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147《最好的告别》
编辑按:作者阿图·葛文德并没刻意强调“生命自主权”的理念,但它是贯穿全书的基本精神。“自主权”是现代医学伦理四大原则之首义,是医学人文思想之基石,对于医学人文的探索,如果不能进入生命自主权的维度,就只能留于表浅。悦读者们,愿你做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周二快乐!
————— 2016-06-28 —————
杨扬 06:43
#早读#147 20160627 《最好的告别》
不知是否是年龄的原因,所以越来越关注有关衰老与死亡的话题,拣起这本书,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曾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在其从医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科技医疗的进步让高龄不再具有稀缺价值,同时越来越多的疾病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得以治愈,但衰老仍然如同日落而无法避免,由此开始深入思索当生命旅途趋近终点,医学究竟能做到什么。作者以其所经历的一个个实例,深入探讨了有关“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再”“我们为老做好准备了吗”“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等一系列话题,并由此提出了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从书中作者的描述可以看出,作为一位印度新移民的后代,尽管成长在西方文化与教育环境下,但印度文化仍然不可避免地给了作者一定的影响。尽管不能完全接受作者书中的观点,但书中作者所描写的这种困境并不仅仅在于美国,对于现今的中国亦然。社會已经步入老龄化,同时伴生着我们越来越多地把老、弱、死都医学化,作者在书中最后总结:“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作为医生,事实上作为人类,最有意义的体验会来自于帮助他人处理医学无能为力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医学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一结论足以引发我们的思索。
几年前,因为父亲常年辗转于医院,我亲眼目睹了很多老人在医院中度过的岁月,这其中有的老人已经陷入“植物人”状态,有的因为医疗手段而倍感痛苦,相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老人都是陷于痛苦或绝望中。对比十几年间去藏地旅行接触到的一些藏族老人在面临绝症时却仍存有的豁达,不能不思索这其中是否有关于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就像《次第花开》中所讲到的,“由于佛法的熏陶,在这片高原上生活的很多人都能坦然地接受生活中一项基本的事实——无常。”
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我们不妨试着想一下。
责任编辑:晓一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的悦读者每天早上与大家分享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