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50多年前的“五七”干校,你知道这所学校的来龙去脉吗?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说起“五七”干校,可能很多年轻人会一脸茫然,这是一所什么学校?都有哪些专业?什么人能报考?年纪大一点的会有听说过,但不一定会完全知道“五七”干校的来龙去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七”干校曾经昙花一现,有数以百万计的老一辈干部、职工和家属曾经被下放到“五七”干校锻炼,但时至今日,“五七”干校早已成为历史名词,绝大多数“五七”干校的旧址也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极少数旧址仍保留至今。其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就是国内保存较好的之一,不妨走进其中,了解一下这所特殊学校的故事。

了解“五七”干校的历史要从1966年说起,1966年5月2日,林彪给毛泽东寄了一份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正在考虑如何让干部更好地参加劳动这个问题的毛泽东,随即在1966年5月7日做了批示,大意就是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

5月15日,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毛泽东的信和军委总后勤部的报告。从此,这封信就被称为“五七指示”。

按理来说“五七指示”作为“最高指示”,肯定需要落实响应,但谁知道第二天“文化大革命”就正式开始了,全国陷入动乱之中。直到1968年5月,黑龙江省在纪念“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到庆安县柳河的一所农场锻炼,并定名为“五七”干校,因“五七指示”而出现的“五七”干校从此出现了。

随后《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的情况,并在“编者按”中公开发表毛泽东的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从此,全国各地照葫芦画瓢,纷纷办起了“五七”干校,仅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就在河南、江西、湖北、宁夏以及东北等18个省创办“五七”干校106所,先后下放的干部、职工和家属就有135000余人,而各地下放“五七”干校的干部、职工和家属更是数以百万计。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处干校就是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顾名思义,这所“五七”干校就是下放国务院直属单位的干部的。

走进“五七”干校,首先就有一种浓浓的时代气息,毕竟“五七”干校本身就是一处时代性非常强的历史产物,从1968年5月办第一所,到1979年2月发文停办,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多年。

而这所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在历史上仅短暂地存在了3年多,1968年10月12日开始勘察选址,林彪事件发生后,1972年4月撤消。

但这所干校在当时全国各类干校中规模较大、层次较高,如今得以恢复成为旅游景点,整体展现和反映了从国务院机关派来的1811名干部、家属以及200多名孩子在此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干部到了“五七”干校主要干什么,其实说是“干校”,但并不是学校,干部下放的主要工作就是劳动,干农活,和知青上山下乡没有太大的区别。

你以为“干校”是一所学校,其实这里更像一所军营,“五七”干校的管理实行军代表管理制,运作基本上是半军事化状态,基本任务就是劳动锻炼,其次是开展政治运动。

所以我们今天参观这所“五七”干校旧址,除了当时简陋的宿舍和操场外,能看到的就是各种劳动工具。

墙壁上的宣传画和“五七指示”,虽然是新画的,但也体现了“五七”干校的时代背景和劳动生活场景。

来到石嘴山“五七”干校旧址参观,除了看旧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去博物馆看看,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浮雕像也是浓浓的时代气息,有干部也有家属,有拖拉机和农具,也有牲畜,所以说“干校”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校,更是一个集中劳动的场所。

由于这是一所国务院直属口的“五七”干校,所以被下放到这里的干部级别都比较高,有不少局长和将军。

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加入劳动中,他们顶烈日,斗严寒,种植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水果、蔬菜,之后又饲养牛、马、猪、羊、鸡,再后来还办起了醋酱加工厂和造纸厂。

而宁夏石嘴山这个地方,自然环境并不好,干校所在的位置是盐碱地,冬天也特别寒冷,可想而知,当时被下放到这里的人们,是吃了很多苦的。

“五七”干校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说是一种“精神”也好,是一场“闹剧”也好,总之它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说得清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办“五七”干校陆续停办,“五七”干校也逐渐走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50多年过去了,“五七”干校的经历者也越来越少,好在还有那么几座仅存的“五七”干校旧址,让大家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帮人,将青春留在了这里。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

  • 刘锡诚:多雨的夏天——干校琐记之一

    1969年的秋冬,寒露前后,在塞外的官厅水库北岸,已是寒气袭人了.正在干校工地上和泥脱坯干活,突然间接到邮递员送来的一封电报.展开一看,原来是我妻子单位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的军代表发来的,要我立即 ...

