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道久别重逢 | 最好的阳光
【花道】
西方式样的插花学过一点皮毛,各种几何形体,L形、S形、半球形、球形之类,花量很多,颜色搭配得也很浓烈,觉得热热闹闹的,像个小花园。
而那时候一想到东方插花,脑中就有一幅画面:仿佛透过月牙门,洁净的背景中,有一只清雅的花瓶,天青色的,里面只插了一支曲线尽展的老松干,旁边矮矮地、小小地偎着两三枝或红或黄的小菊,也就是这样了。
西式热烈饱满,东方素雅清朴;西式用材多是用草本植物组成团块,东方追求木本茎枝的线条意境;西式的装饰性更强,东方的意味表达更为深广。今天想来,西方插花、东方插花各有其美,只不过环境、心情、味道不同而已。或许不恰当,但我觉得就如同清式家具和明式家具的区别。
也许是那时不懂少即是多,体会不到素朴给我的美感,领略不出老松和小菊这生命的轮回。所以,我选择了如同有无数雕花镂空的清式家具一般繁华浓烈的西式插花;而如今,却偏爱如明式家具一般的东方插花。于是,曲曲折折,寻到了日本花道的本源——池坊。
一上课,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人为什么要插花?我想了想,也许是想把自然中的美一直保持在身边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插花要有“花道”?我说,人们是想通过枯燥刻板的技艺的训练达致“道”的境界。老师说,是的,不坚持是看不到“道”的结果的,通过插花的技艺去了解背后的东西,在过程中得到快乐,通过花了解生命。
的确,走不到路的尽头,怎么能看到那里的“道”是什么样子呢?
【池坊花道】
在日本的飞鸟时代,相当于中国的隋朝,辅政的圣德太子锐意改革,尤其主张向中国学习。他两度派遣“遣隋使”小野妹子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并把佛前供花礼仪带回了日本。
虽然叫“妹子”,却是位男士。小野妹子辞官后皈依佛教,在京都紫云山顶法寺出家,法号“专务”。寺内有一处六角堂,还有一个据说是圣德太子沐浴过的池塘,故京都人称为“池坊”。小野妹子潜心研究佛前供花,被认作是池坊花道的始祖,“六角堂”也被誉为池坊的发源地。
池坊真正作为花道流派大放光彩是在1462年,当时的池坊家元(家元就是掌门人)——池坊专庆——应邀在一个花展上插制作品。他将数十枝菊花插入一个金色的瓶子,我想,也许刹那间,整个作品如秋日阳光下的盛放,将观赏者带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从此,池坊作为花道流派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池坊专庆也被称为“花道中兴之祖”。如今,池坊是日本花道的第一大流派,历史最为悠久,学员众多。
【立花、生花、自由花】
池坊花道中有三种代表花型:立花、生花与自由花,表现形式各有侧重和特点。
立花是最古老的,顾名思义,就是站立着的花。老师让我把立花想象成一幅中国的山水画,远山近水,远小近大,整个构造讲求平衡感和严谨度。既然是山水画,立花的作品通常宏伟浩大,制作难度也比较高。
生花就是生命之花,发端于18世纪,单株的植物在花器中表现出一种生命力和季节感。这是花材使用最少的一种花型,最多不能超过三种,所以适合从生花开始学习。
自由花年资最小,它产生于二战之后,是在西方艺术、哲学、文化影响下出现的。如同命名一样,它自由使用花材和花器,甚至一些植物之外的装饰性材料,不受传统花型束缚,创造者的审美表达更具个性。
课后和老师聊天,感觉池坊插花,除去自由花,传统的立花与生花就像唐卡绘画,有着严格的仪轨与传承。我喜爱的川濑敏郎自幼学习的正是池坊花道。我呢?看看日本花道的老祖宗是什么样的,坚持下来,然后感受“道”的样子,也许是这么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