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功要关注灵魂的持久性

​小学教材被夸的3个历史人物,长大却开始“作恶”,很多人都听过栀染

《白头吟》曾言:“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年少之际,世人大多抱有崇高理想,期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然受不同环境影响,当初心变更后,此前理想便成一纸空谈。相信在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听说过一些榜样的故事,通过这些榜样的引领,世人能够朝向更加光明的方向努力,以此提升个人实力,并投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建设事业中。一般来说,能够入选教材的榜样人物,都会成为人们永远铭记的对象。可通过对小学教材中的三位历史人物进行了解便会发现,曾经的他们品行出众,是世人共同学习的榜样。可在长大成人后,他们却“人设崩塌”,最终泯灭于历史浪潮中。这三位小学教材中的榜样人物究竟何许人也?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又与从前的自己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第一位

在小学教材中被夸的历史人物便是匡衡。提到匡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中,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并没有现代社会中的照明工具,这也使得很多读书人到了晚上,只能依靠油灯读书。尽管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认为,油灯并不是什么奢侈品,可对于古代穷苦人家来说,点油灯亦是非常奢靡的举动。

受此情况影响,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便失去了挑灯夜读的资格,在学习进度方面,他们自然会远远落后于富贵人家的孩子。然而,出身穷苦人家的匡衡却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后来,匡衡偷偷凿通自家挨着邻居家的墙壁,并在夜晚来临时,借着邻居家透过的灯光读书。在如此刻苦精神的影响下,后来的匡衡成功走入仕途,并官至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可以说,若无匡衡的帮助,汉朝统治能否走上繁荣之路尚未可知。

后期,匡衡更是凭借个人才能被封为乐安侯,并得到了皇帝封赏的大片土地。按理来说,匡衡完全可以享受安逸、顺遂的后半生,可在分地过程中,匡衡却以他人的疏漏为自己谋求利益,最终,他将皇帝分给他的土地足足增加了四万余亩(从小偷长大了还是偷,人心不足蛇吞象)。当有人将此事举报给皇帝后,皇帝非常气恼,最终,匡衡的爵位及封地均被皇帝收回,此后,被废为平民的匡衡则病死家乡。

第二位

反差巨大的人物便是孔融。提到孔融让梨的故事,世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在很小的时候,孔融便能以让梨的方式展现自身出色才能,这也使得很多人认为将来的孔融必定前途无量。可在后来的日子里,孔融的所作所为却非常过分。一次,孔融见路边一位为父亲哭孝的男子,脸上并无憔悴神色,便以此判定男子不孝,并直接对其痛下杀手。

此外,长大后的孔融自视清高,说话口无遮拦(小时候尊重兄长,长大却~这是双重人格吗?),这样的行为,则令曹操对他忌讳不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融竟然公开表示,父亲之所以会选择生孩子,不过是为了内心的欲望,而母亲则是用于生孩子的器具。基于这话的影响,孔融最终以不尊孝道的罪名,被曹操定罪处死。从最初的让梨,到最后的不尊孝道,孔融的人生结局令后人唏嘘不已。

第三位

人设崩塌的历史人物便是李绅。通过对李绅所写的《悯农》进行分析解读,世人亦能感受到李绅为民担忧的心理。对于这样一位人才来说,若有朝一日走入仕途,必将竭尽所能为农民发声,帮助农民收获更好的生活。可随着官位的逐渐提升,李绅的初心却发生巨大变化。通过相关史料记载可知,后来的李绅生活奢靡、滥用职权,凡李绅管辖之地,皆民不聊生(这就是小人得志,德不配位,开始的心也许是真实的,但自卑恐惧肾虚是根本,所以会贪得无厌,一个被压抑者一旦得志就会傲慢,这就是我们教育所需要重视的人性本质,做君子就不样)。当李绅的所作所为被揭发出来后,朝廷更是以“酷吏”为名对其进行惩罚,受李绅的影响,其子孙后代均不得步入官场。

结语通过对以上三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行了解便会发现,尽管最初的他们有着远大理想与抱负,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却越发堕落,最终丧失本心,遭到他人唾弃。历史长河中,此类人设崩塌的人物并不少见,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世人亦能学习到相应的经验与教训。相信在认识到这些人所犯下的错误后,人们亦能认识到坚守本心的重要意义。无论在哪个年代中,坚守初心,都能帮助我们明确前行之路,避免误入歧途。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中,通过我国人民的共同坚持与努力,国家发展水平必将实现稳步提升。参考资料:《史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