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教练型私董会|教练的价值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几乎适合任何学习领域,而学习教练型领导力,用教练的能力支持自己和他人,那就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甚至有的教练一送就是十年,把自己练成“陪练”,比如有一篇文章所写的:一群老板们坐下来互相挑战、坦诚示弱,竟还坚持了10年?
一看标题,我就知道在说什么,这不就是教练学习中的定期案例研讨组会吗?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定期聚会,无关娱乐,聚焦成长。
每人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其他人坦诚直接给出回应,可能会坦诚直接到当事人受不了,但受不了也会坚持下来,因为每个人待遇都一样,这里听不到假意敷衍和奉承——毕竟参加的人平时也都是自己企业的一把手或高管,都是给别人下指令的人。
聚会有人记录,有人计时,有人主持,最重要,有人教练,大家行业不同,没有个人恩怨,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聚会,通过案例分享,给当事人照镜子,让他“浮现”心智模式,“看到”自己的认知盲区,激发他的潜能,包容而非纵容,挑战而非责难,借助每个组员不同的经历带来的不同心智模式,从更多角度碰撞激荡,站高一线,陪伴、支持每个人成长。
这样的聚会,彼此没有利害关系,每个人都付出和索取个人的经验、案例、思考,组员之间在一次次案例研讨中积累感情而在讨论时又不流于情面,组员自己本身就是各行业摸爬滚打杀出来的企业家——这篇文章里的组员之一是真功夫的创始人,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许多在决策岗位上的当事人平时很难听到的话语,在聚会的几天时间里会密集而来,有点像充电,纯干货,全实战,对于组员的成长是非常好的加餐,是区别各种商学院、朋友圈、小型座谈会的另外一种形式。
哪个正在奋斗拼搏尤其是创业者,不希望有这样一个充电宝?有这样一个温暖有力的小团队陪伴呢?
一个组会能开10年而且有质量,确实有很多因素。但无数个开不下去的组会,只需要简单几个因素就够了。
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总结他的人生经验说,人应该在年轻时就搞清楚自己一生可能会犯的错误,从而避免。也就是避开那些可能会掉进去的坑,类似我们《增广贤文》说的“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也就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缺陷,这种危机意识和谨慎避错思维大多数人都没有,大多数人总是等到事后才来总结经验教训,带着半生血泪。
能够有一群人坚持10年以上持续走下去是大多数人渴望的,但最后成功案例少得可怜,以我有限见识,身边就看到无数失败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借此反思。
我03年接触到教练课程,和所有学过教练的人一样,迄今都觉得这是很好的课程,对人们很有帮助,尤其是运用在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个人成长方面,非常明显。课程除了脱产的教练理论学习——就是我《深度沟通》课程1-3阶内容,就是每周一次案例研讨组会——也就是我《深度沟通》课程4阶导修班。
组会是大家真正学以致用真刀真枪的时刻,每周一个真实案例的教练交流,每个人都坦诚相待,本身也都来自企业的组员们透过案例支持到组员成长,也举一反三,透过案例看到自身企业存在的问题。因为当事人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己的问题,教练们坚持立场不放过,我参加过的组会有从下午一直开到夜里12点多的,大家激烈辩论,但不伤感情,反而感情会更深——毕竟学校毕业后,上哪有这样一群萍水相逢却认真负责,充满激情和关爱,坚持立场不动摇,不依不饶挑战你当下突破成长的人呢?
组会初期有毕业老生担任的教练带领,3个月后,也就是12个案例做完后这种密集的组会学习形式就结束了,毕竟都很忙,每周一次赶赴聚会坚持3个月可以,时间长了也做不到,但学习结束后,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这种学习形式,舍不得离开这群人,都有意愿继续走下去,于是大家会商议好定期开组会,人数少的3个月一次,人数多的半年或一年一次。我自己学教练时班上人多,30多人,我们就商议一年一聚,我做教练带过的班级,有的人少,他们就3个月一聚。
但我这十几年来,无论是我的上几届,我自己班级的组会,我带过的学员组会,我听说过的组会,坚持十年的有,能够坚持十年以上,并且坚持组会品质,坚持教练,持续给组员成长价值,而没有沦为吃喝玩乐旅行团的,没有组员之间彼此借钱啊因为学习而发生男女关系搞得不少人重组家庭搞得家属抱怨甚至闹事的......很少很少,这也是我为什么看到这篇文章会有感而发的原因,当然也是为什么我自己做培训研发课程会想做4个阶段,开90天导修班和3年师徒班的原因——学问无法速成,教练需要修炼,成长没有捷径。
企业存活十年以上都值得学习,一个毫无利益关系的学习型聚会能够走十年,自然也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无论教练组会或私董会,除了名字叫法不同,其实成立的宗旨和形式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我上面提到的聚会形式和内容,我后面会附完整的组会流程供大家参考。而反思走不下去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看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向少数人学习,毕竟,人家做到了。其实文章中这个私董会能走到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他们只是做了一个教练组会应该做的事情,而避免了所有教练组会错误的操作,他们成功无非做到以下几点:
1、人对了。
这是大前提。君子之交淡如水,前提是大家都是君子。所有来参加私董会的人至少职位应该是董事级别,每个人企业规模(年销售额)至少都过了基本门槛,有基本的对话资本——企业年销售额过千万和销售额过过百亿千亿的企业遇到的挑战和机会能一样吗?
