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民丨下司古镇行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距我的生活圈有千里之遥。今年2月13日(农历腊月28日),搭乘直飞贵阳的航班,抵达龙洞堡国际机场,开启了我们的多彩贵州之旅。

15日上午,按照行程,我们驱车前往下司古镇。在车上就听导游介绍,下司古镇位于凯里市西南,地处清水江上游,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又地处其下游,故称下司,距今已有600多年。下司自古就被称为“清水江上的明珠”,素有“天造山水,人文下司”之美誉。目前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古镇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有着苗族文化特色、又兼具汉族建筑风格的牌坊,据说为清代所建的三开间八柱型牌坊,是下司古镇标志性的建筑。只见牌坊上雕龙画凤,栩栩如生,正中悬挂着四个黑底鎏金大字“下司古镇”,显示着古代少数民族工匠高超的技艺。

在牌坊的前面,竖立着红黄绿紫底四块牌子,分别上书“奉神”、“集福”、“依饭”、“庆贺”。其他牌子倒都好理解,只有“依饭”一词不知何意。于是忙向导游打问,才知道每逢农历初一,下司古镇的仫佬人都要过一个最为隆重的“依饭节”。“依饭节”仫佬语称“喜乐愿”。是仫佬族敬神、娱神、祈神保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节日,这天仫佬族人从清晨开始就锣鼓咚咚,歌声萦绕在山间,人们抬着猪羊祭祖,做道场,祈求人畜平安。他还说若是明天来的话,便可和家人一起参与,感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传统的生活气息,悬挂祈福物,祝愿来年心想事成。

从牌坊进入古镇,一条古香古色的街景映入眼帘,这条街称为清江街。走在青石板小街上,沿途可以浏览到两旁林立的青瓦屋、商铺,一栋栋清末民国初的古建筑尽收眼底。街边经营各种纯银首饰、腊肉糕点的店铺,不知是因为时间尚早,抑或已是除夕的原因,许多店铺都关着门。

听导游介绍,下司古镇历来为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明嘉靖年间被辟为商埠,便成为当地有名的水陆码头,到民国时期更发展为闹市,是黔东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时,下司镇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更有不少地方、甚至海外客商迁徙定居于此。清江大街则是下司镇中最繁华的地段。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极其兴盛。有贵阳、安顺以及川滇湘鄂闽赣的商帮长驻镇上,开设庄号经营各种商品。各种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昼夜营业。清水江里的各型商船云集,水客往来不绝。船靠着船,帆挨着帆,船上灯火倒映江里,灿若繁星,岸边水上俨然一个大市场,曾被誉为“小上海”。下司这一西南水上交通枢纽的优势与繁盛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了远藏西南山区的一处“人烟辐辏地,歌吹不夜城。”据说这里还有一条鹅卵石花街,因路面全用拼成图案各色鹅卵石铺就而得名,街道两旁古老的商铺、建筑至今犹存,便是当年豪门巨贾云集于此的直接见证。

现在的下司古镇,街道格局仍基本保持原貌。民居为院落式布局,多数为一堂两进式住房。沿街多为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重檐青瓦。带有铺面的住户,廊檐、门窗、吊瓜等雕刻精美。顺着清江街前行,街边栽植着许多鲜花,种花的容器各式各样,有古朴的石槽,厚重的木箱,甚至闲置的农具、推车和打谷机。间或还有一两处残破的老建筑,看介绍也属文物级尚待修复。透过街旁的一些小巷就可以直通清水江边,依稀可见清水江风貌和岸边的大、小码头。继续往前走,一座有着高高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矗立在眼前,原来已来到下司古镇的中心——芦笙广场了!

芦笙广场的建筑主要有寨门、鼓楼、戏台、徽派建筑等,寨门为苗家风格建筑,一旁就是那座徽派建筑,另一侧则是一座高塔般的侗家鼓楼。鼓楼,是夜郎古文化的象征。也是侗寨核心的标志性建筑,是最重要的聚会、议事场所,这是下司古镇的最高建筑,共13层,层层叠叠,重檐而上,上有鱼虫鸟兽彩色图案,完全的侗家风格;广场侧对面还有一座西洋建筑,那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邮政大楼,据说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邮政大楼了。因为下司当时商贸的繁华引来了西方的商人,从而也带来了他们的建筑文化。但不巧的是邮局外面搭着林立的脚手架,正在进行维修,故而无缘一睹芳容了。

