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看 看西医1
西医看看西医1
医学是伴随着人的活动而起源并发展起来的。而医学的发展也是从经验医学开始的,经验医学是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只是到了科学建立之后,医学才借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得到更快速更有效的发展。
——赵明杰,宋文波.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医学与哲学.2003,24(12):11~17.
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与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必须建立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对人与社会的联系之上。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武装了医学,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使医学日益成为沿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思路和方法认识并解决问题的学科,使医学形成了生物医学的观念和模式。
——张金钟.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医学与哲学,2003,24(12):14~17.
在科学发展中,“从对人体器官的认识到细胞的发现,从分子生物学的高歌猛进到纳米技术的炫目光环,人类一次又一次地为发现了更为基本的物质结构而欢呼,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还原’,都以为找到了消除人类疾痛的良方、改造自然地'魔法石’。现代医学在还原论统帅下,不断更新着现代科学装备,不断生发新的分支,但每一次解构的进展,都伴随着问题的升级,原有问题未能全部解决,新的问题又渐显在认知的探照灯下,如此反复,积重难返。”
——隋双戈,李凌江. 现代医学诊疗的是“病”还是“人”.医学与哲学,2005,26(10):4~7.
医学“探究的是人体某一功能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病理变化,”但“这些'零配件’的主人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吗?我们真能脱离每个不同的人和其有机关联的系统去诊断、修复和置换这些'零配件’吗?如果那样,当拥有所有的'零配件’,我们是不是也能组装出一个又一个有生命的人?”
——隋双戈,李凌江. 现代医学诊疗的是“病”还是“人”.医学与哲学,2005,26(10):4~7.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生命科学进入后现代以来的发展,医学逐渐丧失了人文性。
1977年,美国的戴依主张:人类的健康应表现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其后,神经科医生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一种文化的至上命令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们是针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现代医学丧失人性、已成为'尸体医学’的现实。新医学模式从大卫生观出发,重新认识到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良好等方面;它强调医学应该是完整人的医学和“活人”的医学。人类追求健康的生存,而真正健康的生存只有在最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才可实现。
——孙慕义,万旭.医学人文运动与知识考古. .医学与哲学,2003,24(12):6~10.
“当代医学对生命的认识是狭隘的,所构筑的'人体生命模型’是不完整的。”“'部分’与'整体’构成了一个无法克服的'悖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分子生物学革命使基础医学的研究水平跃入到前所未有的分子水平,基因医学的崛起也似乎给我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良好预期。然而,临床治疗体系的陈旧和沉沦,依然还是'涛声依旧’,人们期待的临床技术革命也是'死水微澜’,今天的医学不仅对多因素的代谢性疾病任然束手无策,而且老传染病卷土重来新传染病接连不断的凶猛势头更令其有'江郎才尽’之慨。”
——钟飞.步入涅槃还是走向终结?.医学与哲学,2005,26(10):10~12
从培根、笛卡尔、伽利略等人所创立的科学方法及其运用机械力学的定量定性方法开始,对“人”的忽视就在孕育其中了。高新技术这把双刃剑作为“第三者”介入医患之间时病人就成了疾病的标签,是肉体的物质、是CT图像、是基因;而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消失了。对生命缺乏敬畏感、情感的缺乏和公理完整性的破坏引发了池田大作的感概:“医学越是具有直接左右人的生命的力量,医生如何运用它就成为大问题。医学的力量如果妥善运用,就可以给人类带来无量的幸福。但若滥用就很容易破坏人的生命。”因此现代医学应该重视人的价值,将病人看作一个完整的病人,借助人文科学来理解和解释人的疾病、病痛和死亡等。而不是将人作为满足科学好奇心的对象,应重视临床医学的技艺性和艺术性、注重医患情感交流。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不只是医务界的任务。
——刘刚.反思当代医学模式的缺憾.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4月24日,A6版
从自然生态“大命”的角度审视,人类所谓的“害虫”与疾病一样,绝对不能用对人有害无害的价值尺度去衡量,相反,这些所谓的“害虫”正是自然之神差遣的一支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警察部队”,它们对人类的人工种植和土地扩张起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直至到了21世纪初叶,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才促使人类梦醒,但是对于所谓的“抗病灭害”思维来说,对于“疾病”和“害虫”恐怕还缺乏更进一步的反思,尤其是深层次的正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