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思维方式,让我们面对困难时学会选择

思维方式的不同,那么就会造成不同的因果关系。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大脑行于前面,思维要严密缜细。把思维的路子引到关键地方,那么结局必是好的结果。如果欠缺思维,即便行动再努力,都会于世无补。当我们遇到人生的僵局,或者是瓶颈难破之时,那么我们就要用到下面这五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助力我们达到打破僵局的效果。

01资源思维

很多人抱怨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往往是因为资源用错了地方。

假设你有两个手下,一个非常能干又努力,根本不需要操心;另外一个则毛毛糙糙,挺需要帮助的。那你该把时间花在谁身上?

每次我在课堂上问起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第二个。

第二个是最好的答案吗?当然不是。

大多数选择先去帮助那个要改进的人,这样的好处是,看到他有改变,会很有成就感,内心也会觉得很充实。但我要告诉你,作为一位管理者,如果你把自己的资源放在那些落后的人或者事上,这样的管理者注定是平庸的。

资源思维告诉我们,最“不需要”你的人往往是你最该关注的人,因为投资在他们身上的回报,比投在那些“需要”你的人身上高很多倍,这就像投资自己的优势,永远比修补缺点的回报要大。

当下这个时代,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比修补缺点的回报大很多倍,所以教练常说:激扬禀赋。

激扬禀赋才是教练的核心宗旨,改变人不是教练应该做的,那是训练师的工作。

人如果拥有资源思维,那么他就会做出选择,把最有价值的事情和其它事情分离开,然后盯准目标,放弃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把时间和精力以及全部的资源投入在回报最大的事情上。

一个人当他学会选择,学会放弃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成长的时候。

02吉德林法则

查尔斯·吉德林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已经解决一半。”

这是吉德林法则。

在美国有个著名的“一条线一万美元”的故事。

有一天,斯坦门茨被福特公司请去维修一台电机。

因为电机损坏,整条汽车生产线停止,公司派了很多工程师都无能为力。

斯坦门茨不紧不慢的观察电机,上上下下摸索了许久。

然后在一个位置上画了一条线说:“这里少了一圈线圈。”

重新更换好线圈后,电机果然恢复运转。

经理很高兴问他需要多少维修费,斯坦门茨回答:1万美元。

一百多年前,福特顶尖的工程师每个月工资才5美元。

见经理面露难色,他转身写下一张账单:

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画线,9999元。

后来,总裁福特先生不仅同意支付费用,还高薪聘请了斯坦门茨。

其实,每个工程师都知道电机需要20圈线圈,但只有斯坦门茨知道那里少了一圈。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你说其实我也可以。

可是为什么那个风光无限的人不是你呢。

爱因斯坦给出了答案:“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发现问题才更具有实质意义。”

我们常常一遇到问题忙得团团转,却舍不得拿出一刻钟静静的思考。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最先行动的人,而是最快发现问题的人。

教育家余世雄说:“主动地发现问题,再主动地思考问题,才能主动地解决问题。”

03内求思维

遇到困难挫折,需要有内求思维。

真正卓越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向内寻找答案,这个向内不是指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然后调整自己行为,更加高效地达成目标。

有的人虽然也非常努力,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向外的,习惯于向外寻找答案,比如遇到困难他们会抱怨团队能力不够,或者合伙人有什么缺点,或者经济不景气等等,因此,他们看到的全是问题而不是资源,也就充满了挫折感。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感叹,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才能真正看到解决问题的资源。

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取决于他是不是相信“我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明白自己怎么是问题的一部分的时候,才能够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我是一切的根源不是一句空话,正因为我是根源,所以解决之道永远在我自己身上,我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生不就是这样嘛!

我们唯一能够改变世界的方式是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我们自己。

04利他思维

为他人着想,看似对自己没有明显的好处,但其本质是互惠的,这就是著名的利他思维。

稻盛和夫说:“利己和利他总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小单位的利他,从更大单位的角度看,或许就变为利己。

晚清首富胡雪岩,就是一个拥有利他思维的人。

有一次,当地一位商人生意失败,急需一笔资金周转。为了救急,他主动找到胡雪岩的钱庄,开出很低的价格,希望胡雪岩能收购他的产业。胡雪岩了解实情后,坚持按照正常价格来收购对方的产业。商人很诧异,胡雪岩告诉商人,自己只是暂时代为保管资产,等他挺过这个难关后,随时可以赎回。商人感激涕零。

店里的伙计们不解,胡雪岩笑着说:“谁都有雨天没有带伞的时候,能帮人遮雨就帮人遮点儿。刚才那人的产业可能是几辈人积攒下来的,我要是占了便宜,人家可能再也翻不了身了。”

后来,那个商人东山再起后,也帮了胡雪岩不少忙。

其实,利人才是最高级的利己。

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帮了别人,别人日后有了能力,也会尽力帮你的。

卡耐基说过:“你想得到你想要的,必先给出别人想要的。”

当我们懂得凡事先从别人的利益出发,这种正向行为总会在不经意间,回流到我们的身上。

05墨菲定律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认真工作一整天,领导没看见,刚刷两分钟朋友圈,领导看见了。

你早到,会议突然取消了;你准时到,却要等好久......

