大青衣的戏。
拍这部戏的时候,萧芳芳健康状况很差,耳鸣非常严重。
她跟许鞍华约定,每天拍摄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但她在片场极为认真,许鞍华说她都是一条过。
有一次,许鞍华同她商量片场加戏,她咬牙拖着病体坚持配合。收工后,她才张嘴给导演看满口的溃疡和肿胀的嗓子。
当年颁奖典礼上,张国荣宣布最佳女主角得主时,萧芳芳的手还附在助听器上试图听得清晰一些。
获奖感言不到1分钟,感谢对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章法,还不小心将“评审团”说成了“陪审团”,全场大笑。
《女人,四十》里,萧芳芳和阿娥两人奇妙地合二为一。
不漂亮,不贪恋浪漫、坚韧能熬、口快直率,仿佛萧芳芳这样的女子就是阿娥,阿娥就应该是萧芳芳这样长相做派的女人。
电影中还有一位中年女演员,同样“人戏合一”,表现亮眼。
她就是饰演小姑阿兰的罗冠兰。
罗冠兰与萧芳芳同岁,两人都是1947年生人。香港话剧团前首席演员,是个学院派。她演技精湛,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领域都非常活跃。
电影电视中,罗冠兰都是作为黄金配角,曾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凭借《女人,四十》中的阿兰一角,让她获得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和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电影里的阿兰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人物。她的表演滑稽但又不夸张,像白粥里零星的皮蛋,给清寡里加一味咸鲜,兑进去些许跳脱和幽默。
罗冠兰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不仅为了调剂氛围,更是为了体现出角色的复杂多面。
她莽撞却又敏感:会对父亲痴呆后认不得她却认得大嫂而郁闷和嫉妒。父亲一刻神志清明,认出了阿兰,她便如孩子一样心花怒放。
而罗冠兰本身就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
她饰演的角色跨度很大。
印象深刻的是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她出演韦小宝的母亲韦春花。她还饰演过武则天,虽然戏份不多,但把一代女皇的阴狠毒辣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其戏路不拘一格,表演风格大开大合。
左为98年TVB版《鹿鼎记》韦春花,右是2003年翡翠台《天子寻龙》武则天。
罗冠兰小方脸,蒜头鼻,脸部线条比萧芳芳要圆润许多。她气质很“素”,没有显著的外貌特点,造型百变,可庄可谐。加上精湛的演技傍身,是“剧抛脸”的典型代表。
她和萧芳芳一样,经历过人生的40岁,再加上几年的沉淀,她们咀嚼回味曾经的时光,所想所感比尚未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女人更加厚重,演绎会更加从容,力道控制刚刚好。
45+的女演员们,可以放松状态,自然出演。她们是扮演40岁女人的最佳人选。
当然,如果目标是刻画40岁“高尚精英”女性,就当没说......
谣传《四十正好》确定的3位主角。
写在最后
现在的作品怎样讲故事?大家必加入炙手可热的元素:悬疑、爱情、恐怖、伦理,再加一两味渣男小三和挑梁小丑,钩的观众欲罢不能,搔得观众百爪挠心。
看完剧集,观众对着几个竖起来的靶子,喷得舒爽。但这些角色薄如纸片,经不起反复推敲和琢磨。
当把视线收回现实,生活中那些年过40的普通女性,除了条件优渥保养得宜的金字塔顶端,大部分的她们,面孔模糊,没有什么奇闻轶事,整日为生计奔忙,所得寥寥。
老公事业上没啥上进心,贼心贼胆没有,就算有,身上的钱和肾也都不允许。
孩子学习中游。大是大非没问题,小事喜欢对着干,说一句能顶嘴十句。
爸妈公婆迈入古稀,身体衰弱得厉害,兄弟姊妹尚有稀薄的同胞之情,妯娌之间仅剩口蜜腹剑。
公司被人叫“X姐”,虽没混上主管,但惯以年龄资历压人,私下被吐槽“更年期”......
对金字塔中底层的众多40岁女性来说,拼尽全力周旋,才不致于陷入泥沼。日常哪有这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倾诉?有的只是琐碎、苟且、别扭、迷茫、压抑、麻木、释然......滋味混合,一言难尽。
这才是常态,是大部分人过的“主流生活”。
乘着女性题材的东风,类似“四十正好”这样反映40岁女性的戏迟早要来。
要经典流传,还是爆款流行,摆在主创面前的选择看似简单,但往往最终口嫌体正直,选了前者过嘴瘾,脚下却直奔流行爆款一骑绝尘。
希望未来拍反映40岁女性的电视剧主创们,看看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将视线转向普通女性,少开脑洞,少撒狗血,多观察生活。
最后,好好做剧,离热搜远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