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专家临床秘验方30首

至道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输入关键字

石筱山,中医伤科专家。江苏无锡人。自幼从父学医。1924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脑震荡及外科疑难杂症。对外伤筋骨、内伤气血的伤科杂病,既辨证施治予以内治方药,又能按病症特点灵活应用针刺、外敷、固定等外治手法。祖传外敷药为国内外广泛使用。

石仰山,上海市中医院门诊部名老中医诊疗所特邀专家。1950年高中毕业后,继承父业,从父石筱山学习中医伤科及针灸、外科,并师从黄文东攻读中医经典著作。1955年开业行医,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4年为首批上海市领先特色专科——石氏伤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伤科临床40余载,理伤续断注重实践,推崇整体观点“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指导思想,力求明其病理,察其病机,撮其要旨,结合骨伤之特点,取其医理之精华,融古训与新知于一体。擅长气血兼顾,注重兼邪,突出痰瘀,内外并重,脾肾同治,治病求本。临症用药颇具特色,内服配伍强调君臣佐使,尤以药对运用而屡建奇功;外用之剂配伍则又讲究辛窜走窍,注重剂型改革,疗效颇著。自行研制石氏伤膏,椎脉回春汤,胸胁内伤合剂,腰痛I、II、III汤方,骨密I、II号,接骨片,伤筋药水,风湿热袋等理伤系列药品,在石氏伤科专病专科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临床经验丰富,擅治伤科以及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腿痛等疑难杂症。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课题4项,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0 1

三色敷药

紫荆皮、黄金子、当归、赤芍、丹参、怀牛膝、姜黄、五加皮、木瓜、羌活、川独活、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防风、木防己、川芎、秦艽、连翘、生甘草、番木鳖。研细末,和匀。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3~5天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或糁药。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方中的主药是紫荆皮、黄金子,用量明显重于其他药物。紫荆皮苦平,善于活血消肿,又能解毒。黄金子味辛苦性温,能温经散瘀,行气除痰,祛风止痛。《本草纲目拾遗》说:“杖疮起疔甲,(黄金子)焙干为末,搽之即开,不用刀刮。”杖疮,古代杖刑后皮破,其下积瘀为患。“起疔甲”似属肌肤溃而表皮结血痂、脓痂的痂盖,它将使其深层郁瘀肉腐要用刀刮除的治疗方法,黄金子为末外用,可不用刀刮而去疔甲。促进杖疮得愈少痕,就是因为它有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的功效。石氏伤科以2味合用为君,消散瘀结而得肿退痛止之功。余则为活血化瘀或祛风通络的药物,互为辅佐以增药效,并使本方可用于损伤后的各个时期。番木鳖1味是后期增加的,更添止痛之力。

0 2

红玉膏

东丹、熟石膏(一方为锌氧粉)各适量,各为细末,和匀,用白凡士林调成粉红色软膏。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全部或局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护肤生肌,解毒利湿。主治金刃所伤、皮肤破碎及皮肤湿疹等。本方是石筱山于上世纪40年代初所定的外用方。东丹作为外用药能解毒生肌。熟石膏外用可生肌敛疮,凡痈疽疮疡,久不收口或汤火烫伤皆常应用。本方可用于皮肤浅表破损或皮肤有湿疹者。若因损伤所致则加红玉膏于三色敷药之上,既治皮肤溃破湿疹,又理伤损积瘀。三色敷药等药膏外用后,个别患者皮肤过敏,瘙痒起瘰,甚至成疱出水,按中医理论为病湿气,若在三色敷药上加一层薄薄的红玉膏则可用于已见起瘰瘙痒,但应是尚未起疱出水者。

0 3

三黄膏

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熟石膏各适量,各为细末,和匀,凡士林调成软膏。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亦可摊于单层纱布上(类似凡士林纱布),依所需要剪一小块贴患处,其外再用三色敷药。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毒,祛瘀破积,消肿痛,除湿热。主治损伤以后肌痕瘀肿青紫,掀热作痛。亦可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红肿热痛之证。石氏伤科有三黄散,即大黄、黄芩、黄柏3味,研细为末。用蜜或菊花水调敷患处,专用于退红肿,消热毒,治痈疽初起,焮红发热作痛。损伤以后瘀阻化热,局部红肿青紫发热亦可应用。

0 4

黑虎丹

炉甘石、五倍子、炙穿山甲、乳香、没药、轻粉、儿茶、冰片、腰黄、全蝎、麝香、蜘蛛、蜈蚣。经炮制后各研细末,和匀收贮,宜密封。糁药,糁于膏药(如阳和痰核膏)或敷药(如三色敷药)上随症使用。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瘀软坚散结,化痰消肿,解毒。主治积瘀坚结成块,痰瘀交凝的疼痛,骨节黏着活动受限及无名肿毒坚硬疼痛者。黑虎丹原系外科用药,石氏伤科用方抄本上亦载“治一切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用膏药贴上即可消散”。炉甘石最常用于眼疾及皮肤湿疮,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其炮制法为“用三黄汤制煅九次,再用童便煅七次,水飞”,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强了清热活血的作用。五倍子、全蝎、蜈蚣、蜘蛛皆虫类,善搜剔,能清热化痰解毒。乳香、没药、炙穿山甲则行瘀散止痛。麝香、冰片更是通诸窍,走十二经络,引药入达病所,并能活血散结止痛,亦为外伤科要药。诸药相合,既能行瘀止痛,又能化痰散结,并能清热解毒。

