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变形记”:流经济南166年终成“幸福河”

【开篇的话】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用15个章节、2.5万字的篇幅勾勒了瑰丽壮阔的黄河蓝图,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天起,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分别在纸端和指端推出融媒体专栏,对纲要进行全方位解读,爱济南同步转载,与您一起感受大河奔流、激涌奋进的新画卷。

自与济南“牵手”以来,黄河济南段也经历了从害河、治河再到努力实现幸福河的嬗变。资料照片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滔滔黄河奔腾万里流至济南。黄河的历史约有115万年,但流经济南的历史仅有166年。黄河济南段上起平阴东阿,下至济阳仁风,自西向东流经9个区(县),绵延180余公里,占黄河山东段总长近三分之一。自与济南“牵手”以来,黄河济南段也经历了从害河、治河再到努力实现幸福河的嬗变。

夺大清河河道,河水漫溢频发

济南,因居济水之南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济水乃古四渎之一,唐代时东平湖以下改称大清河。1855年,黄河于河南兰考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以西)决溢改道,夺占大清河河道,济水从此彻底消失,始有济南黄河。

据《济南通史·近代卷》记载,原大清河河道难以容纳突来的巨流,洪水外溢,沿河州县到处汪洋一片。此时正值太平天国和捻军兴起,清廷经费紧张,无暇顾及堵口,只是让地方巡抚“因势利导”,使黄河顺流入海。那一时期,沿岸群众备受其害,地方官绅比较积极地担负起了治河责任。他们鼓励捐助,发动百姓堵沟筑埝,以护田园。比如泺口镇的盐商关呈麟,召集群众于刘家沟一带堵截缺口多处,筑埝30余米;历城县遥墙村屡遭水患,村民王湘圃倡议筑埝防卫,埝成,水害减少。不过,民间筑埝虽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因为分散修筑,标准不一,埝身单薄矮小,有的互不连贯,难以御水,决溢之灾仍不断发生。

黄河济南段两岸官堤自光绪元年(1875)开始修筑,至光绪三年(1877)堤防形成。但由于黄河巨大的泥沙含量,河床逐年淤积,逐渐抬升为地上悬河。再加上济南南高北低的地势,每到汛期,黄河堤埝频繁溃决满溢,河水宣泄无道,沿岸水害连年。后来的几任山东巡抚也曾重新修筑过官堤,不过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

可以说,自从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后,清政府无暇无力承担治河之责,就将难题抛给地方政府。但是巨额治河经费支出使得地方财政常常陷入混乱与困窘,经验匮乏、技术低下,使得治河成效难遂人愿。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黄河,非但没有给百姓带来利好,反而成为一条害河,影响了社会民生。

治黄成效显著,盐碱地变高产田

自古以来,水患都是严重影响百姓生活的灾害。发生特大洪水时,大水冲垮房屋、淹没农田;断流则沿黄地区粮食减产、吃水困难,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相关数据统计,1949年、1958年、1976年和1982年,济南都经历过黄河大洪水,自1979年黄河第一次出现天然断流,往后直至20世纪末,黄河山东段断流过80多次,20世纪90年代更是几乎年年断流。

治理黄河,仍然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任务。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开启了人民治理黄河新纪元。1958年7月23日,黄河济南段遭遇了1919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水位32.09米,这一水位持续了6小时,依靠沿河军民和黄河职工的严防死守,最终转危为安。

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治黄工作者郝国柱在《关于泺口的几个黄河故事》一文中谈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济南沿黄地区多盐碱涝洼地,在当时济南郊区历城县16.8万亩农田中,因旱季盐碱灾害绝产的竟有7.8万亩,且产量很低,每亩收成只有几十公斤。因此,引黄灌溉、改造盐碱地成为当时党和政府、治黄业务部门的头等大事。1956年1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山东河务局《关于举办虹吸引黄灌溉工程的报告》,同年春兴建了北店子、曹家圈、老徐庄、小鲁庄等7处虹吸工程,开辟虹吸灌区,直接使粮食产量翻了2-3番,大大促进沿黄农业发展,大大激发了沿黄群众引黄灌溉、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1964年,基于济南修防处在引黄放淤改土取得的明显成效和两年来引黄复灌取得的成功经验,历城县委选择自然条件较差的药山、丁太鲁、姬家庄、河套圈、七里堡等5个大队的1.8万亩为水稻试验区。“1964年秋,5个大队1.8万亩水稻喜获丰收,单产稻谷均在300斤以上,高产田达到800斤,5个大队实现一年翻身,由三靠队(指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变成余粮队。”郝国柱在《黄河故事:放淤改土,盐碱地成高产田》一文中写道。

