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野岭中突然冒出一支部队痛击日军,取得名垂军史的大胜
1938年的初冬,八路军120师358旅为粉碎日军50000余人对晋察冀北岳区的围攻,在同蒲铁路沿线破坏交通,寻机歼敌。
11月2日,716团参谋长刘忠亲自带人冒着风雪去侦察敌情,在第二天打探到一个情报:驻扎在五台县城的日军第109师团第135联队(蚋)野大队,共约700余人,在未带给养的情况下,于3日凌晨前往高洪口执行了袭扰任务。
716团团长黄新廷(1955年中将)、政委廖汉生(1955年中将)得知此事后,立即报告了358旅旅长张宗逊(1955年上将)、政委张平化(1977年中宣部部长)。
四人都觉得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他们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股敌人孤军突入到高洪口一带,而且没有携带充足的给养,一定待不了多久。结合当时的严寒天气,他们很有可能要在当天晚上或第二天凌晨回到五台县城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四位指挥员当机立断,决定在日军蚋野大队回五台的必经之地——滑石片一带打一场伏击仗,歼灭这股敌人。
之所以选择在滑石片设伏,是因为此处虽是一片荒山野岭,却山高沟深,从地形上来看是沿途最理想的伏击地点,有利于对日军形成突然打击。
黄新廷兴奋地说:“旅长、政委,既然这个情报是咱们团搞来的,那这次伏击任务可就不能给别的团喽!”
“就是,这一仗就得让咱716团来打!”廖汉生也说。
“日军装备精良、火力强大,你们团在这方面不仅与日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跟咱们旅其他两个团相比也差点意思。如果你们团把这个伏击抢过去,打这一仗有把握吗?”
张宗逊明知以黄新廷的脾气,这一仗不可能让给别的团,却还是故意用“激将法”来激发他的斗志。
“旅长、政委,我黄新廷就在这里撂下一句话,这一仗打不好,我老黄提头来见!”
“我老廖也绝不当缩头乌龟!” 廖汉生忍不住也插了一句。
“有决心是好的,但不能忽视一个很现实的难题,”张宗逊严肃地说道,“日军从高洪口到滑石片只有20多里,而你们团要赶到滑石片还有50多里,要设伏就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那里,从而抢占有利地形,让这股日军成为瓮中之鳖狠狠地打!”
“明白!”黄新廷和廖汉生不约而同地用力点了点头。
“总而言之,我对你的作战要求就是一个字……”张宗逊稍停一下,接着说道,“那就是——快!必须尽快行动,跟敌人抢时间,以极其突然的动作勇猛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是!我们马上出发!”黄、廖领命而出。
随后,黄新廷、廖汉生给全团进行一番紧急动员之后,连刚刚做熟的晚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就出发了。
50多里积雪结冰、崎岖难行的山间小路,全团将士只用了4个多小时就赶到了滑石片。
说来也巧,就在他们设好伏击阵地不久,忽然听到不远处已传来一阵皮鞋声、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敌人果然来了!
黄新廷、廖汉生和将士们心中都暗道一声:“好险!幸亏部队行动够快!”
由于716团先敌一步到达了设伏战场,战斗的主动权稳操在黄新廷、廖汉生率领的716团手中。
为便于指挥,把团指挥所前移到担任拦头阻敌的第3营。当第3营各连下到阻击地带时,发现敌尖兵分队已在沟底过去了10多人,不能再迟了。
黄新廷果断下达出击命令,将士们立即用手中的各种火器向敌人猛烈开火!
日军原以为他们顶风冒雪袭扰高洪口是一次成功而隐秘的行动,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这荒山野岭中竟突然冒出一支八路军部队来伏击他们。
遭到这突如其来的猛击,日军顿时惊慌失措,被打得到处乱窜。
敌指挥官(蚋)野大队长喘息方定,马上集结队伍,让骑兵在重武器的掩护下疯狂反扑,妄图夺路逃出重围。
3营长王祥法带领全营将士猛冲猛打,压制住敌人的火力,让他们只能溃退。
与此同时,1营和2营也从不同方向朝日军发起猛攻,形成四面夹击之势。
日军如同一条被斩成数段的怪蛇,虽然气焰仍很嚣张,却根本无法扭转被动挨打的局势,只能痛苦地沟底挣扎、翻滚。
经过4小时的激烈拼杀,这场伏击战以716团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此战在黄新廷、廖汉生两名后来的开国中将指挥下,共击毙、击伤日军500余人,活捉21人,仅有少数敌人侥幸漏网。同时,缴获了2门山炮、4门小炮、340多支步枪、30多挺机枪、100多匹战马及一批军需物资。
716团伤亡数字为:牺牲21人,伤77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八路军120师到晋西北敌后首次取得歼敌500以上的骄人战果,是一场名垂军史的大胜。
战后,蒋军驻120师的联络官根本不相信武器非常简陋,甚至可以用“寒酸”形容的八路军,竟能歼灭装备精良,而且几乎兵力相等的日军。
直到贺(龙)师长和张宗逊旅长派人送去一把指挥刀、两件日军呢大衣,对方才哑口无言地接受了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