0 5

桂麝丹

麝香、肉桂、公丁香。各为细末,和匀收贮,宜密封。糁药,常糁于伤膏药上,亦可糁于敷药上。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主治一切损伤日久筋骨酸痛或风寒痹痛。本方3味均为辛温之品。3味配合,则辛温之力相得益彰,并直达病所,通血脉,散积寒得病去而痛止之效。本方去麝香,易以公丁香、肉桂等量,则为市售的丁桂散,据《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介绍用治肠胃受寒、腹痛便泻,内服及外用贴脐均可。伤科也有丁桂散,系外用药,各家处方不一。石氏伤科另有丁桂散方,为公丁香、母丁母、安桂、荜茇4味,亦有温经活血之功,效力则逊于有麝香能透达关窍的桂麝丹。

0 6

接骨丹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乳香、没药、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腰黄、麝香、冰片。各为细末,和匀收贮,宜密封。糁药,常糁于三色敷药上,亦可糁于膏药上。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散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主治一切损伤瘀肿疼痛,尤适于骨折。药物治疗骨折的要点是活血化瘀。陈士铎说:“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接也。”尽管主要是指内治,其实外治又何尝不是如此。石氏伤科接骨丹中乳香、没药、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及雄黄以活血散瘀为主,又能续筋接骨,消肿止痛。生川乌与生草乌局部应用有麻醉止痛的作用。生南星能消肿散结,麝香、冰片辛香走窜、通机窍、活血脉,且利于其他药物药性透入。李杲认为冰片有“入骨治骨痛”的功效,因此方中冰片用量重于麝香,突出本方用于接骨的作用。综观本方,在活血散瘀的基础上着重于接骨续筋,所以主治一切损伤瘀肿疼痛,而尤适于骨折。杨清叟说:“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所以本方合桂麝丹可看做是杨氏之说的药物扩充,可用于陈旧骨折、宿年陈伤。

0 7

麒麟散

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制大黄、地鳖虫、红花、当归、黄麻炭、三七、煅自然铜、雄黄、辰砂、冰片。共为细末。每日用温开水送服1~2克。伤在上肢饭后服,伤在下肢饭前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散瘀生新,理伤续断。主治一切损伤,诸凡骨折、脱臼、伤筋等。血竭又名麒麟竭,为散瘀血、生新血要药,主治“内伤血聚、金疮折跌”等(《本草备要》),故用为君药,由此处方定名亦称“麒麟散”。但血竭专主血分,佐制乳香、制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本草纲目》),散瘀活血而能推陈致新。地鳖虫、三七、红花、当归亦佐逐瘀、理伤、破积通络之功。制大黄作用缓和,因为伤损血瘀难药后即祛,宜渐除方得清澈。煅自然铜散瘀血,续筋骨。雄黄解瘀毒,消肿散积,又能化积血为水以得消散。辰砂能通血脉安神定志。冰片则走窜,引药入达伤处。黄麻炭甚少应用,为治伤良药,但很难弄到,石氏伤科则用苎麻根代替,苎麻根亦有凉血止痛之功。综观全方,药力较雄而药性平和。因此,历来疗效卓著。病轻者单用即可,重伤则宜先合汤药共享。原服法“伤在上肢饭后服,伤在下肢饭前服”为承前贤用药法。《袖珍方》治折伤接骨用地鳖虫、煅自然铜2味为末,“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0 8

新伤续断汤

当归、地鳖虫、制乳香、制没药、煅自然铜、丹参、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川断、桑枝、桃仁。水煎温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续断生新。主治一切新伤瘀阻或筋骨折断等。该方称新伤续断,顾名思义,凡是一切新伤或筋骨折断,俱可用之。跌打损伤多因皮肉筋骨受损引起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筋伤骨损。临床上常见有早期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大都见有局部肿胀、青紫等瘀阻现象;辨证多属血瘀气滞、筋脉阻塞;治当活血化瘀,续断生新。

0 9

接骨片

参三七、煅自然铜、地鳖虫、广地龙、朱砂、乳香、没药、骨碎补、苏木、川断、冰片、红花、儿茶、当归、降香、血竭。口服,成人每次4片,儿童减半,每日3次,以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续骨息痛。主治跌仆闪挫所致的骨折、伤筋等症。对有移位的骨折需经医生复位后方可服用。石氏伤科根据“肢体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之理论,认为瘀血停滞,经络不通是跌仆伤损产生肿胀疼痛的主要原因。所渭“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因此石氏接骨片组方重点突出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方中川断、地鳖虫、苏木、红花、没药、当归、血竭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配以冰片、降香、乳香等辛香走窜之品,通透经络而行其血脉;瘀久必有伏热,故用广地龙、朱砂、儿茶等清热通络,以清除瘀热,通其血道;更用煅自然铜、骨碎补、川断等继伤断、接骨伤。从而使瘀去、新生、骨合、筋续,充分体现了“跌打损伤之证,专从血论”的指导思想。