当时历城县的“药山稻改”成功后,种植经验向全市沿黄区域推广。自此以后,盐碱地成了高产田,黄河两岸有了稻花香。

济南水资源中的中坚力量

如今的黄河对济南来说,已经成为一条“幸福河”。

近些年人们发现,黄河水越来越清。山东黄河水文信息综合平台记录了过去50年来泺口站黄河每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从1950年至1999年间,每年平均含沙量大多在15-40公斤/立方米之间;从2000年开始,每年平均含沙量普遍降至10公斤/立方米以下;在2016年和2017年,平均含沙量达到历史最低值,分别为1.39公斤/立方米和1.49公斤/立方米。这也并不难解释。这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加强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成为泥沙减少的重要原因。此外,1999年小浪底水库启用后,成为蓄水拦沙的一张“王牌”,排水排沙可以自行控制,所以下游大部分时间处于“小水小沙”过程中。

对济南人来说,和黄河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当前市民喝的大部分是黄河水。黄河水由岱王庙和北店子两座提水闸进入到玉清湖和鹊山水库后,经过沉淀、过滤、杀菌等处理,输送至市政管网。至此,济南的供水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量比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8转换成8:2。可以说,黄河水可谓济南水资源中的“C位”担当。

近几年,一幅绿色生态新画卷在大河之畔铺陈开来。济南黄河两岸淤背区内,一排排新植的白皮松、雪松等绿植和原来栽植的银杏、白蜡、法桐、国槐、垂柳、红叶李、杜仲、楸树等绿化树木,与滚滚东流的黄河共同绘制出一幅生态美景。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着力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打造出独具山水泉城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风貌带。

汤汤黄河,源远流长。这条幸福河必将更加造福于大河之畔的济南城。

(0)

相关推荐

  • 引黄济宁周年记

    西宁(图片均来自网络,下同) 岁次己亥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一日,上距戊戌二〇一八年是日,恰一周年.去年此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首提推进引黄济宁工程.今年此时,可研报告已获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 ...

  • 【试题解析】064 行走黄河

    试题解析 (2020·北京西城初三第一学期期末)10月17日,"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 ...

  • 黄河水越来越清,原因是什么?未来泥沙含量会与长江旗鼓相当吗?

    黄河的水近年来越来越清澈的,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之前黄河水为什么浑浊呢? 浑浊的黄河之水 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彦喀拉山的北麓,是我国的母亲河,数千年来哺育了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其实在唐朝之前, ...

  • 重庆千年古镇“变形记”,摇身一变成“新巴渝十二景”

    每个城市都拥有一个充满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地方,重庆也不例外.起初,每一个到重庆旅游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往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逛逛,来了解感受这座城市的底蕴. 但随着名气渐响,磁器口慢慢变成了一个 ...

  • 手游成瘾青年“变形记”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郑源乐     单位 | 江门地区社工工作者 初见阿宏,看起来是一个戴着眼镜长相斯文的青年.那天是一个晴天的周末,他来到社区社工站,找到正在值 ...

  • 比熊犬“变形记”一:护食、咬人、咬狗的矫正训练!

    2021年5月的一天,有朋友向我们求助:自己家的狗狗护食.咬人-- 目前,狗狗已被送到汪乐谷,接受专业的矫正训练!

  •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3】

    二.我们该怎样做官--忧民.忧君.忧政的为官之道 范仲淹对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岳阳楼记>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成熟期之宋代,作者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

  •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4】

    他是一位行政能力极强的政要.他的忧民,绝不像其他官僚那样空发议论,装装样子.他能将思想和具体的行动进一步上升到制度的改革,每治一地,必有创造性的惠民政策.他在西北前线积极改革用兵制度.当时因战事紧张, ...

  •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6】

    3.忧政 忠臣总是一片忠心,借君之力为国家办大事:奸臣总是耍尽手段投君所好,为君办私事.范仲淹一生心忧天下,总是在和政治腐败,特别是吏治腐败作斗争,并进行了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期的第一场大改革--&quo ...

  •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5】

    2.忧君 范仲淹的第二忧是忧君.他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在朝在野都不忘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就是忧国.不管在朝还是 ...

  •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7】

    三.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 1.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在中国古代,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古今有三种 ...

  •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8】

    2.两类作者,两类文章 虽然我们给出了一个:"一文"的要求."二为"的宗旨."三境"的标准."五诀"的方法,但并不是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