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沙惠林的滋味人生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把一项工作周而复始一干二十来年,这样的人很多,就像匠人做活,农民种地,画家作画,谁在意动力的源泉和原理呢?把一项服务快快乐乐干个二十多年,且无怨无悔,一往情深,做出成就,做出心得,这得有点精神。在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撰写此文,献给每位劳动者——题记

工作着是美丽的。你内心这么认同(不是虚情),那么,你做工作就会心生愉悦,悦己又悦人。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工作激情的减退。激情的衰退意味着美丽在褪色。

沙惠林走进车站的第一天,就燃放出激情四溢的青春光芒。二十多年过去,依然灿烂。她经历过忘我劳动的酣畅,进退选择的迷茫,遭受误解的困惑。终究,她把平凡演绎得多姿多彩,把重复劳动做得有滋有味,把普通的服务员干成有尊严的劳动者,从车站的服务台走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全国劳模领奖台,在褪去鲜花与掌声,羡慕与赞赏的一时风采后,岁月沉淀下来的是人们的心悦诚服,是旅客的锦旗和留言,是留给一个个匆匆过客的美好回忆。她,整个儿普通的百姓人生,却有着值得咀嚼的人生况味和可资借鉴的行走足迹。

从工作中品出美的滋味,沙惠林有自己的领悟与实践。平心而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乃是谋生的手段。劳动挣钱,自食其力,无可厚非。把工作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看成是一件美丽的事情,这需要不断觉悟不忘初心胸怀理想,时刻保持一个逐梦人的情怀。

我与沙惠林是老乡。也是多少年以后知道的。我高中毕业离家闯荡的时候,她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在中学阶段就是学校女子排球队(也打过一阵篮球)的队员,她的班主任老师兼排球队张教练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电视剧《排球女将》热播,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上蝉联五连冠,举国欢腾,校园排球热悄然兴起,沙惠林所在的伍佑中学一支女子排球队活跃在校园球场,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严格地讲,沙惠林的身高、视力并不适合做一个排球运动员,她初一时的身高只有154公分,裸眼视力很糟糕(左眼0.6,右眼0.01),戴副眼镜。可是她形体矫健,爆发力强,有耐力,能吃苦,团队协作精神强,是个招人喜欢的副攻手。1984年5月全市中学生首次女排比赛,沙惠林所在球队获第二名。跟她交谈回顾这段经历时,她依然觉得排球队“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和经历对她日后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87年高中毕业的她,虽然身高长到156公分,但与体育院校157的杠杠相差一公分,尽管她的体育成绩不错,最终还是无缘走进体院大门。她当然希望考上。大学生那时有个称谓叫“时代娇子”。我跟她交谈的时候她似乎有些遗憾但也无奈。名落孙山后,她随着社会潮流汇入到待业青年的行列。

新青年、知识青年、待业青年是中国一百年来最意味深长的名词之一。

新青年诞生于“五四”运动,等同于反帝爱国的先锋,追求科学民主的精英。

知识青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愿(比如:邢燕子、董加耕等)或被自愿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代人,是苦难中辉煌的一代人,是激情燃烧的一代人,是凤凰涅槃的一代人,是共和国记忆中无法忘怀的一代人。

待业青年是八九十年代的专属群体,其实从古到今处于待业的青年人从来没有断过,但写进文件、见之媒体、聚众之多、使用频率之广还主要集中在八九十年代的特定阶段,他们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充满了对结束文革的欣喜、知识缺乏的悲哀和市场大潮裹挟的困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一份填报的全国劳动模范沙惠林呈报表中,明确写道:1987年7月至1990年3月在家待业。两年多31个月的等待使她没少委屈。听说纺织厂招工组建女子业余排球队,她毅然报名参加,不知什么原因,排球队没有组建起来,她在布机车间干了三个月,在没有下文的情形下又回到家中继续待业。焦虑、失落、徘徊、惆怅、期待的滋味恐怕每个待业青年都品尝过,沙惠林自然也不例外。

有的人会把曲折的经历演化成精神财富,有的人在时光的打磨下无趣打发着慵懒的日子,有的人则在埋怨岁月的不公平中抱抱怨怨蹉跎一生。

沙惠林无疑属于前者。她盼望工作,盼望岗位,盼望重现在排球场上潇洒扣杀的自信。其后她参加食品公司招工,被录取了,分在基层食品站。

1996年年根岁末。沙惠林调到盐城汽车客运站。她的服务人生开始了新的起点,至此与交通服务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她供职的客运站是个国家一级站,日发送旅客万人以上。她在这个人头攒动的服务平台上,主动、积极、阳光的性格总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新来乍到,她先分在快件部,扫地、冲茶、抹桌子,受理货物,打货票,什么事都主动干。站务部服务班班长郭立菊是全国交通系统巾帼模范人物,她觉得新来的沙惠林是个车站服务的好苗子,就问她,想不想到服务班?沙惠林当然想。快件部主要服务货主,跟货打交道多。站务部服务旅客,每天接触人上万,工作繁忙,别有滋味。郭立菊就跟领导建议,把沙惠林调到服务班。