10

石氏伤膏

紫荆皮、黄金子、羌活、独活、防风、香加皮、生大黄、当归、川芎、马钱子、天花粉、甘草。先将患处洗净,揩干。揭去膏药上的薄膜,将药膏贴于患处。贴敷处如需擦洗,可将膏药揭下,膏药表面贴上薄膜,擦洗后可再继续使用。若用于关节活动幅度大的部位,可用医用橡皮膏或绷带固定。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胜湿,舒筋通络。主治各种软组织损伤、陈旧性劳损及骨关节病、早期闭合性骨折、风湿类疾病等损伤肿痛。本方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多种病症。跌打损伤多因皮肉筋骨受损引起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筋伤骨损。吴云峰在《证治心得》云:“跌仆闪挫,卒然身受,此属无心,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凝聚一处,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不通则痛,诸变百出。”临床常见有早期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等,除局部见有肿胀疼痛、青紫活动受限、关节屈伸不利等,辨证多属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外治当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1

伤筋药水

生川乌、生白芷、羌活、独活、山柰、红花、生南星、姜黄、乳香、没药、苏木、生大黄、樟脑、威灵仙。上药用75%酒精浸渍,10余天后滤出去渣,装入瓶内备用。先用手掌揉搓酸痛部位,待其肌肤温热柔和,再用药棉蘸药水涂搽患处,或先将药水稍加温后用药棉蘸之擦患处,至肤热为度。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行气血,散瘀结,驱风寒,通关节。主治伤后或感受风寒所致的筋骨关节酸痛,肢节拘急麻木等症。伤科应用外用药水,不但有直接治疗外表损伤疾患的目的,而且还有内病外治的作用,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外用药能通过皮表透达肌肉、腱鞘,深入关节,从而使体内气血调和、筋脉疏通、关节滑润。

12

柴胡细辛汤

柴胡、细辛、薄荷、当归、地鳖虫、丹参、川芎、泽兰、半夏。水煎温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瘀生新,调和升降。主治头部内伤(脑震荡)昏迷苏醒后或无明显昏迷所致的头晕、头痛、嗜卧、泛泛欲恶等。头部为清阳之处是经络都会之枢要,外部经穴分布极多,内部充满脑髓,且宫窍下系上络,诸般紧要,以统全身。一旦头部遭受打击,或自高坠下,或跌仆时头部着地,或受外力撞击而致,或骨折直接压迫,轻者震激脑海,重者伤及颅脑,导致颅内血脉损伤或瘀血内蓄,引起脑震荡,出现头晕、头痛、嗜卧、泛恶、昏迷、肢厥等险急症状。头晕目眩,呕吐泛恶,是脑震荡的主要症状。石氏认为,柴胡能升、能降,因而得着一个“和”字,只要善于使用,不论病在上、中、下哪一部位都很适宜,可谓是治疗伤科内伤的一味有效良药。同时,柴胡又为引经之药,可使药力随经气循行而通达上下。本方在主用柴胡的基础上,辅以细辛,起到辛开苦降,升阳降浊之功,治头痛脑动之疾;半夏为使,能降浊止呕;薄荷辛散以助之,更用当归、地鳖虫、丹参、川芎、泽兰等化瘀治血之品。全方重在化瘀升清,体现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指导思想。

13

天麻钩藤汤

天麻、钩藤、白蒺藜、当归、赤芍、白芍、川芎、丹参、酸枣仁、茯神。水煎温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平肝宁神,和营养血。主治头部内伤后头晕胀痛减而未除,又兼目眩昏花,心悸不安,夜寐不宁等症者。头部内伤是常见的损伤,发病率仅次于四肢损伤。颅内严重损伤多有后遗症,死亡率亦较高。本方以天麻治头部内伤、头晕头痛为主药,《本草汇言》言天麻“主头痛,头晕虚旋”;张元素曰其能“治风虚眩晕头痛”;《本草新编》云:“天麻,能止昏眩,治筋骨拘挛,通血脉,开窍。”并辅以钩藤、白蒺藜等清利头目;配以当归、赤芍、白芍、川芎、丹参等养血和营、活血通脉;取四物之理,更用酸枣仁、茯神等养心安神,以治头部内伤所致的心悸不安,夜寐不宁之患。全方以达平肝宁神、和营养血之功。