  • 追忆杨绛、钱锺书在罗山、息县“五七干校”生活往事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导 语 5月25日凌晨,钱 ...

  • 财干校

    中央税务总校于1952年6月并入中央财政学院,各地税务学校也并入当地的财政干部学校. 那时候财政干部学校税务班的毕业生直接可以进入税务系统就业,不存在公务员考试,他们成为各地税务系统的业务骨干. 这是 ...

  • J9 “五.七”干校

    认真读书 800 万枚 8 分     生产劳动 800 万枚 8 分     插队锻炼 800 万枚 8 分 邮票介绍: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中,根据毛泽东的"五 ...

  • 身边的历史:五七干校与我

    身边的历史:五七干校与我 国家.社会与个人,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平凡如我,身边却有非常多的大历史,集体记忆.这些往事,于我只是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人,却是他们人生中最美的芳华. 桔子罐头厂,倒闭多 ...

  • 散文||那年我在五七干校

    那年我在五七干校 秋天是个思念的季节,生命中,总有几个人.总有一些事,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起:也总有一份情,让你刻骨铭心地珍惜."五七干校"这一时代产物,尽管早已消失,但它却是我们这一 ...

  • 山东抗日军政大学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是1938年6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建立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孙陶林兼任校长.干校下设政治队.民运队.军事队.地方武装队.青年队等,开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春游江淮请您来▍天长抗大八分校:红色经典景区!

    在安徽滁州天长,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不仅厚植家国情怀,还传承红色基因,是来天长必去的"网红打卡地".它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纪念馆. 抗大八分校纪念馆位于天长市铜城镇龙 ...

  • 文学原创•《难忘的“五七干校”》文/许兴发

    难忘的"五七干校" 文/许兴发     机缘巧合,我有幸参观了沙洋范家台"五七干校." 在沙洋原警官学校院内,走过一条幽静的刚修的小水泥路,来到一片茂盛的水杉树 ...

  • 知青岁月 | 随父下放五七干校 返城读书再下乡

    小勤同学制作的老照片视频<致青春>,七十年代阅马场中学那熟悉的校园,还有那青葱的十六岁,这一切都远离我们而去,岁月悠悠,看着视频里的一幕幕往事,勾起多少乡愁. 拆除中的阅马场中学 年轻时看 ...

  • 图说丨历史的见证:五七干校 把青春留在广阔天地

    29 . Mar 每个时代都打下了自己的烙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更是如此,宁夏石嘴山市"五七干校"就是其中的一个值得记录的历史符号.五七干校,对于时下的90后.00后来说,是一个非常 ...

  • 萧克将军在云山五七干校

    作者:王代芹 红星故事 来源:<党史文苑> 1970年1月, 地处赣西北的江西云山垦殖场笼罩在瑟瑟的寒风中, 萧克将军同农垦部的几个"走资派"一道, 被遣送到设立在云山 ...

  • 图说丨百年华诞:国务院直属宁夏石嘴山“五七”干校的激情岁月

    05 07-2021 国务院直属宁夏五七干校旧址是一处历史遗迹博物存留地,干校成立于1968年10月,撤销于1972年4月,历时四年多.如今,石嘴山市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正是在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原址上 ...

  • J.009【“五七”干校】纪念邮票

    J9 "五七"干校 1976.5.7,影写版,P11.5,52*31mm,40(4*10),[D]刘硕仁.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柳河" ...

  • 隋克勇·你所不知道的五七干校

    读了善骁同学的<"火线"入党>一文,唤起了我对五七干校那段难忘岁月的记忆. 五七干校这个打着时代印记的政治名词,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已是恍如隔世的天方夜谭,而却是我们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