这就是墨菲定律。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有一次,空军上尉墨菲对他“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玩笑的说道:

“如果一件事可能被做坏,让他做就一定会出问题。”

结果进行火箭加速试验时,果真出现了问题。

墨菲定律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三大发现之一,应用十分广泛。

透过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没事,宁可多想一步;遇事,才能有备无患。

有一个学者被邀请去做演讲,接他的时候发现后面还跟着一辆车。

工作人员告诉他,怕车坏了耽误接送。

讲演结束后,他发现后台一直站着一个小伙子,就问他是做什么的。

他说如果演讲出现问题,他可以接替完成接下来的演讲。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能力,而是败给了意外。

06跨栏思维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这就是跨栏思维。

奥运会短跑冠军威尔玛·鲁道夫,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非洲裔美国人的大家庭,她家有兄弟姐妹22人,她排第20。

威尔玛是个早产儿,从小就体弱多病,得过小儿麻痹、猩红热和双侧肺炎。在得了小儿麻痹症之后,她的左腿萎缩无法正常走路。在她六岁时,不得不开始穿着固定腿的金属绷带。连医生都断言,她再也无法正常走路。可是母亲告诉她,你可以正常走路。于是,她经常练习走路,跌倒后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终于,她可以不用支架走路了。

她勇敢地参加学校的短跑比赛,开始几年一直都是倒数第一。可是,她没有气馁,一直坚持,终于在15岁那年,拿到了第一名。随后,被选入美国国家队。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战胜了疾病,还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短跑运动员之一。

人生不可能没有阻碍,跨过去便是新生,跨不过去便是毁灭。

木心曾在《素履之往》中写道:“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经历过痛苦磨难的人,往往走得更远。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有时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要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要不向命运低头,跌倒了爬起来,终有一天,你会一鸣惊人。

07战略思维

毛泽东同志说,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战略上蔑视敌人,是不管面对任何敌人,不管敌人多么强大,我们都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相信虽然作战艰难,牺牲很大,但是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战术上重视敌人,是不管面对任何敌人,哪怕是最柔弱的敌人,我们都要认真的面对,不要掉以轻心,轻敌冒进,这是兵家大忌。

战略指的是整个战争。

战术指的是每次战斗。

说白了,就是要有必胜的决心,也要有谨慎的应对。

面对敌人,主观上就畏惧,认为打不赢,那就没有打赢的可能。

只有勇敢面对,认真谨慎的去做,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其实,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

粥左罗说,要想发生实质性的跨越,还是要靠战略设计。

培养战略思维的第一步是放弃,第二步呢?是排序。

即使再努力,你仍然无法改变的事情,果断放弃。

其次,给自己的目标认真排序。选出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个目标。然后不惜代价去完成。

有朋友约你晚上吃饭;

有个新电影这几天上映;

有个行业大咖直播课需要听……

你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一切取决于你的排序。

有所放弃,优先排序,这一战略思维要始终贯穿在我们的做事过程中。让我们避免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

不懂战略,努力白费。

08谦卑思维

拥有谦卑思维的人,都是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不懂就问的人,故而他们成长速度比一般人都快。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有一次在一家剧院演出《杀惜》,演到精彩处,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喝彩连连。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不好,不好。”

梅兰芳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坐在角落里的老者。大家都劝梅兰芳:“一个老头胡说八道,您不必放在心上。”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妆都没来得及卸,就到台下去找老人。他雇了一辆车,把老人请到家中。虚心地向老人请教:“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请不吝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说完,还不忘对老人鞠了一躬。

老人见他谦卑有诚意,就说:“按梨园行的规矩,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应该是七上八下,你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他连忙给老人叩头道谢。后来,每次梅兰芳到此地演出,都会请老人家来观看,请他指点,以求达到精益求精。

有句话这样说:“稻子熟了,会低头;高粱熟了,红了脸;人成熟了,会谦逊。”

真正有智慧的人,心中有丘壑,眼里藏山河,从不盲目自大。因为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越有修养的人,越谦卑。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越谦卑的人越高贵。

09借势思维

雷军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有多强,而在于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的确,一个人的一生,框架大于勤奋。真正优秀的人,会从一切能汲取营养的人身上借势。

你可以借别人的什么势呢?