14

胸胁内伤方

柴胡、香附、延胡索、枳壳、青皮、陈皮、降香、木香、郁金、当归、丹参、桃仁、蒲黄、三七、杏仁。摇匀口服,每次35毫升,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胸胁内伤初期作痛,转侧活动牵掣,深呼吸、咳呛加剧等症。胸胁内伤是指外力伤及胸壁的软组织、骨骼、胸膜和胸内器官(如心、肺等)而引起的气血、经络和脏腑等的损伤。胸为清旷之在,心肺所居,胁为肝之分解,肺主一身之气,肝主条达疏泄。若胸胁内伤则会导致气机不畅,疏泄失常,伤及肺系心络则可见胸闷胁痛,呼吸咳呛加剧等症。石筱山认为“胸胁内伤临床上每多以气血伤损为主”,提出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论治原则。组方以柴胡、香附宽胸疏肝,宣通气道,行其郁结,入厥少两经,为其君药;辅以当归、郁金、降香、木香、丹参、延胡索等和血活血、行气息痛之药,使血各归其经;佐以桃仁、蒲黄等逐络中之瘀,使血各从其散;同时运用青皮、陈皮、枳壳等健脾和胃、消痞散结;然瘀血易化热,血瘀之处,必有伏热,故用三七、杏仁清之,通之。由此使气血升降畅行,胸胁内伤疼痛自平。

15

劳损风湿膏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大黄、当归、黄金子、紫荆皮、生地、苏木、桃仁、桑枝、桂枝、炙僵蚕、青皮、炙地鳖虫、炙地龙、羌活、川独活、川芎、白芷、川续断、栀子、骨碎补、透骨草、细辛、生麻黄、广木香、炙穿山甲、红花、丹皮、赤石脂、落得打、白芥子、宣木瓜、乳香、没药、苍术、甘松、山柰。洗净后,切片或打碎,浸入麻油内7~10日后,入锅文火煎熬,至药枯为度。去渣滤清,将油继续煎熬,使其滴水成珠,将锅离火。徐徐筛入炒东丹,边筛边搅,收膏后呈圆团状黑色硬块,称膏药肉,贮藏备用。为去火毒,以置泥地上,贮存一些时日再用为宜。膏药肉化烊摊于布上,约0.2厘米厚,多呈圆形,也可做长圆形,再加上糁药研和贴于患处。应用较多时先将膏药摊好,便于收贮。临用时烘烊再加糁药。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舒筋健骨,通利关节。主治损伤以后筋络强硬牵掣或骨节酸痛,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痛。损伤初起,肿胀不甚显著者亦可酌情应用。伤膏药大多是组成复杂的大复方。石氏伤科的伤膏药“大致着重于温运,既能理伤,又兼治风湿”,因此石筱山定其名称“损伤风湿膏”。方中除了活血化瘀及祛风散寒药物外,参入软坚、化痰、散结的白芥子、生半夏、生南星、炙穿山甲、炙僵蚕等以助活血温运之功,从而能更好地消除损伤以后或风寒留着所致的肌筋黏结甚至局部成块成索等症。此外,又集乳香、没药、山柰、甘松、生川乌、生草乌等或活血止痛,或理气止痛,或散寒止痛等止痛药的大成。因此,既能针对病机,又能较好地改善症状。

16

熏洗剂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红花、桂枝、细辛、山柰、松节、紫草、海桐皮、威灵仙、桑枝、接骨木。取熏洗剂1袋,约10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后,用文火煎10分钟左右,倒入盆内。患肢置于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使患肢受到药液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泡浴。每天熏洗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翌日熏洗仍用原汤煎洗,如此复煎,药液少了再添加些水,每剂中药可连续熏洗2天再更换新药。熏洗完毕后可用毛巾擦干患肢。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舒筋,温经通络。主治陈伤劳损,筋骨酸楚疼痛,或骨折后期关节粘连、活动不利等症。软组织或骨骼损伤后,局部就会出现瘀血肿胀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即使在骨折愈合后亦常常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肌肉粘连、挛缩等关节与肢体功能障碍的并发症。若因治不如法,或耽搁失治,迁延积岁,即会导致“陈伤劳损”之症。石筱山先生在其医案陈伤劳损治略中曰:“陈伤之症,乃宿昔伤损……症见:四肢疏慵,色萎不荣,伤处疼酸,此乃病根不拔,故虽愈必发也。”巢氏《诸病源候论》曰:“劳损见证,四肢少力,无气以动,筋骨关节酸疼,畏寒,兼邪者,类同痹证。”故方中的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桂枝、山柰等辛温之品,取其辛能走窜散结,温能通行气血之功,从而缓解筋脉拘挛,起到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之效;同时运用红花、海桐皮、威灵仙、紫草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之药,以疗陈伤劳损风湿之患,解筋骨关节酸疼之苦;更用桑枝、接骨木等养筋骨,透脉络,以疏通关节,逼邪外出,以求达功能恢复之功。全方重点突出“通”字,以通为治,以治为通,而共奏温经通络、活血舒筋之效。

