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披着友谊外衣的肉体欢愉,是对桎梏人性的深刻反击
在中国文坛上,王小波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在他生前,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我这样的,一种不是我这样的。”
这句话,并不是说像自己这样的就是好的,和自己不一样的就是不好的。他只是觉得人活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存在,因而要求同存异,而不是互相勉强,给彼此带来痛苦。
后来,有人把这句话改成: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王小波的,一种是没有读过王小波的。
刘瑜说:王小波代表的精神,中国很缺乏。可见,王小波的特立独行。
即使是他离世至今23年的今天,网络上仍然有众多王小波的追随者,他们把自己称为“王小波的门下走狗”。
读王小波的文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种叛逆的酣畅淋漓。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的呐喊,对人性的呼唤,其中最能代表他写作风格和人文思想的,要属被他视为“宠儿”,前后写了20年的《黄金时代》。
即使是没有读过《黄金时代》的人,我想,应该对这本书有所耳闻,因为书里有大量直白的性描写。只是,没有看过的人,会急于给它贴上“小黄书”的标签。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听男生讨论过这本书,但因为我是女生,不好意思看。
直到大学毕业后,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看了,我才知道,这本小说远不是传言的那么“肤浅”,当你像王小波一样去思考,便能理解铺天盖地的性描写背后的意义。
1968年,17岁的王小波满怀憧憬、怀抱着为国添砖加瓦的热忱来到遥远的云南偏僻山村插队。
然而,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年代,王小波的一腔抱负不仅没能得到施展,还因为繁重的劳动落下了一身病痛,急性肠炎、肝病、腰病接踵而至。他只能把自己的苦闷寄托于文字,这段经历也就成了《黄金时代》的创作蓝图。
小说的一开篇就写道,15队的陈清扬去找14队的王二,让他帮自己证明自己不是破鞋。
陈清扬是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因为丈夫的牵连被下放到云南,村里的人却都说她是破鞋。
她不明白,自己清清白白为什么会被人扣上这样的帽子,但又确实很多男人来医务室都是为了偷窥她而不是来看病,只有王二是真的来看病的,她就认定王二可以为她证明清白。
然而王二却很清楚,这事根本没办法证明,要对抗荒诞只能用荒诞的方式,证明不是破鞋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成真正的破鞋。
没想到,陈清扬竟然也认同了这个看似荒谬却无法反驳的逻辑。于是,王二就以“敦伟大友谊”的名义,成了那个让陈清扬变成破鞋的人。
更荒谬的是,当陈清扬成了真正的破鞋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说她是破鞋了。
虽然他们每天都要因为这件事情写交待材料,却也从中得到了乐趣,他们把性爱的过程写得事无巨细,最后,人保组的人不得不把他们放了。
整个故事可以说是由一个个荒诞的情节组成的,这就是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
无论是王二荒谬的逻辑、“敦伟大友谊”的名义,还是整个故事的发展,看似可笑,却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见证。
曾经有采访问王小波,为什么要这么写?王小波说,在他看来,越沉重的东西就应该越举重若轻,对于沉重的东西,没有比较黑色幽默更好的诠释方式了。
而在《黄金时代》里,“性”就是那一昧化重为轻的良药,披着友谊外衣的肉体欢快,就是对那个时代桎梏人性最深刻有力的反击。
王小波曾说:写《黄金时代》前,我从未想到会写出这么好的作品!
一部作品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势必是这部作品本身就有一些超越时间的东西。而一个作家之所以能让一代又一代人喜欢,一定是他所代表的精神和思想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就是王小波,总是那么的离经叛道,特立独行,却又妙趣横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用在王小波身上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