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游离在圈子之外
摄影&读书
余秋雨在《开讲啦》里说,我们都应该创造圈子之外的生命。
这句话我寻思良久,怎样的环境才叫“圈子之外”?
后来我在生活中慢慢感悟了。拿我自己的状态来说明一下。比如两年前,我在旅游圈,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旅行家,环球旅行家,旅游体验师,自由摄影师,每一个都有说不完的精彩人生,相比之下,我这个因为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去感受世界的人,在大家的经历之下,显得特别单薄,相形见绌。有圈子,自然会有比较,如果你每天刷微博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别人在某地某国旅行的状态,你自然会很懊恼,觉得自己在家中的午睡看起来是多么地浪费人生。于是我发现,“圈子之外”,指的是不要去参与不必要的攀比和炫耀。
有圈子,除了有比较,还会有更虚荣地追求,不甘愿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垫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拔尖的那几位。分享本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过于哗众取宠,分享就变味了,于是大多数人开始在公众区域展示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品质,甚至用作假的手段填充自己的空间,以求得更多的赞美和机会。当然,我并无对现在这种作风有多大的鄙视和不屑,所有的结果都是社会变化的结果,不能归结于人的本质,毕竟每一条出路都是付出汗水,或者说,是为了生计。于是,我又领悟到,“圈子之外”,指的是努力过,但也容易满足。
后来作为自媒体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圈子里已经不囿于简单的旅行图片和游记的分享了,有些平台希望旅行家们能像记者一样,捕捉路上新奇新鲜的事儿,以爆料的形式满足网友的眼球,于是大家挖空心思,像我以前上新闻写作课一样,为一条新闻题目费尽心思,把一件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硬是插上翅膀,在各种毫无瓜葛的事件中联系和发挥想象,而你认认真真写的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关于一个地方的风物的描述,反而无人问津。当然,首先必须得承认,好的电影除了叫好还要叫座,不会经营自己,是很愚钝的。后来流行各种短视频,主推各种恶搞,这在圈子里也掀起了不少狂潮,大家纷纷从旅行家摄影师的身份演绎成了戏精,只为了讨观众一笑……也许“圈子之外”,更多的是不跟风,坚持自己的风格吧。
余秋雨建议年轻人“创造圈子之外的生命”,我的理解是,不要被圈子里的套路圈住了自己的思维,别人的朋友圈,别人的生活模式,无需套在自己的身上,给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下了死的定律。当然,能这么做的必定是有退路的,我们不能让一个困身于职场,每个月领工资交房租的年轻人,放弃职场的套路,孑然一身,说走就走,活出真精彩来。但是有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那就是不要困于圈子里设定的规则,国家的法规里没有规定在职场要攻于心计拍好马屁才能平步青云,脚踏实地恪守本分一样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当然,有些捷径对于一些心急的年轻人来说很诱惑,但换得心安,才是生存的最大能力。
能坚持到最后的,活得更久一些的,往往不是走捷径的人。
所以,回到自己的状态,在有经济能力支撑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游离于圈子之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有朋友在跟我埋怨,为什么自己兢兢业业做内容,反而被别人做假数据的给刷下来的时候,我只能劝她,那就好好的做自己的内容吧,然而这样的劝解等于挠痒痒,根本没用,因为圈子的新鲜事每天都在更替,每个人都在挖尽脑汁怎样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的人气在圈内在客户那里得到认同,没有人会真正关心生活的实在意义。所以,总会有更多的愤懑填充你脆弱的心灵。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圈子之外,寻求更多机会和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可能有点艰难,你要相信,耕耘与收获并不在同一个时间,而你在圈子之外寻到的价值,可能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快乐,这跟你在圈子里追求的荣誉和名气,相差甚远,但只要你乐于接受,你很快就能达到游离的状态,并且充分地感受到那份快乐。
所以,创造圈子之外的生命,在此时听起来真的很带劲,你们走你们的阳关大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有种大义凛然的我行我素。但我觉得用“游离”更能表达自己这种不放弃不鄙夷但也不同流合污的状态。这些年来,自己在这个圈子成长和成熟,对圈子怀抱一种亲切的感情,所以我们仍然关心圈子里的动态,偶尔也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去支持一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但会更关注圈子之外的信息,渴望得到更多不一样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哪里好玩,哪里的风景更美,哪些人拿到了什么广告项目,哪些人又在去欧洲的路上。
不用着急跟风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生活和工作处于一种慢点状态,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一个事件的本末,也有心情感受每一件事带来的小确幸。有些人很羡慕自媒体和旅行家的生活,但他们工作的全部内容,都在寻思着怎么讨好观众,戏子获得很多掌声,却是最苦的。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观众,未尝不好。
余秋雨的“创造圈子之外的生命”,不但是一种生存法则,还是一句人生哲理,不要丢掉曾经塑造过你的人生的圈子,但也要把眼光放长一些,看到圈子之外更多的价值和机会,如果你并没有太多的欲望,你会发现,游离而不深陷于所处的圈子,偶尔出戏,偶尔入戏,简直是太爽了。
七月娃娃的新书在当当网等有售,期待大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