17

椎脉回春汤

牛蒡子、僵蚕、葛根、桂枝、天麻、穿山甲、黄芪、半夏、当归、杭白芍、羌活、独活、潼蒺藜、白蒺藜、狗脊、甘草、川芎。每瓶500毫升。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化痰,活血祛瘀。主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关节间粘连症等。根据六经理论,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互为表里,若少阴精血亏虚,肾气化生之源匮乏,则无力起启督脉气血,以致不能濡润太阳之表,难以推动周身脉气,从而阳气不利,经血不畅,日久气血易凝瘀于脉络之中;同时,少阴肾气乏力,以使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水精不布,水液不能滋养经脉,而结为痰湿,留滞于太阳气道。因颈背为诸脉会通之处,加之长期低头伏案闭折气血通路,从而气滞血瘀痰凝于项背,形成今之所谓的颈椎病。此病症,推其因是肾督阴血亏虚,少阴经气弱滞,究其果为气血痰湿互结于太阳颈项,所以在论治上,一方面要补其肾,助气化,另一方面则要行气道,化瘀滞,通痰结,因果并论,标本兼治,以求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在这种论治思想基础上,分析历代各家处方经验,结合石氏伤科用药心得,以石氏牛蒡子汤为基础方,结合桂枝加葛根汤等方,化裁成为椎脉回春汤,专治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临床运用颇有效果。

18

调中保元汤

党参、黄芪、白术、熟地、怀山药、炙山茱萸、川断、补骨脂、枸杞子、炙龟板、鹿角胶、陈皮、茯苓、甘草。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约150毫升药液温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胃,益气血,补肝肾,壮筋骨。陈伤劳损,肩项腰背筋骨酸楚,乏力体疲。石筱山先生云:“陈伤劳损,非一病也。虽证有相似,而因出两端。陈伤之证,乃宿昔伤损,因治不如法,或耽搁失治,迁延积岁,逢阴雨劳累,气交之变,反复不已。症见四肢疏慵,色萎不荣,伤处疼酸,此乃病根不拔,故虽愈必发也。”石氏对此病症,牢牢抓住其先天与后天之本的作用,自制调中保元汤,每多获得良效。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药,调补脾胃,益气培源;配以陈皮开启中州,健脾和胃,调肝解郁,以助动气血之源,推动气血运行,而生新血,不断地补充先天之精。更用熟地、怀山药、炙山茱萸、补骨脂、炙龟板、鹿角胶、枸杞子等药品补益肾本,填精益髓,以固元阴真阳,而滋养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脉经络、肌肉皮毛。全方脾肾同论、精气血共调,以求解除陈伤劳损、肩项腰背筋骨酸楚、体疲乏力之苦。

19

温经强腰汤

麻黄、桂枝、红花、细辛、白芷、狗脊、地龙、青皮、制川乌、制草乌、橘皮、泽漆、威灵仙。每瓶500毫升。口服,每次35毫升,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经强腰,散寒止痛。主治风寒闭塞型腰腿痛。包括急性损伤腰痛,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石氏认为该类腰痛,主要是由于太阳经脉被风寒所袭,而致腰部疼痛板滞,遇寒则甚,活动受牵制,正如《素问·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石氏说:“太阳经脉有敷畅阳气的作用,其气向外,故主表而又主开。太阳之脉上达风府、下抵腰肾,有赖于肾督之阳气。”《灵枢·本藏》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说明腰肾具有人体水脏、水腑、水道的气化功能,敷布津气,充养体表,起到既滋润而又温煦的双重作用。石氏认为,若人体肾气不足,营卫又虚,风寒之邪最易侵袭太阳经脉,导致其经脉闭塞,便会引起腰痛之证。故石氏伤科用药取太阳伤寒主方麻黄汤之意,用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开启腠理,桂枝通阳解肌,助麻黄之力;又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理,用制川乌、制草乌易附子,以温少阴之经,引太阳督脉之阳气;用肾经表药之细辛,辅佐其间,从里及外,以祛逐风寒之邪。风为百病之长,寒主收敛,风寒凝滞,则经脉闭阻,血气不行,故用通行十二经脉之威灵仙、辛散之白芷、通络之地龙等引散之,用红花、泽漆等活血通利之;并辅以皮、橘行气血,狗脊固其肾,从而达到温通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充分体现了石氏伤科理伤治病注重兼邪的基本原则。

20

理气固腰汤

香附、川楝子、青皮、陈皮、延胡索、当归、桃仁、丹参、桑寄生、狗脊、制川乌、白芥子。由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研究室与制剂室研制而成,每瓶500毫升。口服,每次35毫升,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理气活血,固腰息痛。主治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包括急性损伤性腰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病。腰为肾府,系足太阳膀胱经,带、督二脉之枢纽。若腰部用力过猛或失当,或腰部屈伸动作不相协调,姿势不正,或咳嗽喷嚏,卒然进闪,均易使经络损伤,而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产生腰部疼痛。石氏根据气滞血瘀型腰痛之特点,研制理气固腰汤,专治气滞血瘀型腰痛,临床运用具有良效。石氏伤科认为该类腰痛,主要是由于跌打挫闪,损伤腰部或腰之附近经络,使恶血留于经脉所致,从而可使肾之真气受损。因此,对此类腰痛,石氏伤科主张从气血立论治之,提出宜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治疗原则。方中用川楝子、香附、青皮、陈皮理气,气行则血行;当归、延胡索、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配以制川乌通畅太阳督脉阳气,以助行气活血;狗脊、桑寄生以固真气之损;白芥子的运用,为其用药之妙,因气滞血瘀,肾气不利,可能会引起津气凝聚不畅,与气血相互结滞,白芥子不但能够通导行气,更能开结宣滞,从而增强了治疗效力,以期气行血活。全方充分体现了石氏伤科理伤内治气血兼顾,以气为主是常法,以血为先是变法的基本原则。