进入芦笙广场又是一番景象,一座大戏台正对着寨门,中间隔着宽大的广场。一组苗族男女吹笙歌舞的青铜雕塑立在一旁,广场上两对舞狮少年正在排练,伴随着铿锵的鼓点左右腾挪,上下翻飞。近观戏台藻井天花、梁枋布满山水花草等图样的彩绘,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整个戏台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戏台横梁上镶嵌着的“郭子仪祝寿图”木雕板,构图精美,保存完好,人物动作、表情各异,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由于设计巧妙,戏台与周围建筑形成共鸣,呈现出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戏台是典型的中原北方汉文化产物,这个古戏台是当时来往的汉族商旅出资修建的,同时融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芦笙广场周边,各种建筑以苗家的吊脚楼、风雨桥、和侗族鼓楼为主,但也留存有不少徽派、闽、粤甚至西洋风格建筑,汇聚在如此地偏天远的下司小镇,着实令人吃惊。在这里,苗、侗、汉等不同民族文化元素的建筑风格相融合,表明中原汉文化在此扎下根基,并与当地少数民族交汇发展,融合共生,形成了世代相传、影响至今的多元文化。

穿过戏台,背后却是一面砖嵌的拱券式三门石雕牌坊,完全是一种岭南风格。中门最上为“恩荣”二字的竖额,竖额下为“瑞门入胜”的横额,左右门上各有一横额分别为“清风明月”和“高山流水”。匾额皆白底黑字,周围饰以灰色的二龙戏珠及人物浮雕,古朴典雅,风格迥异。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有名的阳明书院。

书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传承守护者。这座阳明书院,本是一座旧时学堂,因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而得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心学之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立德立言于一身的学说思想,在明代就影响甚大,后世称王学或阳明学,并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他在贵州修文主政期间,创办了龙岗书院,又受聘主讲贵阳文明书院,首开黔中书院讲学之风,他的学识与德操,深受人们的崇敬。他离开贵州后,人们以他的名号建书院、修祠堂、刻碑记,这座书院亦当属此。

书院由讲经堂、藏书阁、祭祀、园林、等部分组成,供奉有孔子像、王阳明像及万世师表牌位等。展览主要以王阳明的诗与悟为主线,再现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三大思想体系。王阳明再传卓越弟子孙应鳌是贵州清平卫(即现今凯里)人,晚年称病回乡后,并亲自讲学,培养了众多家乡弟子,使得凯里心学风气日盛,成为贵州王学重镇。据说每逢农历正月初四,下司人都会举家来到阳明书院举行盛大的“智慧讲堂”仪式,参与“开笔礼”、“投壶”、“大射”等活动。

在古院内庭闲步,堂前及廊柱上的楹联触目皆是。书院正堂有一副楹联:“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一查出处,原来这是张载的一句话。意思是你认为自己不智慧,就会获得很多的知识;你认为自己很智慧,则就不会获得很多的知识。就是说做人要谦逊、虚心,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都知道;而王阳明塑像前的上联为“一室简编堆左右”,下联是“二铭义理证东西”。而横批的“真三不朽”,则标明了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实现了古今圣贤最高人格理想的王阳明,位列中国历史上“两个半人”之一(另一个人指孔子、半个人则是指曾国藩)的不朽地位!品味着这一幅幅楹联,瞻仰先人们留下的遗迹与墨宝,静静地体味着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思想,所带来的内心感触似乎更深了一些。

走出阳明书院,不远处有一座三层砖塔,青砖建造,古朴典雅,六面翘角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典型的江南风韵,名曰惜字塔。据说在当时的学堂,即便是学子们写满字的纸,也不可随便丢弃,都要集中到塔里焚化,以彰显对圣贤之学的无比虔诚。惜字塔前有几排石案,整齐地排列着,据说是当时讲经之处。于此我忽地生出一个念头:若能于这塔前石案上铺开一张宣纸,提笔饱蘸浓墨,敬抄一段阳明学说经典,细细感受前人在此求学时的心境和领悟,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和效果?

过良心桥便来到了两湖会馆。始建于清末的两湖会馆由门楼、戏楼、禹王宫、无量佛殿、长廊、阁楼、享堂、莲塘等多处建筑组成,据说由湖南客商出资修建。循径徐徐前行,路旁高台之上一座宏大建筑很是醒目,建筑外形为白粉马头墙,又融入西洋建筑的波浪状,中西合璧,既具岭南韵,更兼欧美风,这便是始建于明代的广东会馆。这毗邻而居的两处会馆,都曾见证了下司曾经的繁华和湘粤客商的辉煌。

沿着逼窄的古街迤逦而行,便来到了江边。站在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龙潭口大码头的石条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整个江面似一条绿丝带。遥想当年清水河上船来舟往、樯林帆影、桨声欸乃,古镇商贾云集、力伕劳碌、人声鼎沸的繁忙景象。回首身后的风雨桥和江边的接官亭,一座小小的“接官亭”,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如今它却成了一个观赏江景、缅怀过往的休憩场所。时光荏苒,世事沧桑,岁月已将历史深深刻印在这脚下青石条上,汩汩的流水似在不停地诉说着过往。