沙惠林不负期望,虚心学习,处处抢先,工作很投入。端茶送水,迎来送往,接待咨询、清洁卫生,调处纠纷,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琐事,忙得像个不停转动的陀螺。车站检票门头窗户距离地面较高,平时是卫生死角,别的女工别说操作,就是登高也有几分胆怯。沙惠林看在眼里,架起竹梯就上去了,她身材娇小,转动灵活,高空作业,做得有板有眼。有一次竹梯没人扶她就独自上去擦玻璃,意外地摔下来,幸无大碍。班长给她上了一堂安全课,做事不能逞能,安全防范第一。她默记心中。

服务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南来北往的旅客,如何让旅客感受到车站的温暖,不再感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沙惠林用心去琢磨。她觉得服务要超前、主动,被动服务的你问我答,你提我办,肯定谈不上“宾至如归”。于是,她注意在人流中捕捉信息,察言观色,把服务精准地送给旅客。有一次,一个现役军人提了一箱家乡特产---醉螺,从滨海到盐城转车去泰州探访战友。一路颠簸,包装纸盒底部出现一角潮湿,急于换乘的军人并没有在意。沙惠林在人群中看到这一细节。她对军人说,“解放军同志呀,你提的醉螺好像破损了。”军人把包装箱提高一看,果然有汁液浸湿一角,直咂嘴,“这怎么好呢?”。沙惠林看了军人去泰州车票的时刻,有把握地说,“你别急,有办法。”她把一箱醉螺拎到服务台,打开包装检视,确有一瓶醉螺破碎了。她打了一盆自来水,一瓶瓶擦拭,建议军人到车站超市补买一瓶放进去,重新包扎好,递给军人。军人走南闯北多少年,车站、码头、机场和火车站跑过许多地方,遇到如此细心周到的服务员还真是头一遭。他面向服务台,朝沙惠林和服务班的同仁行了一个军礼。说起这件事,沙惠林至今感动不已,自己的举手之劳,却获如此礼遇,这服务工作做得值。

收获旅客的礼遇和赞美对服务员来说是鼓励,是动力,是肯定。但实际工作中的委屈也时有发生。关键是在委屈面前保持什么态度。有一年春运,候车的旅客排起长龙,有一个旅客急着赶车,一边排在流水发车的队伍中,一边让身着制服绶带的车站服务员代为买票,沙惠林接过一张一百元钞票,匆匆到售票窗口代购,没想到点钞机识别是假钞,回头跟这人交涉,那人不认账,那时还没有监控设备还原真相,沙惠林只好自己认了。她想,也许那乘客并非故意,也许一百元对那人真的分量重,也许注定自己要交这笔学费。她掏钱打了票送去,默默注视着这个乘客,被人流推上前去,她什么话没说,能说什么呢?委屈的泪含在眼里。

此后,沙惠林学习识别钞票真伪,学习一切与服务相关的知识,学习各地方言,甚至简单的韩语,以便于跟各路旅客沟通交流。

沙惠林定下心来,她以一个匠人的标准决心把普通的服务工作做出声色做出滋味。

她觉得,对于宇宙空间大千世界而言人是卑微的渺小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工作的时光相对更短,珍惜工作就是珍惜光阴,芸芸众生其实就是平凡人生,车站服务工作每天只是“拎一下、扶一把、帮一点、送一程”,虽然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真情服务旅客的琐碎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同样活出精彩。

沙惠林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出“一树立、二定位、三声、四法、五帮、六主动”等一套简单易行的工作方法,她在与新职工交流服务心得时说,有时为旅客提一下行李,旅客就觉得很舒服,给旅客一个“微笑”,一句“您好”就能转换一种心情,忘却烦恼。情绪是会感染的,旅客开心了,我们也会愉快。

沙惠林在平平淡淡的岁月中做着平平常常的事,她收获了自信和荣誉,先后获得市、省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12项。

生活中的沙惠林总是把自己和家安排得有滋有味。她不刻意锻炼,每天在服务大厅服务的步伐超过一万步,体重一直维持二十年不变。即使在寒冬,一袭制服,双手温暖,工作似火。她在家中精心制作的早餐让同事们叹为观止。纷纷添加她的微信,要跟学个一招两招。在一个礼拜的或一旬周期内,她每日早餐几乎不会重复,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主食副食,水果坚果,摆放一起,简直是件艺术品。主副食都是亲手下厨制作。精致美味绝不亚于厨师,俨然接受过专业培训,事实上,都是她自己琢磨习得的。她说,车站服务工作的特色,决定服务人员起得特别早,一个人对早餐的重视或忽视对健康至关重要。再说,儿子从上小学开始,她没法(没有时间)接送,唯一做到的每日早餐,给儿子一份母爱和关怀。说到儿子,沙惠林很自豪,从小教育其自立,学习也靠自己,儿子不负期望,一路闯关,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夏天在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自己应聘在北京一家企业。她的夫君打理着一份自主创业的工厂,每天吃了他精心烹制的早餐一头扎进工作,工厂规模不大,但干得投入而专注。

时值江淮雨季,热浪把雨挡在云外。人们期待一场及时雨来降暑。我们的交谈接近尾声。沙惠林告诉我,她约了市中心血站,打算在6月28日到血站无偿献血,作为一个党员给建党97年留一份纪念。从1999年开始,她合计无偿献血39次,其中:全血11次,血小板28次。这次将是第40次。她把自己的服务人生已延伸到豪不相识的病患者群中。

这就是她的滋味人生!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4年始发表编史论文,有通讯、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