21

益肾健腰汤

生地、熟地、杜仲、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山茱萸、独活、桑寄生、当归、肉苁蓉、青皮、陈皮。由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研究室与制剂室研制而成,每瓶500毫升。口服每日2次,每次35毫升。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肾健腰,活血和络。主治肾督亏虚型腰腿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弓根崩裂、腰肌劳损等病。石筱山认为该类腰痛,其病程较长,肾之本必虚,是由于腰部伤损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导致病情缠绵,腰痛反复发作,即所谓“久病及肾是也”。在治疗上石筱山先生则用其益肾健腰汤,以益肾健腰和络息痛,方中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温肾补其精气,生地、熟地、山茱萸滋补肾之阴血,温凉结合其旨在温通,阴中求阳;杜仲、肉苁蓉、桑寄生健筋壮骨,固腰以益养肾之气血;当归养肝之血以生肾中之阴(肝肾同源关系);青皮、陈皮行气和血健脾胃,独活通行少阴督脉,以助气化为引药。全方用药把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辨证统一起来,其旨在治病必求于本。

22

阳和痰核膏

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白僵蚕、大戟、甘遂、新鲜五代头草、藤黄、火硝。前7味用菜油浸6~7天后捞起。菜油内入新鲜五代头草煎熬至枯,去渣。再入前7味煎熬,至枯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藤黄、火硝,溶化后滤清。入炒黄铅粉,搅和收膏,贮存备用。膏药烊化后摊于韧性纸张或土布上候用。临用时先将膏药烘热,使之稍烊,加上少许糁药,一般多加黑虎丹,贴患处。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消癥瘕,破积聚,化痰核,除肿痛。瘀血或痰浊凝聚形成的肿胀结块,肢体损伤后远端的肿胀,流痰流注及一切痰核等证。方中各药多为峻利的逐水消痰药,今用以外治则无内服伤正之虑。各药历来多用以外消积滞结块。主要药物新鲜五代头草即鲜泽漆,善于行水消痰,近年用治瘰疬、慢性支气管炎等多有良好效果。《植物名实图考》中说:“煎熬为膏敷无名肿毒。”生南星化痰消肿散结,《圣济总录》用以外治“头面及皮肤生瘤,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疼不痒”,近年亦外敷治腮腺炎。白僵蚕化痰散结,《积德堂经验方》合黄连为末掺之治重舌、木舌;近年用陈醋调其末涂治急性乳腺炎。生半夏外用可治奶发、痈疽发背,《补缺肘后方》用以外治鸡眼。藤黄消肿解毒,常用于外用药中治无名肿毒。火硝破坚散肿,《近效方》外治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凡此种种,可见组成本方的大多数药物即使单用也有很好的化痰散结的功效,合而为方,再入峻利的逐水之品甘遂、大戟(此2味合白芥子即《三因方》控涎丹,今移内服而外用)及辛温助运。另外,能“破症坚积聚”(《神农本草经》)的藤黄,则有化痰结而祛瘀凝并助运利湿,得消肿胀散结块的效果。临床应用多配用少许黑虎丹掺于膏药上,则更助其祛瘀消肿软坚的功效。

23

碧玉膏

青黛、大黄、黄柏、熟石膏。各为细末,和匀,凡士林调和成软膏。摊于纱布垫上,贴患处。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泄湿热,解毒消肿。主治湿热内蕴,肌肤红肿,及伴湿疹瘰作痒者。青黛凉血、清热、解毒,又善治湿疹,解诸药毒。《本草衍义》载某妇少腹部湿疮浸淫,医之无效,乃用马齿苋合青黛外涂,并内服八正散始告愈。今用以为君,故本方善于清泄湿热。与三黄膏相比较,是以青黛易黄芩、东丹,也说明本方以清湿热见胜。因此,更适用于损伤初起,瘀血化热,湿热蕴遏,伤处焮红肿痛而肌肤起疹起疱,疼痛难忍者。另外对用其他膏药或药膏后引起皮肤过敏作痒,用本方亦颇合宜。青黛又能凉血解毒,石筱山先生用本方外敷痄腮,亦甚有效。碧玉膏大多单独应用。