古镇下司,虽然有着独特的商埠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名犬文化,底蕴深厚。但以前除了凯里附近的人,外界的确知者甚少,我在来贵州之前也不听说过。而今天重新规划建设的下司古镇旅游景区,也是去年“五一”才正式对外开放的。这几天老听导游念叨,说下司酸汤鱼是黔东南四大名菜之一,扬名省内外。下司狗肉汤锅也堪称美食中一绝。可惜来得不是时候,因为已是除夕,镇上的商户店铺大都关门歇业,因此无缘品尝了。说起狗肉,倒让我想起导游在车上多次提到的下司犬。据称下司犬头大颈粗、额平鼻宽、薄耳直立、毛色纯白,面部硬毛针立,相貌丑陋如猪,但善于狩猎,据说在世界猎犬中排名第三。听他说镇上尚有家户豢养,只是未能一睹真容。从下司古镇出来,方见入口处风雨桥的靠河一边,路旁立有一尊纯白色的下司犬雕像,表明这里就是名犬之乡。除此之外,据说这里还是目前国家皮划艇示范基地、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为古老的下司增添了体育文化、养生概念等现代元素,赋予古镇新的魅力。

回望余晖下的下司古镇,宁静恬淡,鸡犬之声相闻,村舍炊烟袅袅,山静水清,秀美和谐。就像一位待字闺中的乡野少女,虽不像西江千户苗寨被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却拥有它早已丢失的灵气。一旦你撩开了她轻薄的面纱,便会被她的天生丽质所吸引。依依挥别古镇下司,心中不由充满疑惑:这古老的小镇,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地方?

作 者 简 介

何敬民,网名日月星辰,山西运城人。喜好文学,作品散见于《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学习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盐湖文学》、《今日盐湖》等报刊及《我在河之东》、《行参菩提》、《文学微刊》、《现代散文网》、《春夏秋冬》等微信公众平台。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夜走下司古镇——人文贵州(5)

    位于贵州凯里清水江上游的下司古镇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古镇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走在其中,会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有"小上海".& ...

  • 夜走下司古镇

    位于贵州凯里清水江上游的下司古镇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古镇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走在其中,会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有"小上海".& ...

  • 这个贵州古镇从未被列入旅行清单,来过的人都惊呼她的美

    这个古镇从未被列入旅行清单,却一见倾心.它不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古镇,也不是声名在外的云南古城,而是潜藏在贵州凯里的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是古时的小上海.在明朝时期,就随着屯军的进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生 ...

  • 避暑贵州:青岩古镇

    青岩 墙头薜荔问谁栽.深巷无人我独来. 仿佛当年沽酒后,一襟微雨过苍苔. 贵州行最后一站,游贵阳花溪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位于贵阳市 ...

  • 下司古镇印象

    下司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清水江上游,位于凯里市西偏南部,西邻麻江县,东连凯里市鸭塘街道,西邻麻江县杏山镇,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福泉市.跨东经107°42′3″-53′ ...

  • 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 "当当"!沉闷的钟声伴随着振动的空气,穿越长龙一般的下司大桥,消失在街头扬起的尘灰中,古镇门前杨柳依旧还在,在冰冷的二月天中"战斗",不知不觉中柳枝中 ...

  • 诗歌||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 山谷里的清水 一边流淌着时光 一边把苗人从远流到近 飞檐下的红辣椒 锦绣了小镇的历史 鹅卵石的小道又远又长 走过新娘的银饰 把日子过得叮当美丽 芦笙响起 红纸伞穿梭 火把点亮了钟鼓楼的喧嚣 ...

  • 游下司古镇——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我们在西江千户苗寨观看了民族歌舞表演后,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到停车场,前往下一个景点--下司古镇,它在西江苗寨的以西50多公里,不到1小时的车程.到达后,我们先做好晚餐,吃饱喝足后,信步来到古镇景区,慢 ...

  • 贵州凯里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清水江上游,位于凯里市西偏南部,西邻麻江县,东连凯里市鸭塘街道,西邻麻江县杏山镇,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福泉市.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 ...

  • 下司古镇 | 黔南“小上海”

    去小镇旅行 走进多彩贵州(五) 文/图 梅子 这里,曾是古码头,商船云集,南来北往,门庭若市,繁华无比: 这里,徽派建筑.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西洋建筑,随处可见,说是建筑的大观园也为之不过: 这里, ...

  • 多彩贵州游凯里,下司古镇黔东南

    赵胜文 关注 多彩贵州游凯里,下司古镇黔东南 2020-08-29 阅读650 来自全国各地部分省市法制宣传的同仁战友们在参加了2010年由广西组成的<和谐社会>采访团,经过二十多天的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