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父母们如是说

我陪你长大

11月13日,《我陪你长大》上清家教系列微课第讲发布。“我陪你长大”每周微课是松滋市实验小学家校共育中心成立暨“新父母学校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背景下创办的首档家教育儿有声栏目,是“上清新父母学校”系列课程之一,该课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运用身边的教育案例,指导和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亲师共育,成就完美教育。第五讲以“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为主题,由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李香老师主讲。下面,编发一组家长们观后感言,与各位家长分享。

三(10)班王睿齐妈妈:
李香老师微课《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她的心得分享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心间,沁人心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和爷爷奶奶辈会尽全家之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但其实爱心的力量要远远大过财富和物质。我们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之余,还要教会孩子学做人,学会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孩子的仁爱之心受家庭环境熏陶,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家庭是仁爱之心的第一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仁爱之心传播者。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是我们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今年年初在疫情封城期间,我们忙完工作之余,准备了饭菜送到中医院。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医生们抗疫的精神,了解此刻父母在做什么,我就提示孩子给每个饭盒贴标签,为叔叔阿姨们写鼓励加油的话。虽然孩子写的字很稚嫩,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却让他能参与其中,感知到什么是仁爱。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可以滋润万物,滋润孩子的心田。拥有仁爱之心的孩子,内心会更有力量。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仁爱为根,善良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味道甘甜的果子。感谢家校共育这个平台,让我们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10)班张瑾萱妈妈
结合微课堂“我陪你长大”系列关于仁爱之心的学习,关于仁爱的思索喷涌而出。
仁爱,谓宽仁慈爱。宽仁里面需要注意的就是宽。在平时的生活、工作、教育学习、交往之中,和他人接触,需要有宽心、宽容、宽宏的涵养气量。当碰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宽慰自己、容忍他人。对待子女、长辈时的关心、拥护就是爱。将爱放大,将爱的范围阔广,当这种爱覆盖到四周他人身上时,就是慈爱。
先知后行,当知何为仁爱,就需落实践行。往往我们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这是通病,就此忽略了给孩子奉献爱心的机会。施爱与受爱应该是并存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感受爱,渐渐的会失去施爱的能力,变得只知索取不知给予,会觉得无偿的爱是理所当然。有的父母会认为仁爱这类品德的培养,会随着孩子年级、认知的增长而加深理解。当他长大了就会孝敬父母、敬爱他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还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任由孩子蛮横无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清楚,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的培育、习惯的养成、品质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实践的,而不是纸上谈兵、一蹴而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陪你长大”,我陪你知行合一。

仁 爱

五(8)班张乐凌妈妈:
市实验小学开办“我陪你长大”家校共育系列微课以来,我一直都在关注,每期的课程都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们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开启了一盏明灯。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来自家庭的爱很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都会围着孩子团团转,所有的好都会先给孩子,而且还是不图任何回报的。这样单向的无条件的爱容易使孩子变得目中无人、唯我独尊、自私狭隘、不懂分享,只求索取,不知回报,同时心理异常脆弱,经不起挫折。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懂得关爱别人,回报社会。家长到那时再后悔没有教育好孩子就晚了。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吧。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我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只有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才是有积极意义的。
所以,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这样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五(3)班邓慕橙家长李惠
感谢实验小学家校共育的家长课堂,我实在受益颇多!李香老师的《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如同指航的灯塔照亮育儿路上迷航的我们。
现在很多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孩童并不是天生就自私冷漠,应最是天真善良的,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当教育方式都会剥夺孩子的爱心。如何让孝心、爱心根植于孩子的内心,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言传身教引导、影响孩子。
我家无论做什么美食端上桌时,我都会叨叨一句:爸妈还没有吃,我们肚子也好饿了,你们饿了可以先吃,但是要给我们留一些。慢慢地孩子们就会有这样的意识了,一般都会等着长辈上桌了一起吃,姐姐还会给我夹菜:妈妈你辛苦了,多吃点。记得有一次学校午餐有咸鸭蛋,姐姐带回来拿给我:妈妈,给你爱吃的咸鸭蛋,我是用干净的纸巾包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是如果能收到来自孩子的回报,我心里真是好欣慰呀!
在疫情期间,我在某宝的蚂蚁庄园里喂养小鸡(小鸡产的蛋可以捐赠爱心给公益项目),和孩子们一起给小鸡取名字,我负责喂饲料,当蛋蛋达到一定数量后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爱心项目,当她们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衣不避寒、双亲尽失、家徒四壁的情景时,不禁潸然泪下:原来我们自己处于幸福生活中时,还有很多地方的同龄人生活这么惨。我会告诉孩子:现在你能力不足,可以尽自己所能献爱心,我们在这里捐献爱心蛋就算一种……迄今为止我们一起参与过的爱心项目有“帮先心病儿童、帮宝贝打败白血病、我送盲童一本书、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为贫困女性送保障”等等。这种带点小游戏的爱心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到饲养小鸡的乐趣,同时还能通过捐献来培养孩子的悲悯、仁爱之心。
在生活中,我们向别人献出的爱心、帮助,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日复一日地积累,仁爱终将成为孩子们内心最美好的品质!
五(3)班刘甘琪家长甘云辉:
现在的孩子从不缺少家庭和别人的关爱,而是缺乏去关爱社会和别人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基本是在蜜罐中长大,上有爷爷奶奶宠,下有爸爸妈妈疼,这样单向无条件的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不懂分享、只求索取、不懂回报。此时,松滋市实验小学开设的“我陪你长大”家校共育微课堂,如同春天里一抹明媚的阳光,让我们家长们在寒光中找到温暖的前进的方向!学习了李香老师的《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我感受颇深。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时刻都要进行!
中国儒家思想很丰富,核心是仁,“仁”即仁爱。仁爱就是宽仁慈爱,是一种爱护同情的感情。子曰:“仁者,人也”,“仁”是人之为人之根本,而孔子又说:“仁者爱人”,“爱人”本身就是每一个人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也是我们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只有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有爱心的孩子。平时我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马路边,遇到衣衫破烂的残障者,我总会让孩子献上一点爱心;盲道上,遇到被小汽车挡住去向的盲人,我总会伸出手让盲人顺利通过;换季的时候。我总会拿出女儿半新的衣物,捐到小区的衣物捐赠处;更多的时候,我会带上孩子去敬老院去看望那些孤独的老人。每周都会带孩子去看望乡下年迈的爷爷奶奶,每天都会和孩子分享平淡的日子里那些温暖的细节……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只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每个孩子都会爱父母、爱朋友、爱社会、爱祖国!