24

铁扇散

龙骨、石灰、血竭、芸香、炉甘石、赤石脂、象皮、乳香、没药、煅白螺蛳壳。各为细末,和匀。撒布在创口或创面上,多与金枪膏或红玉膏合用。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止血敛疮,活血定痛。主治金疮出血或创面不收。金刃创伤的治疗以止血定痛为先,又宜活血以生新,合有助于创面敛合之品,佐凉血解毒则更为全面。铁扇散的组成即具有这些特点。象皮止血敛疮,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或溃疡久不收口,近人加象皮入外用药中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在治疗手指外伤中有较满意的效果。石灰止血,又能定痛敛疮。赤石脂止血又能生肌。炉甘石、龙骨、煅白螺蛳壳则均善敛疮。《玉揪药解》说炉甘石“最能收湿合疮”,龙骨则性最黏涩,《普济方》神仙止血散以龙骨为主药,合白石脂、诃子、苎麻叶治金疮出血,煅白螺蛳壳尚能止痛散结。乳香、没药、血竭及芸香活血定痛,血竭还能止血生肌,芸香又有凉血解毒的功效,《世医得效方》治金疮断筋即以白芸香末敷之。因此,本方是一张配伍合理而完备的治疗金疮出血及创面不收的外用方。

25

金枪膏

金银花、黄柏、生大黄、生甘草、紫花地丁、当归、紫草、黄蜡、白蜡、血竭、乳香、没药、黄连、儿茶、龙骨、象皮。用麻油浸5天后煎熬至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熔化滤清的黄蜡、白蜡,混合均匀后再入已为细末并和匀的后7味,拌和成油膏,收储备用。药膏摊在纱布垫上,直接敷于创口或创面上,或先撒布铁扇散。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凉血解毒,活血止痛,止血生肌。主治金疮皮破肉裂,或破皮断骨。本方的组成不外凉血解毒、活血止痛或止血生肌类药物。这三方面的作用对其所治病证不可或缺。金疮出血必须止血生肌以促使愈合,而金疮或破皮断骨除外见出血外,又多内有瘀血。瘀血当化,唯活血止痛。瘀易化热,又有创口,毒邪有外袭之机,凉血解毒也属必需。方中止血生肌有象皮、龙骨、儿茶、白蜡、黄蜡等味,用量亦偏重。而且如象皮、龙骨、儿茶等味皆研粉拌入药膏中,不影响药性,血竭、乳香、没药等辛香的活血止痛药亦研粉和入,以存其性。先行煎熬的8味则以凉血解毒为主,亦具活血止痛的功效。石筱山先生以往应用本品治疗破皮断骨,出血较多时加用铁扇散,以增止血生肌功效,金枪膏的应用局限在创口处(或创面),其余部位仍用三色敷药敷贴。

26

鲜金斛汤

鲜金斛、鲜生地、象贝母、栀子、茜草、竹茹、藕节炭、蛤壳、茯苓。水煎温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肝火,泄营热。主治胸胁损伤后吐血咯血,其量稍多,并有肝火偏旺征象。胸胁内伤后,若及肺系胃络,使经脉破裂,均可见吐血、咯血,并伴有肝火偏旺以及肺胃火炽、津液亏耗之象。此病推其因,是胸胁内伤,经脉破裂,究其果是木火刑金侮胃所致。故石筱山先生以鲜金斛清热养阴生津为主药。又配以栀子、鲜生地、象贝母、竹茹、蛤壳等,泻肝火、泄营热、清肺胃;同时以茜草、藕节炭行血止血,以解吐血咯血之苦;更用茯苓健脾气、宁心神,以充其气血,统其血脉。

27

牛蒡子汤

牛蒡子、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白芷、半夏、桑枝。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风豁痰通络。主治风寒痰湿入络,周身或四肢颈项等部骨节酸痛,活动牵强。石筱山先生认为,伤科疾病,无论病位在经络、皮肉、筋骨,其发病机理以及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总离不开气血。同时,石筱山先生非常重视兼邪的治疗。兼邪或由损伤起因,或因积劳引发。损伤日久,气血不畅,津液运行受阻,会导致痰结湿滞;如气血已先亏于内,此时如风寒湿邪乘隙入络,则气血浊逆不畅,以致津液凝聚成疾,变态百出。石筱山先生独重从痰湿角度论治伤科疾病,特别是迁延日久的疾患,行散通结豁痰之法就成为石氏伤科的基本治则之一,并形成了典型代表方剂牛蒡子汤,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可谓独树一帜。

28

痰瘀阻络汤

牛蒡子、地鳖虫、僵蚕、独活、白芷、半夏、丹参、制南星、白蒺藜。每1剂,水煎2次。每次煎约150毫升药液温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豁痰逐瘀,祛风通络。主治痰瘀阻络型、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术后关节粘连症、滑囊炎等病。这些病从中医病机分析,大多属“痰瘀阻络”范围,石筱山从痰瘀相关理论出发,认为“瘀能转化为痰水,痰水亦能转化为瘀”。因此石筱山先生运用此方,旨在紧扣病机,化其痰瘀。该方药虽9味,但组方严谨,简洁。其中牛蒡子祛痰消肿,疏通十二经络,地鳖虫逐瘀破结通络。《本草经疏》曰:“无瘀血停留者不宜用。”两者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经络顽痰宿瘀,为主药。佐以僵蚕化痰散结而和气血,助以丹参之微寒,独活之辛温,和血舒筋,透达阳明,疏利少阴,更伍白芷之辛温,芳香通窍,化瘀排脓而生新。制南星、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瘀散肿。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行气血且散瘀血。全方综合之功效,重在开破痰瘀,导其结滞,宣达气血,通利关节。