反观那些走不下去的组会,如果组员里有把公司做到美国上市的,有沃尔玛的全球供应商和上市公司高管,也有开个小门店刚赚点钱的,大学刚毕业两年的——人家老板觉得教练课程好想栽培公司新人,还有主妇阔太——有些是被闺蜜推荐来的有些是被老公送来的——不可否认教练课程确实对于子女教育亲密关系有帮助,所以有“教练型父母”,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大多数人来分享企业案例,比如如何防止人才流失提升凝聚力?如何在全国继续扩张保持一年增开20%门店增长率?家族企业接班人怎么培养?传统企业如何转型?如何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客户体验?等等......
可是小门店关心的是刚赚到的两百万买房还是开新店?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想着如何抱大腿积累人脉,主妇们分享老公出轨小姑刻薄,这些分享稀释了学习的主题和价值,模糊了学习的方向,毕竟大多数来的是企业人,这种事情发生过一次人家就不来了——人不对。
教练针对的人群是高技能低意愿的人群,也就是说教练的对象不是技能问题,而是心态出了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被教练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被教练的,有些人的问题就是适合顾问或辅导,有人就适合接受指令。如果教练的对象不对,后面就全错了,走不下去的,走下去也不再是教练型的支持,只能是其他形式。
2、目标明确。
来了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吹牛聊天,而是通过这种聚会的形式解决企业问题,帮助个人更快成长,这样大家就自然会高效直接,会有强烈意愿,也能听得进刺耳的意见,即使有情绪也能在组会上得到消化。
反观那些失败的教练组会,为什么最后走不下去,无非是每个人来的小九九不一样,有人来结交人脉有人来开拓客户有人来找人生伴侣,当然这个又要回到第一点,人不对了。
3、一位好教练的引导和支持。
即便人对了,没有教练,就没有教练型私董会的存在,没有好教练的支持,就没有教练型私董会十年来的坚持。
企业教练一词进入中国后,很多人都说自己是教练——哪怕他从未受过任何跟教练有关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反正也没人认证没人查证,所以市场上不缺教练。
如何评价一个教练的价值?
什么人可以称之为好教练?
很简单,高徒出名师,刘翔拿了金牌所以他的教练是好教练,除了最基本的专业背景,教练的价值来自于他培养的运动员获得的成绩,企业教练亦然,只要看他服务的客户就行了,看看他服务的客户的成长,就知道他是不是一位好教练。
如果作为职业教练的你曾经教练过的客户在之后的至少十年里一直跟随你,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愿意持续寻求你的支持,你们之间的感情纯粹而温暖,你的客户愿意把自己不想说不能说的问题和困惑跟你分享,你当然是一位好教练。
这个标准来自我的个人体验,我遇到困难时从未想起过曾经带过我的教练,但我自己带过的学员有些班级已经毕业十多年了,他们聚会时还会邀请我,企业遇到危机时会第一时间给我来电话,就像我的很多客户会从我的第一家公司跟我保持联系到现在,这些都被我视为来自学员和客户的认可。(教练的发展方向可以选择私董会教练的发展方向,也可以选择做讲师,课程研发教材编写和企业培训,我选择了后者。)
教练是镜子、是导航、是催化剂、是私董会的第三只眼,看人之大,随时帮助私董会组员们看到自己的盲区,清晰未来的方向,促成组员们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化。
付出就是影响力,好教练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为组员服务,以组员的目标为目标,以组员的成长为最大乐趣。好教练跟客户教学相长,亦师亦友,互为良师诤友,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是难得的缘分。这样的教练能得到组员一致认可和高度信赖,才能走十年之久,才能一直走下去。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请教那些做得成功的人,也要听听那些失败者的案例,国内学过教练课程的人近千万,但是学完后能真正落地持续运用教练能力支持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人寥寥无几,但毕竟有人成功,这值得教练们思考。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先有教练,后有教练型私董会。
附教练案例研讨流程
课前准备:
a、1个生活/工作真实案例,
b、未来3个月工作/生活计划,包括目标、行动计划、成果(需符合smart原则)
2020.9.11于上海柔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