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箕子碑》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箕子碑

唐代: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译文】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经”的要旨的时候,对他特别重视。
在殷纣王那时候,大道背弃,政治混乱,天威显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诲毫不起作用。牺牲生命以便维护天命国运,确实是一种“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续,因此箕子不去这样做;委身降顺以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确实也是一种“仁”德,只是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这两种办法,已经有这样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随顺适应这混乱的世道;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囚犯奴隶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却不去做邪恶之事,形同柔弱而却自强不息。故而在《易》中说;“箕子能做到韬晦。”这就是蒙受危难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献出治国的大法,因此成为圣君的老师,使周朝的人们能根据这些法则来调整伦理道德。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书经》中说:“因召回了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来训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远,以便发展推延殷朝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啊!当那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灭绝,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正做恶还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为暴乱而忧虑并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和武庚一起使国家复兴并加以治理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正是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吗?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庙宇,逢年遇节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别地列为《易经》中的卦“象”,便写了这篇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注释】

  1. 箕子:名胥余,商纣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称箕子。
  2. 谟:谋划。范:法,原则。
  3. 隤(tuí):跌倒。
  4. 明夷:卦名,象征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隐藏起自己的智慧。
  5. 彝(yí):常规。伦:人伦。
  6. 《洪范》:相传为禹时的文献,箕子增订并献给周武王。
  7. 殄:灭绝。
  8. 向使:如果。未稔:没成熟,没达到顶点。
  9. 武庚:名禄父,纣王子。周武王灭商,封武庚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与管叔蔡叔反叛被杀。
  10. 颂文,即从“蒙难以正”至结束“继在后儒”处,《古文观止》未录“颂”。本百度百科版本按足本全录,作品选自《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0)

相关推荐

  • 周武王:比灭商建周还要重要的事情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继承周文王遗志,举兵伐商,杀死商纣王,建立周朝.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是,如果说周武王杀掉商纣王后,商朝的力量就完全消失于历史舞台,周朝的长久统治便顺理成章地开始,那便大 ...

  • 君子有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者,俨敬之有所不敢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仁义礼智,悲欢离合:乾坤之交,生男生女: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皆是也,能 ...

  • 周公东征:艰难处境中的抉择、行动、善后

    周公摄政的消息传到东部地区,管叔.蔡叔非常生气,武庚乘机挑拨,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对付周公.于是流言四出:"周公将不利于年幼的周王."由于管.蔡.武庚大量发布流言,从东部地区一直发散 ...

  • 古文观止145:柳宗元•箕子碑

    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曾官太师,因封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屡谏不听,无奈披头佯狂为奴,为纣王投于狱中.周武王灭纣后,箕子获释,武王曾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治理国家,箕子遂以<洪范九 ...

  • 《论语》智慧: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原  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释  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 ...

  • 《古文观止》第十九篇《郑子家告赵宣子》(下)

    公元前610年八月,晋国又约宋.齐.卫.陈.许.曹等诸侯在扈地(郑地,今河南原阳西)会盟.会盟时,晋君以郑国暗地通楚为由,不准郑穆公去扈地参加会盟.这时,郑国的执政大臣公子家听说晋君怪罪郑人通楚,不准 ...

  • 《古文观止》第十九篇《郑子家告赵宣子》(上)

    23:13 23:13 03:30 / 03:30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其子楚庄王继位.公元前611年,楚庄王命郑国发兵伐宋,惩其不朝贡之罪.郑穆公派公子家领兵伐宋,宋昭公派华元率兵抵抗,双方 ...

  • 古文观止:晋献文子室成

    [作者小传] 本篇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汉书·艺文志>著录<(礼)记>有一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到汉代,戴德传&l ...

  • 古文观止202: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1.子固:即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 ...

  • 古文观止195: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1.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 2.隐人: ...

  • 古文观止19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乞校(jiào)正陆贽(zhì)奏议进御札(zhá)子>是苏轼上疏皇帝的奏陈.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 ...

  • 古文观止190:潮州韩文公庙碑

    潮州(今广东潮安县)知州王涤在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重修韩愈庙后,写书请苏轼为此庙撰写碑文.苏轼慨然从命,作<潮州韩文公庙碑>.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 ...

  • 古文观止102:诫兄子严敦书

    援兄子严.敦(dūn)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zhǐ),还(huán)书诫之曰: 1.马援(前14~49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曾任职于新莽之时,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