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书写系列:总经理爱上了我
一位女性赵某在精神医院的心理门诊受到一位拉康派取向治疗师的接待。她24岁,单身,刚刚进入实习,当治疗师询问她为何前来,她提到自己的实习公司的总经理在跟她示好。在经过她的叙述之后,她提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这个总经理有一个非常权贵的妻子,是华为某高层,该公司:IT类的小公司,她声称是华为的一个秘密实验基地,为的是颠覆中美贸易顺差构成的关键国家科研武器。由于她提到这个总经理本身没有见过她,他远在上海总公司,并且经常出差,她只知道他的名字,治疗师逐渐明白了这里遭遇的可能性,但是他很清楚直接挑战这些思想是没有意义的。回到拉康派想象维度工作的秘书位置,于是他询问道:如果你都没有见过他的话,你是如何知道他在示好的?毕竟他在上海。
赵:不,他在成都。
治疗师:他来成都出差?
赵:不,他秘密地呆在成都,成都是个安全的地方,就如同当时重庆作为陪都一样。
治疗师:你很了解历史,
赵:不,这不是历史,这是国际形势,我经常看国际新闻。
治疗师:你喜欢国际新闻?
赵:是的,我母亲经常陪我看,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影响了我的所有世界观。
治疗师:哦,这怎么说?
赵:从小我父亲外出出差,非常频繁,我母亲也不知道他具体做什么工作,但是,我母亲跟我一次提到,他是某个机关重要人士,让我不要继续追问。我母亲自豪的样子让我知道她也并不普通。
治疗师:那时候你多大?
赵:7岁,那时候我们还在北京住,之后她会经常跟我看国际新闻,讨论国际形势,我从小就热爱政治。
治疗师:那你是怎么做这个IT专业的?
赵:这个我不能告诉你,这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不过,我们的工作好些偏题了。我希望只讨论我这个总经理目前给我带来的困扰。
治疗师:(从回溯历史性的符号领地回到当前请求)当然,我只是顺着你的话试图了解你而已,如果你受当前问题的困扰,这显然值得关注,因为他如果秘密地躲在成都,似乎某些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中美之间的?是这样吗?
赵:是的,
治疗师:这个重要关头,你们没见面,他如何示好的呢?
赵:就是公司同事,他们总是窃窃私语,在我刚进入公司报到的那一天。
治疗师:他没有直接找你?
赵:这多不好,他顾忌面子。
治疗师:那可以直接给你发邮件,跟你在一个地方约谈?
赵:没有,他很忙,
治疗师:连跟你出去约会都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跟你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安排一次可以见面的工作场合?
赵:不,也没有。
治疗师:这样的人未免太没有诚意,真的需要为这样的人担心吗?希望你考虑之后,我们下次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甚至你关心的国家大事,这毕竟也是让你担忧的,对吗?
赵:当然,好的。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会谈,有时候这样现实和内在精神世界混淆的个案会不那么明显,毕竟一个总经理确实很有可能透过各种方式暗示,甚至一个有某些真实违法的个案,也可能被跟踪,如何理清这个线索本身是一个工作,鉴于篇幅,我们只给出一个相对容易辨认的案例。
另一方面,这样的工作可能并不顺利,尤其一些个案一开始就很难开头,某种怀疑或者强烈的移情已然安置在治疗师的身上,个案可能三缄其口,花费过多的力气,可能才能了解一点点信息。
最后,这个工作有赖于治疗师在想象层面认可来访者话语的内容,并且甚至要比来访者对这一“话语事实”更加认真去探讨其内容。如同拉康派分析家Chaperot所言,如果他引用一个圣经故事印证自己的生命,我们需要比他还苛刻地寻求这个故事的印证关系。在中国临床中,一个认为自己是转世者的叙事,也许可以同样的方式开展。毕竟,想象的关系对话语本身的探索,就会引入符号的功能,绝对的位置和凡人的现实本身有很多的悖论,妄想痴呆案例透过身份的瓦解来维系这种悖论能帮助我们了解悖论的价值,同时,这也是可以缩减的空间,在跟这样的个案工作时,我们发现自己经常遭遇数学难题,哲学难题,但总是比导致现实冲突的难题要好。也就是说,透过思想层面处理实在和符号的错误链接引发的想象世界的混乱,而在分析中包裹这些现实,尽量不溢出到现实领域。
在Eecke的《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一书中,作者举出一个绝佳的例子,一个严重的个案说自己的姨妈实在太傻,他决定要杀了她。治疗师提到:当然你可以去杀了他,但是为了一个太傻的人进监狱,这样做会不会太不值得了。个案立马回应:对,算了,让傻子自己犯傻去吧。
回到这个个案,治疗师的工作假设在于:
在可能的未来,对符号悖论的引入,最终将和个案分裂的实在性的记忆建立联系,被总经理所爱的事实一定程度上是对她的历史中,父亲的长期不在,母亲对政治的关注,的“妄想性的换喻”,如何衔接和引入父性的隐喻,都是接下来工作的可能维度。治疗师提出的结构性问题:因为工作或者感情问题导致的癔症性短暂发作,还是其他结构?来作为第二次的初期会谈的切入点。
临床书写系列的说明:
心理治疗的传递一直受制于保密原则,为了改变拉康派鲜有临床案例的现状,无意识研究开启临床书写系列,系统性地引入临床会谈的弗洛伊德-拉康学派的实践原则。我们需要警告的是,这些方式不可以模仿,一对一的关系永远处于创造的主体空间中,我们的目的在于阐述实践原理,而不是模板。
另外,受前IPA主席Etchegoyen启发,我们根据法国拉康派期刊中的案例来进行中国化的改编,让读者更能体会要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