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粮油新观察:产量6.7亿吨进口1.4亿吨 中国真的缺粮?
其他的不再多说,如果觉得信息有用,也不需要您花钱赞赏,只需点击关注本微信号,并点击一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即可。
趁着这个春节,每日粮油陆续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粮食供需方面的小文章,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有一个初步了解,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就大家关注的粮食安全话题做一个小的逆向思考: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产和进口的持续放大是否意味着中国缺粮了?
“虚假”的产量与进口数据
国家统计局2020年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但我们在网络上会经常看到,“中国粮食不够吃”的评论,甚至一些主流专家学者,也指出中国粮食安全存在隐患——而这些论调的最有力支撑因素就是进口,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全年粮食进口达到1.4亿吨,再创新高。
在这样的氛围下,近年来关于粮食产量的质疑之声从来没有停过,更为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信”——以前我国是粮食出口大国,现在却变成了粮食进口大国。
中国粮食出口的黄金十年
在上世纪,关于我国的粮食供应的焦点话题是“谁能养活中国”,我们的回答是,我们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自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之后,随着各家顾各家,农业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挥,农药、化肥以及育种业获得长足发展,以华北平原为例,小麦玉米的单产从此前的七八百斤,一路提升至千斤以上,高的能达到亩产一千四五百斤。
这种单产的提升对产量的总体增长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有粮食开始大规模的出口,尤其以玉米为最,每日粮油一直以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6年之前是我国粮食出口的黄金十年。
只是,这种出口的“记忆”被很多人认为,我国一直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却忘记了我们解决温饱也不过才过去刚刚过去30年,即便在出口市场,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以换取外汇为主要目的的,更别说,肉蛋奶的消费也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逐渐成为日常消费品。
真实的产量与不断扩张的消费增长
如果仅仅从口粮消费而言,我国的粮食产量是绝对能够满足的——即使在近30年的发展中,我国的人口规模同步提升了3亿多。
除了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放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肉蛋奶的需求——虽然我国的人均肉蛋奶在全球范围内还不是第一的位置,但在人口基数的支撑下,各类消费已经位居全球前列,特别是肉类消费,约战全球消费总量的50%左右。
一斤肉五斤粮,肉类消费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的大豆、玉米、高粱等饲料粮的供应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而从历年的粮食进口结构来看,大豆进口占整个粮食进口的70%以上,如果再加上玉米、大麦、高粱等,这类饲料粮的进口占我国粮食总进口的比重已经提升至90%以上。
作为对比,绝对口粮品种小麦和稻谷的进口总量每年不超过1000万吨。
1.4亿吨的进口数据下我国算不算粮食供应短缺国?
实际上,对比下20年前的年夜饭,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水平,在我国粮食进口同步大增的时间里,我们的饮食消费越来越多样化——你可以理解每年进口1.4亿吨是粮食短缺,但不能否认,现在的食物供应是越来越丰富,普通消费者能采购到的粮食是越来越多!
而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对于粮食的供应短缺不是你的粮食产量有多高,也不是你的粮食库存有多少,而是你的国民中有多少人能购买到自己所需的食品——毕竟,粮食要吃到肚里才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全球需要外部粮食援助的国家有44个,这比2018年增加了三个国家,其中非洲占比最高,具有34个国家,高达77%——这些国家是真的吃不上饭。
总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回顾历史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用虚假的记忆去美化自身的实力,了解自己,了解历史,才能在未来繁复的发展中把握好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