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隐讳

苦回切,或枯回切竝音恢。为了方便理解我直接把切音等于读音出来:

苦回切——k(u) h(ui)=kui

枯回切——k(u) h(ui)=kui

竝音恢——k(u) h(ui)=kui

这里的竝音恢,就是说该字的谐音字,这里可以不用管,因为恢字也是苦回切,或枯回切竝音魁。

昭削切音勺。

昭削切——zh(ao) x(iao)=zhiao

因为勺竝音灼,勺为之灼切乃:

之灼切——zh(i) zh(uo)=zhuo

该字切为zhao,音为zhuo,所以

音勺——zhi(ao) zh(uo)=zhuo

呼官切音欢

呼官切——h(u) g(uan)=huan

因为欢竝音讙,同字同音,所以

音欢——h(uan) h(uan)=huan

呼官切音欢

呼官切——h(u) g(uan)=huan

因为欢竝音讙,同字同音,所以

音欢——h(uan) h(uan)=huan

卑吉切音毕,

卑吉切——b(ei) j(i)=bi

音毕——b(i) b(i)=bi

匪父切音甫

匪父切——f(ei) f(u)=fu

音甫——f(u) f(u)=fu

匹姚切音飃

匹姚切——p(i) y(ao)=piao

音飃——p(iao) p(iao)=piao

以上便是正确的北斗七星讳字读法,连起来为:

kuí,zhuó,huān,héng,bì,fǔ,piāo

由于历史和道士文化大多不高的原因,把这些很简单的字发音和解释都错谬,以至于现在市面上各种版本风行。其实这些字是道教发明的吗?答案是:是(该处特指北斗七星讳),在我所查阅的古籍从中国第一本字典《宋本玉部》到《康熙字典》中,记载了北斗七星讳的,唯有《康熙字典》,都以星名论之。问题在于南斗六星等等相同样式的字为什么没有得道记载?原因是在明清天文学已经采用七字作为北斗的简称,而南斗和其他没有记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断代和天文学没有上进。如上七各字被《康熙字典》记录下来,也说明道教特殊字的推广和普市得道了成功。

发布于 2020-02-22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