孩子心中有爱,世界有光

五(1)班刘张驰爸爸刘 敖:
今天正值周末,认真聆听了市实验小学李香老师讲授的微课《我陪你长大—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感受颇深。李香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如何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这个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在佩服之余,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思考: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应如何协作培养孩子们的仁爱之心?
家庭方面,我认为父母就是在家庭中给予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模仿自父母,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呢?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的,只不过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偏差。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首先是父母要富有爱心,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平时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心,那么孩子也会学着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父母也要经常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溺爱孩子,只给孩子接受爱,却忽略了孩子奉献爱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只会接受爱,而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在平时生活中,如亲人生病了,让他去看望一下,或者打电话问候一声;家里有好吃的,让他送点给邻居;遇到老人家行动不便时,让他去帮帮老人家等。做这些事情花费不了孩子多少时间,但这些细节行为却能让孩子的内心堆积起一座仁爱的高山。
学校方面,除了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的同学们,还有就是老师对孩子们的引导。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培养仁爱之心同样重要。首先老师应具有仁爱之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们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去点燃孩子对真善美的向往,传授孩子们以正确的道德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师对待每一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给予孩子们的就是大爱,“大爱无疆,人心为怀”,孩子就愿意接近你,听从你的教诲,孩子们也就会愿意学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对比父母和老师,现在的孩子反而更愿意听老师的话。那么老师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为孩子的仁爱之心进行“浇灌”。在学习生活中,老师应鼓励学习好的孩子积极去帮助学习差的孩子;有同学摔倒了,应鼓励孩子们去扶起同学并安慰安慰;鼓励孩子们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培养仁爱之心的一个根本方法,就是在孩子身边设置需要他照顾、爱护的对象,设置需要他照顾、爱护的弱者,使他有那种类似家长、老师对待孩子的宽仁之心。
社会方面,每一个社会现象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如现在很火的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短视频,当孩子们接触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去模仿视频中的语言或行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无限大的,同时模仿能力也是无限大,但是他们却不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常常会有“熊孩子”做出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因此,在社会层面,国家政府部门需要对相关事物进行约束,同时也需要引领大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大众也应自我约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从而给孩子们一个干净、清朗的成长环境。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讲公德、有爱心,那么孩子们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仁爱之心的养成不仅需要家长、老师的引导,社会风气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们仁爱之心的养成与否。家长、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孩子们接触新鲜事物的同时,为他们讲清楚利弊,为孩子们的仁爱之心奠定扎实的基础;社会大众也应做好自己,做好文明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下一代树立榜样。祖国未来花朵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社会各界的健康施肥,愿每一位孩子心中都能开出仁爱之花,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
五(4)班杨心琪家长王 芳:
实验小学开设的《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系列微课,我颇有感触。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爱你,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到爱别人,只知索取,不懂付出,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呢?然而,使我庆幸的是,我有一个乖巧善良的女儿,今天来分享一下我的育女经验。
爱心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时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女儿的爱,是孩子萌生爱的起点,和睦的家庭氛围,陪孩子一起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一点一滴的种植爱的观念。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俗语讲:“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做父母的行为要更加谨慎,处处做好孩子的表率。这里我比较赞同李香老师的两个观点:一是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告诉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要与他人攀比,也不要因为帮助别人而影响了自己。二是提高分辨能力,哪些是真正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哪些是不劳而获、一味坐享其成的人。
保护好孩子的爱心。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从现在开始,请你以孩子的角度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孩子的同情心,怜悯心都是种植善良的基石,不应该被嘲笑和忽视,爱护小动物,救助受伤的小鸟,给妈妈倒一杯开水,都是奉献爱的表现。
我很庆幸,女儿可以在和睦的家庭氛围,老师、同学互敬互助的环境中成长,做一个有能力爱别人、爱自己和被爱的人。“愿她带着微笑,被世界温柔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