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解决90%以上的争吵
这几天我践行一个道理,永远不要争吵,在家里,不管对方说什么,我都回应一句“你说得对”,效果出奇的好。尽管有时是调侃的意味,别人听了也很受用。看来赞美的力量不容小视!不管他们是抱怨、牢骚、唠叨,你都来一句“你说得对,你说得特别对”,瞬间化解可能的争吵,换做以前,我肯定要解释几句,这个解释的动作很关键,传达的信号是“我并不认同”“你并不理解”,我来给你说明情况,容易让别人理解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感,造成紧张感。
何帆在读书俱乐部,针对这一点举例说明。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评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聪明的学生从来不说“我来解释一下”,他们明白老师不是真的想刁难人,只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多是讨论。如果你着急去解释,反而会让老师感觉有点不舒服,弄巧成拙。所以何帆老师的建议是,听完评委老师的提问以后,先复述对方的观点,“刚才您的问题特别好,我理解是这个意思,对吗”,这样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问题是否回答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说,急于解释不是好的选择,回敬一句“说得好”,一句顶一万句!这是赞美的最初级模式,只关照感受,给予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
那它为什么有效呢,是因为相比以前的变化。我是个不善于表达赞美的人,本能的认为做得好是应该的,无需表扬,做不好那是不应该的,而且需要提出批评。很明显的后果是,沟通过程只有批评,没有表扬。你批评别人,又不想听到别人的反对意见,想想不发生争吵可能吗?
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付出的努力被肯定,希望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性的弱点》有如下描写: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渴求得到他人的重视,引发了很多趣闻逸事:乔治·华盛顿乐于听别人尊称他“美利坚共和国总统阁下”;哥伦布恳求政府赐予他“大洋统帅及印度总督”的称号;女皇凯瑟琳对没有尊称她为“女王陛下”的信件一概不看;在白宫,林肯夫人竟像一头母老虎般飞扬跋扈,她对格兰特夫人大吼道:”没我允许,你怎敢在我面前就座!”
这个方法会一直有效吗,不会。随着适应阈值提高,一般的赞美将无法起到最初的作用,到时候就需要采用新的策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彼此会更加理解凡事都是相互的,你希望获得足够的尊重,就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为什么我会想起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巴甫洛夫的狗。每当我情绪不好,忍不住暴跳如雷或者怒发冲冠的时候,就会反应过来,难道我只是一条听见铃铛声响就会流口水的狗狗吗?不行,我必须战胜这种本能反应,控制,控制,控制。
一切以避免争吵为出发点。随着不断强化这种想法,自然而然形成了习惯。
改变,从学会赞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