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敏丨阆中滕王阁
江西南昌滕王阁,名扬华夏;而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畔的阆中滕王阁,知道的人并不多。阆中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一样,乃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督建并游乐之地。于公元679年滕王元婴被贬任隆州(今阆中)刺史时所建。
滕王阁雄踞于阆中市城北玉台山腰,与阆苑名胜“嘉陵第一江山”一一锦屏山遥遥相望。唐代大诗人杜子美诗云: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山体滑坡,昔日灿灿恢弘、富丽堂皇的阆中滕王阁,到明代嘉靖年间时,已是“断碣残碑白云堆”了。
如今的滕王阁,是在八十年代末依照史籍和历代文人墨客的描绘在原址上重建的。其主体是一座坐北朝南的王宫式双层建筑。远远望去,绿树掩映着红墙;一排排朱红大柱挺拔巍峨,分外炫目;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步入阁内,满目雕栏画栋,古色古香。历代名人学士咏赞滕王阁的诗画佳作令人目不暇接。
滕王阁大殿上下左右还有许多亭台廊阁,再配以清池、绿树、花圃和宽敞的坝子,其胜景错落有致,跌宕起伏,雄奇雅秀幽各显其神采。令游人心醉神迷,乐不思归。
滕王阁北面不远处就是瓦口关,又名瓦口隘,乃三国著名古战场。史传五虎上将张飞,以精卒万人与曹魏大将张郃三万兵在此激战,杀得张郃仅带数人徒步逃回汉中。阆中百姓杀猪宰羊,吹吹打打,为翼德摆酒庆功。此事《三国演义》也有记叙,名曰“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据《新唐书》记载,滕王元婴被贬阆中后仍不守法度且更加放肆。他在阆中城内大造皇帝式宫苑,在城郊玉台山修建行宫(即滕王阁),供其“宴饮歌舞,狎昵厮养,田猎游玩。”他的录事参军裴韦劝他,滕王抓住裴就打。裴报告了高宗皇帝李治。李治也拿自己这位叔父毫无办法。杜甫诗中,就暗讽了滕王的骄奢淫逸。
有人说,阆中滕王阁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李元婴劣迹斑斑,为百姓所不齿,故滕王阁为人们淡忘。笔者以为此说难以成立。同是昏庸的滕王所督建,南昌滕王阁为何就名扬天下?
据史载,南昌在汉代即为郡治。在唐初已是连接岭南和长江中下游的大工商贸城市。其时商贾游人如织,“珍异百货,汇集如山”。南昌如此繁华,滕王阁扬名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川北阆中毕竟是巴蜀偏僻之地。故阆中滕王阁便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南昌滕王阁历时1300多年,一直有胜景可览。而阆中滕王阁在明代及以后的五、六百年时间里,一直是断垣残碑,无亭无阁,自然被人遗忘。
再者,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代表作《滕王阁序》乃千古传诵的名篇。南昌滕王阁扬名,实在是借助王勃的大作而如雷贯耳,陡然生辉。阆中滕王阁虽有杜甫咏诗。但在诗圣杜少陵《望岳》、《兵车行》、《三吏》、《三别》等浩如烟海的名篇佳作中,“滕王阁"诗仅是一块被淹没的小石子而已。因而,阆中滕王阁尽管有诗坛泰斗咏赞也难以出名。当然,随着滕王阁的重建,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阆中交通的改善,阆中滕王阁也很快将成为游客如云、名扬四海的游览胜地。
作 者 简 介
刘大敏,笔名“艾华”、“达明”、“鹤鸣春晓”等。大学文化,四川南充市人。现住重庆或阆中。本人属老三届,参加过文革,当过知青。在一大型国企干了三十多年。曾任党委、厂部秘书。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从八十年代以来,已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信息报》、《中国旅游报》、《中国妇女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南充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南充日报》、《中国改革》、《中国工运》等国内200多家报刊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散文、论文、科普等各类文章100多万字,图片200多幅。有多篇文章获奖。有4篇文章入选《全国中青年精短散文系列丛书》。论文《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势在必行》获四川省社科院征文比赛一等奖。1999年10月至2015年7月因故停笔。2015年7月至今在网络发表文章3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