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点藏 凝冰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孟冬寒气至》

冬为终,万物收藏。《诗经》写道“十月陨箨”,孟冬是季节更替的初始。每逢此时,朔风起,水始凝冰,地始霜冻。古人云:当拂晓朔风悲的时候,就“蓬惊雁不飞”了。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哀叹时不再来、怀念秋日私语,适合矫情的当口。有人说,孤独、书籍与静思,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无论此言是否妥当,但是人生中“藏”的价值,尤其在事业的寒冬,不急不躁,积蓄静水深流的能量,才能酝酿为更醇厚的历史和文化。当第二波疫情再在欧洲蔓延之势,学会闭门不出宅家读书,把自己“藏”在象牙塔中潜心修炼的学术功夫最为适宜。

小编大体认可这种态度,觉着学术应该严肃对待,能给真实地把历史的模样或者文化的形状,至少说气质描绘出来,至少需要一颗肯参与的心。然而,在中国的建筑规范上,却有个规定,进入冬天之后,适合建造房屋,这是最朴素的日常生活。回到本年度冬季专题,我们来看物质文化中的器物。

器的造字本义,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的众多脏腑。这个会意词在《说文解字》里引申为也,指代容器。《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器就是“形”,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乃谓之器,是有形的朴,是卦体。朴散而后聚、聚而后成器,从朴到器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工”,因此,器不是自然物,是经过了人的头脑加工后的“抽象物”。郑观应在《盛世危言·技艺》:“欲精工作,必先绘图,则勾股三角弧之学不可不讲也。精於此而后绘图、测算,成器在胸,及其成物,不失累黍。”这里的器比喻预先的设想,是犹在竹的一种意象。

工艺中的器物,基本是盛器,有容纳的意思。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古时,最典型的容器如瓢,一种自然之器。瓢字从票从瓜,“票”意为“掠过”、“轻拂”。“票”与“瓜”联合表一种瓜果,对半切开,可以当舀水器,舀水时通过轻拂水面舀起清水。这个意象就非常令人向往。《论语·雍也》钟的箪食瓢饮,多形容读书人安贫乐道的清高。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这种专一和守持的态度。

读书人的安居之所是园林。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内,城市生活极高度之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融合为一体,保存而未失,犹如在有理想的城市,头脑思想得到刺激,心灵情绪得到宁静……园林集中了天地间一切美质,处处皆诗,随时随地能孕育诗心,激发文情。林语堂在《春日游杭记》中曾写道:“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眺,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茸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四陌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一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径草坪。其经营毫不费工夫,而清华朗润,胜于上海愚园路寓公精舍万倍。”窗框定格,将细雨中的远景、近景、动景、静景、人物、建筑、草木镶嵌在一起形成一幅画,从而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的古典美。每一个漏窗都是一幅美妙的大自然的图画。

因为深受园林的自然雅趣,中国传统的建造往往借鉴文学作品的描绘情境完成。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南凡走廊园庭之墙垣,辟有门宕,而不装门户者,谓之‘地穴’。墙垣上开有空宕,而不装窗户者,谓之‘月洞’”。这里的“地穴与月洞”,就是苏州园林中的门窗洞口,尤其是含蓄典雅的漏窗成为园林的再造光景。从漏窗中透射而过的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四季变化,呈现出幻变莫测的光影变化,让人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透过窗格,光影迷离斑驳,仿若呼吸在大自然里悠闲地、乐观地诗意栖居。因此,漏窗之设计于园中,正如行文赋诗时欲扬先抑,采取欲露则藏的方法,极力将景致遮挡住,使其似隔非隔、若隐若现,达到虚实相生之意境。通常,古人对意境的解释有“境生于象外”之说,音乐讲弦外之音,中国画讲象外之象,得于环中,虚实相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画处皆成妙境。