别人的知识。通过买课、买书、请客讨教、花钱咨询等方式,将别人的知识为我所用。

别人的资源。比如你想结交某位重量级人物,但你和他不熟,你可以找你的朋友转介绍认识一下。

只有懂得借势,我们的努力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10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靠得太近容易伤了对方,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才可以既保暖又不会互相刺伤。保持亲疏有度,不过分亲密,也不过于疏远,这就是刺猬理论。

作家李筱懿在她的书里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朋友总是找一位做金融投资的朋友帮忙推荐基金,分析股票。在她看来,既然是朋友,便无须顾虑太多。于是,她从来就不管人家有没有时间,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有需要就找人家帮忙,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次数多了,那位做金融顾问的朋友就很不开心,两人的关系也就疏远了。

而李筱懿跟那位朋友刚好相反,她不会经常麻烦朋友,而且她还会在请朋友帮忙时,送些礼物或请对方吃饭。因为懂得把握尺度,李筱懿与那位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好。

人与人相处,不要靠得太近,无论多熟悉,都要掌握分寸,不要轻易透支彼此情谊。没了边界感,只会让人心越走越远。

有人说:“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刺猬,把握好距离的分寸,亲而有间、密而有疏,才能感受到那份得来不易的温暖。”亲密而有界限,懂得给彼此留白,才能久处不厌。

熟不逾矩,才是一段关系最好的相处模式。

11破框思维

面对问题,要学会破框,破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优化决策,增加创造的可能性。

某汽车公司要上马新的项目,需要外观设计师,技术总监和营销总监一起开落地会定策略,但外观设计师在欧洲,技术总监在北京,而营销总监全国各地到处跑,董事长希望来个4个人3天的会议,让秘书安排。但是不管怎么安排,时间上总是协调不了,四个人这个月都有各自的行程安排。

秘书小姐只好重新规划日程:2天是不是可以?是不是必须四个人全到?后来发现即使四个人同时一天开会都没戏。

秘书小姐忙得焦头烂额,但问题无解?

怎么办?教练说:要用破框思维解决。

在教练的带领下,秘书小姐和董事长重新设定问题:开会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制定策略,因此问题从“我们什么时候开会?”变成了“我们怎么样异地开会制定策略?”

破框了,问题就解决了。

要在一个地方开会很困难,但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随时都可以开会,于是几个人先是分头收集资料,接着每天一次1小时高频率的视频会,周末再进行大的策略总结会,虽然四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最终落实了很好的方案。

遇到难题,学会破框,学会转换处理问题的方式。

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的方案,不需要执着于一种方案,这样,我们才会具有可能性。

就像添高威教网球一样,人们过多希望做一个标准的动作,却常常忽略了最重要其实是“目标”。

不拘泥于标准动作,而是找更高效的达成目标的方法,如此一来,才能不断破框。

12牢骚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发牢骚是件很不好的事,可是却忘了如果一味地把所有的委屈和想法放心里,最终将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真正能达成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要压制,而是要让它们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这便是牢骚效应。

当一个人心中有情绪,一直堵在心里,反而适得其反,适当地疏通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松下公司的工厂里,有一个吸烟室,里面放着一个和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长得一模一样的模型。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模型,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当发泄好了,松下幸之助的声音就会响起,让大家努力工作。

发牢骚,也是一种抒发情绪的方式。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怨气,得不到发泄的时候,只会增加负面情绪,变得焦躁不安。与其一味地控制和压抑,不如适时发一下牢骚,驱除一下心中的郁闷。

当你心中没有挂碍,方能无事一身轻。

13费斯诺定理

费斯诺说,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曾经有个小国进贡唐玄宗三个金人,外表和重量均是一样,但是有一座最珍贵。

那么到底哪个金人最珍贵呢?

很多大臣都束手无策,有一个老臣站了出来,他将一根丝线分别从三个金人耳朵放入。

第一座金人从另一只耳朵出来;第二座金人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座金人,丝线掉进了肚子里。

老臣说,最珍贵的是这第三座。

其实,这三座金人对应世间的三种人。

第一种人,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倾听;

第二种人,听到的不经思考就说出了,多说无益;

第三种,既懂得倾听,又懂得慎言,做到心知肚明。

卡耐基有一次参加晚会时候遇见了一名植物学家。

整个晚上都在听他讲各种植物,直到深夜卡耐基才与他互道晚安。

后来宴会主人告诉他,那个植物学家不止一次称赞他“非常能够给人启发”、“最有趣最健谈的人”。

事实上,他整晚都没说几句话,那晚他只做了一件事——侧耳倾听。

俗话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白岩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作家刘润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

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远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我们一直被禁锢在固有的思维里,不去改变,就很容易被淘汰。

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少走弯路,离成功更近一步,未来也一定比现在更精彩。

我们这一生,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事来则应,事去则静。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很重要。

这就是选择思维。

愿你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临危不乱;

愿你在舒适区和学习区难以抉择时,学会放弃;

愿你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借力,借势而为;

愿你我都能拥有顶极思维,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