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背后的科幻电影简史
截止目前,全网已经诞生了至少50篇内容丰富的关于「流浪地球」的文章,它们对「流浪地球」的观点,主要聚焦在:
观点1 不敢相信是中国人写的
吴孟达谈对流浪地球初印象:不敢相信是中国人写的
外国人反应让人意想不到
上映后口碑炸裂
逆袭
观点2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真要来
中国科幻里程碑
观点3 岂止是科幻
岂止是科幻
这些黑科技了解一下
别光看特效
观点4 曾不被看好
剧组有多穷
并不完美
竟然“空手套战狼”
感觉已经凉了
进入本文正题,darksee.ai擅长抽取时间线,对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
1980前,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出版;梁启超、鲁迅翻译国外科幻文学作品。
1818年,玛丽·雪莱出版了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
《弗兰肯斯坦》
Frankenstein
又名《科学怪人》
1893年,梁启超翻译了《世界末日记》:
原著为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英文小说
Omega:The Last Days of the Earth
1903年,鲁迅翻译了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
《从地球到月球》
De la Terreàla Lune
又名《月界旅行》
1980-1999年,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科幻电影起步,始于1980年改编自童恩正同名小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刘慈欣开始在《科幻世界》发表作品
1980-1999年,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1988),国产影片《大气层消失》(1990),此时VCD盛行,美国电影(1995)开始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电影代表有《世界末日》(1998)、《天地大冲撞》(1998)、《天地大冲撞》(1998)
1999-2006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流浪地球》小说发表;《小灵通漫游未来》启发商业产品「小灵通」的产生;刘慈欣连续8年获科幻小说银河奖
2007-2010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有了自己的全月球影像图;周星驰导演的电影《长江七号》把科幻元素带到中国观众面前;至2010年,中国内陆电影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完备的、具备自我复制的电影工业体系,与好莱坞前后相差80年
2011-2015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中影买下刘慈欣手中《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三本小说的版权,准备开发成电影;刘慈欣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雷军发微博,将《三体》从科幻小说拔高为“宇宙社会学”;中国电影进入科幻元年,中国电影在国内票房与人次的增幅上超50%;《流浪地球》进入筹备期
2016-2018年,「长征5号」首飞成功,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嫦娥四号」完成登陆月球背面,并拍下第一张月球背面全景图;《流浪地球》从电影开机,到进入后期特效制作阶段;中国科幻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30亿元;刘慈欣被多家科技公司聘为架构师,担任IDG资本的「首席畅想官」
2019年,随着影片《流浪地球》的上映,中国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硬科幻电影」,随后还将有《明日战记》、《拓星者》等科幻电影陆续上映,这一年也被众多电影人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最后,案例一个视频: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真实运动轨迹
未完待续……
这是一篇「人机协作」的文章,
初稿由darksee.ai「智能写手」生成,
darksee.ai阅读了共50篇内容,共计75199字。
欢迎在MixLab讨论相关内容、技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