苏州园林 刘敦桢摄于五十年代

园林追求意境的深邃,漏窗在功能上协助其成为建筑的重要构建。漏窗墙是带有漏窗的墙体,园林中的墙体首先是起着隔断景区的作用,但园林的意境又要求它不能完全封闭、而是要隔而不断,所以往往在墙上开设有月洞门和漏窗,成排设置让人贴墙行走时,可以透过不同的漏窗看到不同的景致,井形成连续不断的画面,有如观画廊。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一丛修竹、一枝古梅、一棵芭蕉或几块山石、一湾小溪,乃至小山丛林、重崖复岭、深洞丘壑,配上窗框图案,皆可成为一处景、一框画。

苏州园林

刘敦桢摄于五十年代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写有“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漏窗将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框与景相连,无分彼此,宛如一幅天然图画,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有了漏窗,园林才顾盼有致,神采飞扬,灵动俊逸。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让人感到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创造出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出于使用功能的需要,花窗在形式、位置、尺度上各有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漏窗、景窗、洞窗等不同类型,广泛分布于院墙、游廊、亭、阁、楼、榭等园林构筑物上,其造型丰富且内外装饰风格以及用材也多种多样。传统的花窗多在园林建筑物低矮的转折处或墙上视线宜于集中的地方,有规则造型(方形、圆形、扇形)与不规则造型(树形、莲花形、贝叶形、葫芦形等)交替使用。近年来,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万千事物变化,花窗的造型也越加丰富多彩,融入了将古典的设计元素溶于更多的现代生活中,将抽象的多边形与灵活多变的具象型(莲花、菊花、吉祥动物造型)等结合起来。漏窗几何图案主要是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直线有:卐字、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橄榄、套方、冰裂(冰纹)等。弧线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等。漏窗窗框的形式有三角、四方、长方、六角、八角、圆、扇形等形状。具体的窗芯图案样式祥意深刻,在形式上大多遵循了连续韵律之美,以一种元素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而成,让各个元素之间保持某特定单元距离,在窗框内以横纵向、旋转或重叠式无限地连续延长、重复性地排列起来,使元素设计成为漏窗中的重点所在。在材料选择上,漏窗图案纹样多用瓦片、薄砖等制作,窗芯用或曲、或直的线条排列组合,形成几何图案。精致的花样,美好的寓意,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承美好平安的文化内涵时,唤醒人们对生态圈的重视。

抽象与具象之美的漏窗作为造景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林主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思想。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造园中漏窗的美学意义不止于透景、观景的状态,漏窗的形式表现与形式创造还展现了人们精神层面更高的需求。

在中国古代园林营造中,苏州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历史底蕴、高超工艺技术的传承等条件,出现以“香山帮”为代表的匠人群体。他们是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庞大建筑工匠群体,承担了江南的众多园林、北京紫禁城等重要景观的营造工作。作为香山帮木雕技艺中的一个分支,苏州花格窗技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图案学家张道一说:“花窗之美在隔与不隔之间,将木文化推向极致。”

空窗

半窗

长窗

纱窗

具体来看,花格窗的当代使用在中国南方颇为普遍。虽然各地营造木雕的风格不尽相同的,但基本在装饰艺术风格上整体相近的有徽州的花格窗和东阳的花格窗。区别来看,苏州花格窗与其他地方的花格窗在艺术特点的差异上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文气”、“秀气”和“巧气”。“文气”与明清时期苏州的文风昌盛有关;“秀气”不仅受到了宁静淡雅、蕴藉风流的吴门画派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行业内“雕花要气韵,层次要分明,棱角要清楚,疏密要相称”的规矩要求使然;“巧气”来源于香山帮流传的“巧匠薪传数百年”,“巧”不仅是苏州木雕行业一直恪守的行业标准,同时也是苏州整个工艺美术行业的标准。

和合窗

漏窗

地坪窗

横风窗

总体来看,清代中前期的苏州花格窗艺术水平最高,这些我们可以从苏式家具、苏州版画、中国画、年画、书籍插画等艺术形式上看到。但到了清后期,战争致使木雕行业整体停滞不前,甚至消退,花格窗工艺水平大幅度下降,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文字记载与文献资料的遗失。

