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龄‖感恩杨家女将【客都推荐】
感恩杨家女将
文/李松龄
梅州城北,众矮山玩起了手帕歌,急急传递中,把手帕堆成高山样,悄悄丢在了明阳寨的山岗上,让这一骄子形成了众皆矮小我独高的姿势。梅州电台发射塔长于山上,曾有一支部队扎于山上。过去,明阳寨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娇女,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慢慢地终于让人见识庐山真面目了。
明阳寨即是宜娘寨也即妮娘寨。北宋之时,南蛮之地梅州盗匪猖獗民不生,时任宣抚使的范仲俺非常赏识一个人,他就是智勇善战的杨家将杨文广将军,将军在1052年受命南下保卫岭南大地,他分派杨门女将杨宜娘(字妮娘)驻守广东梅州城西七里以内的山寨,保护家园。宜娘生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她按杨家军的作战方式,见梅州青山滴翠丘陵环绕,城北明阳寨在战略中位置险要,于是在明阳寨安营扎寨,筑城墙堡垒,与盗匪展开了多次生死搏斗,保卫了客家地区的安全,却不幸在一次激战中英勇牺牲!女英雄冲锋陷阵,誓死保卫梅州的山河,深深感动了梅州人,从此客家人把这座山就叫宜娘寨,山上宜娘修筑的城墙客家人一直原生态保持了几百年,每次上山我总是在城墙边徘徊不已,读着这一碰就碎的古老的城墙,想像着当年的英雄是如何将筑墙材料送上山顶来的,更何况还要对敌作战,难怪让梅州后人感恩不忘。
1906年,客家人在明阳寨山上敬立宜娘之墓:“赐福诚民”之墓碑,崇仰宜娘为仙人。2004年8月8日吉日良辰,在左侧建“宜娘纪念亭”,记述了宜娘为保卫梅州人们英勇献身的事迹,让后人记住这位“昔日鏖战守山寨,今朝勿忘杨宜娘”。2006年在墓之右,梅州人建一“仙人亭”,联曰:妮娘在天念人间,赐福诚民永安康。侧立一碑:
仙人婆婆真真灵,保佑嘉应州人民;
来往城民念一念,保您平安事业成。
仙人婆婆最慈心,在天不忘人间情;
人间苦难来相助,天灾人祸化为夷。
仙人婆婆善人心,慧眼能辨世间尘;
好人终给好日报,恶人报应世人歧。
仙人婆婆德人心,为国为民献终身;
后人不见仙人面,千古芳名传至今。
这是一座让人意志坚定的山。山脚下的两座小房子,是当年部队住地。开始几级,平阔舒坦,再踏几级,还算平阔,一级可以走两步;往上,一级一步了;再往上,把脚抬高了才能登一级,有些两步才能登一级了;登了上百级,让你心跳不已,脚底生软,还好,旁边有两张石凳让你喘口气,不能停久了,石级还望不到头。继续登,一级一级是直上直上了,60度上下的角度,脚下软得紧了,小腿肌肉紧成一块,艰难的一步一步攀吧!心狂跳起来,头脑晕乎起来,多少人说支持不住了,多少人说要打退堂鼓,多少人说要倒下了。路还在脚下,一级一级不再是六十度角左右,稍稍舒缓了起来,坚持上吧!第一阶段才三百多级,却让人如登天!
上到这里,有一个稍缓的山谷地带,有当年部队二层楼高的了望台,前方还有担负梅州地区电台发射任务的发射塔。继续往上攀,又一个山出现了,但山势不再急峻,终于现出了梅州丘陵山势的原形。爬着爬着,当你又再次气喘吁吁时,眼前浮现出了亮眼的红柱白墙黄琉璃的亭子,宜娘纪念亭终于看见了,仙人亭也出现了,宜娘静静安睡在墓里。
这是百年来梅州人用自已独有的客家山歌文化在传念着“仙人婆婆灵念”,让后世牢记:山上么树变荒山,河里么水起沙滩。感恩之情,世代相传。崎岖的山路上,不仅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也有四五岁的小孩,爬上高山到仙人婆婆面前感恩;更有一群七八十岁的老阿婆,艰难地一步一步到仙人婆婆面前,虔诚跪拜,她们说:杨家世代相传的家风就是忠心报国,一个家族前赴后继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宁,保卫了我们客家乡土的安宁,我们只要脚走得动,就得上山来拜谢,并让后生也来仙人婆婆面前好好缅怀她传诵她崇敬她,敬仰杨家将们竖立的一座座丰碑。
是啊,这是老人们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寄托中让我们看到千百年来中国人反外族侵扰反西方列强欺凌的决心。这一决心在客家迁徒历史上可看出,在客家围龙屋形式上可以看出,客家人在继承、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辉映着客家人在缅怀和继承中不断发扬着爱家爱国的精神。老人们一直在说:有树才有花,有国才有家。
宜娘寨,宜娘的当年还没有阶梯,可她知道客家人有此一说:有脚不怕无路走,有佛何愁无殿坐。宜娘坚定地上下自如,坚守固筑,誓死保卫百姓安全,真乃仙人情怀也!宜娘——妮娘——仙人婆婆——明阳——给人带来光明,送来阳光般温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