29

逐痰通络汤

牛蒡子、白僵蚕、白芥子、炙地龙、泽漆、制南星、金雀根、丹参、当归、川牛膝、生甘草。制成每瓶500毫升。摇匀口服,每次35毫升,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逐痰利水,通络消肿。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筋络牵掣等症。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很早就有叙述,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基本相似,中医称之为“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石氏伤科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之理论,以祖传之要方牛蒡子汤为基础,结合辨病与辨证之特点,研制成逐痰通络汤,专治急性期痰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颇佳。方中牛蒡子具有豁痰消肿,通十二经络之效,白僵蚕具有化痰散结之功,两者配伍为君药;配以白芥子化痰理气,以去除皮里膜外之气血凝滞聚积之痰;加以泽漆、金雀根,化痰消瘀,利水祛风;更用制南星以加强本方化痰解痉之功;同时以丹参、当归、川牛膝、炙地龙活血化瘀通络强腰。全方重在逐痰利水、通络消肿,以期使神经根水肿消失、椎间盘突出症痊愈。

30

益气养经汤

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怀牛膝、肉桂。制成每瓶500毫升。摇匀口服,每次35毫升,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养经,活血通络。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疼痛乏力等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对于该类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在缓解期之症,石氏往往运用益气养经汤治之。该方是以“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来。方中以生黄芪为君药,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当归活血养血,具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怀牛膝在本方中起引经药之功,肉桂配之以温通督脉。全方重在益气养经,活血通络,以解腰椎间盘突出之苦。

(0)

相关推荐

  • 徐志华妇科临床惯用方2

    16.子宫内膜异位症方 当归.丹皮.白芍各15克,黄芩.栀子.白芥子.香附.郁金.红花.莪术.三棱.延胡索.川楝子.制没药.八月札.徐长卿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理气行滞,化瘀消痛.主 ...

  • 徐志华妇科临床惯用方3

    39.祛斑八珍汤 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5克,当归.生地各10克,川芎5克,白芍.白芷.白鲜皮.地肤子.何首乌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化斑.主治面部黄褐斑.由四君 ...

  • 韦氏百年家传秘方【下】

    14.消炎退障方 柴胡.黄芩.川芎各6克,白芷5克,薄荷.夏枯草.牛蒡子各6克,生大黄9克,木贼草6克,炒枳壳9克,石决明24克(先煎),蛇蜕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肝祛风,退翳明目,泻火导滞. ...

  • 石氏伤科临床惯用秘验方30首

    石筱山,中医伤科专家.江苏无锡人.自幼从父学医.1924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脑震荡及外科疑难杂症 ...

  • 【石氏伤科:临床惯用秘验方30首】

    石筱山,中医伤科专家.江苏无锡人.自幼从父学医.1924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脑震荡及外科疑难杂症 ...

  • 中医伤科腰腿痛验方(二十):腿痛方,肾着汤,健步虎潜丸

    腿痛方 [来源]郭氏家传方 [组成]当归9克 川芎9克 红花3克 白芍15克 熟地15克 羌活9克 桂枝6克木瓜9克 独活12克 威灵仙9克 杜仲9克 川牛膝9克 川断9克 醋炒香附6克 醋炒知母3克 ...

  • 【石筱山 石仰山:伤科秘验方30首】

    石筱山,中医伤科专家.江苏无锡人.自幼从父学医.1924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脑震荡及外科疑难杂症 ...

  • 【郭氏骨伤科(高云峰)秘验方 16首】

    郭氏伤科(平乐正骨)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二百余年.平乐正骨乃秉<内经>之宗旨,折衷诸先哲奥秘,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高云峰(1905-1976),女,河南孟津县人.近代中医正骨女专家,早 ...

  • 外敷药在中医伤科临床中的应用(3)

    桃花散 桃仁100g           红花100g           土鳖50g          枳壳100g 这个桃花散,就是桃仁红花为主,然后加土鳖.枳壳.它主要作用就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

  • 外敷药在中医伤科临床中的应用(2)

    通络消肿散 归尾250g       赤芍250g      槟榔250g    生地250g      骨碎补200g     桃仁50g 红花100g        生乳香100g    生没药1 ...

  • 临床常用秘验方51首(下)

    补阳疗嚏汤治过敏性鼻炎 苍耳子10-15g.白芷10-20g.辛夷10-12g.细辛3-6g.桂枝10-15g.白芍12-20g.党参20-30g.白术20-30g.黄芪30-60g.鹿角霜10-20 ...

  • 临床常用秘验方51首(上)

    临床常用名方:      目录 1.咳喘七子汤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2.清热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痰热肺炎 3.平肝降压汤治高血压 4.补气活血汤治半身不遂. 5.口眼歪面正汤治面瘫 6.理气散结方治心气病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