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是如何夺权的?
在三国历史上,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事变,一直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政变,直接影响了魏国的朝政格局,导致司马家开始真正掌握魏国的核心权力。
但是,在这场政变当中,我们却很容易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高平陵政变之前,魏国的朝局以曹爽为主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体系。但是在高平陵政变发生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三族,杀了超过七千人。在这个过程中仿佛只是司马家轻轻一推,政变就成功了。原本实力占绝对优势的曹爽集团,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就彻底落败了呢?
其实高平陵之变,本质上是整个士族集团发动的政变。
高平陵之变,名义上虽然是以司马家为主导,是司马家发动政变,诛杀曹爽集团。在这场政变之后,也确实是司马家掌握了魏国的核心权力。但是实际上,与其说是司马家在反对曹爽,不如说,是整个士族集团,发动了这场政变。
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曹魏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士族集团和宗族集团的对立。
众所周知,魏国的开创者曹操,最开始起兵的时候,是借助了自身家族的力量。在曹魏早期的将领当中,我们会发现,曹姓和夏侯姓的将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位置。
但是,随着曹操势力的逐渐扩张,越来越多的外姓宗族,开始加入到曹操集团当中。比如在曹操崛起过程中,起了决定性因素的颍川士族。正是因为曹操成功招揽了荀彧,然后在荀彧的推荐下,又逐渐招揽到郭嘉、钟繇、陈群、荀攸等人才,得到了颍川士族的全力支持,这才奠定了日后曹操成就霸业的基础。
在曹操去世之前,宗族集团和士族集团的对立,就已经产生了。两大集团的冲突本质,正是在于争夺国家的统治权力。不过,在曹操去世之前,有曹操在,这种冲突的倾向还不明显。
等到曹操去世之后,进入曹丕时代后,两大集团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其中,曹休曹真渐渐成为宗亲势力的领袖,而司马懿和陈群,则渐渐成为士族集团的领袖。在曹丕去世后,这四个人,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四位辅政大臣。
而到了曹睿时代,两大集团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之后曹睿早逝,幼主曹芳年龄过小,曹睿留下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曹爽逐渐占据上风,宗族集团的力量,得到加强。但是曹爽为人太过嚣张跋扈,甚至违背礼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引起宗族集团极大的反感。
正因为这样,在高平陵政变发生期间,司马懿几乎得到了所有士族集团的支持而宗族集团又大多选择了沉默,所以司马懿直接掀翻了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