现代营造,很多工厂都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流水线式的木雕生产。一种以机器生产为主,先对纹样进行电脑输入,然后将纹样输出在经过前期处理的木材上,木雕的很多流程都以机器代替人工生产,最后采取人工打磨的方式对纹饰进行细节上的修缮。另一种是采取流水线式的人工模式,即每一流程都由专门的工人来操作,以工艺的碎片化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各项工种的加工,最后再组装成形。这两种方式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劳动成本。劳动分工的精密化虽可以给花格窗的发展带来契机,却也失去了花格窗制作流程的完整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给手工业生产提出的悖论性难题。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生与传承都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休戚相关,它因环境而生,因环境而传,因环境而变,因环境而衰,而现在的工艺生产模式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譬如,叠山艺术最后一位大家——戈裕良是一位地道的常州艺匠,并有着“其堆法尤胜于诸家”的公认。但是常州的园林在历史文化遗迹上不值一提,较之苏州等江南园林,镇江一带的私家园林,如今早已颓废久矣。所以尽管苏州花格窗在装饰纹样、雕工、细节追求等方面在木雕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其正遭遇着与我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的发展困境,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它同样折射出我国“非遗”保护道路上的观念转型、价值定位、市场化渠道等诸多问题。

传统漏窗是园林的建筑构件,应用到设计中反而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苏博文创中的胸针系列就是个中代表。最近小编看到很多园林文创设计作品,从这些形式美的装饰小品背后,其实小编更期待看到文化背后的精气神。漏窗反映了过犹不及的处世哲学与做事不偏不倚、恰当适度的中庸之道。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同一物也,同一事也。

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

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

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立冬]手艺学堂:苏州香山帮营造技艺

版权©廿四节气手艺学堂

(0)

相关推荐

  • 苏州——沧浪亭

    2018年6月4日至10日,在苏州呆了整整一周,工作之余游走于苏州大街小巷,园林寺庙,赏小镇风情,逛工业园区,感受苏州城的古老历史,体验繁华时尚的现代化新城,也用相机凝固下苏州的美好记忆. 沧浪亭 工 ...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养生

    春季来诊病人,其多述身困乏力,肢体倦怠,头昏眼花,耳鸣鼻塞,或身燥热而烦,或鼻炎久治不愈,或失眠,或大便溏泄,严重者血压升高,中风--脉多沉弱无力,舌质淡白少苔,中央凹陷如坑.此多为中气不足,脾虚下陷 ...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逆天而行的代价你知道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是严寒的到来.说到冬天的养生原则就是养藏,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太好,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这里就体现在夏天的冷与冬天的热,完全是逆天而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北方的冬天每年 ...

  • 魔鬼藏在细节中-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之别

    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魔鬼藏在细节中-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之别 <素回·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内经> ...

  • 倪萍未来接班人舒冬,藏了5年的娇妻难怪不肯公开,原来是位女星

    倪萍未来接班人舒冬,藏了5年的娇妻难怪不肯公开,原来是位女星

  • 张新中‖冬野藏春畦畦菜

    人都能得很,从陕西实施"甘露工程"始,不管规范不规范.洁净不洁净.含氟不含氟.安全不安全,各级水务部门都把自来水引到了农村千家万户家门口,后来国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qu ...

  • 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天天气寒冷,此时身体的气血都会相应的收敛到身体内部,而体表的气血阳气相对就比较弱,寒邪就容易侵犯机表,正弱邪盛,正邪互不相争,此时就没有在外 ...

  •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与人体的调养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 智慧启引 :『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主生,夏主长,春季养阳,重在养'生'.夏季养阳,重在养'长'.收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 ...

  •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中国西藏网 2021/01/27 15:11 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精"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先天之精.脏腑之精.生殖之精.人体的津液等.文中所说的"精"主要指先天之 ...

  • 冬不藏精,后果很严重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114篇. 说了五,其实四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数字,万事万物都逃不过四的循环,这个循环就是:生长收藏.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一年四季的轮回,春夏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