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技巧四要,看完定有收获!

.

一、力—— 指笔力,书画家以“有力”的笔法,写出“有力”的线条。
称“力之美”的,有劲、健、遒等,如说遒劲、劲健、刚健、劲拔、劲利、遒举、遒拔、健拔等等。
力的充盈,有气势,有筋骨,于是书有“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又有“笔端金刚杵”、“举重若轻”的说法。
▲  唐代·欧阳询《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前人说运笔忌“描”、忌“涂”、“抹”
描者无力;涂与抹,是用力不得法,或者使气矜力,用力没有矩度。
称赞好的“笔”,常常用“遒劲’二字。“遒劲”一词,包含了两重意思。
《正韵》曰:遒, ''健也,劲也”;《说文》释“迫也”。
用笔之“迫”,可用刘熙载的话作解析:“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此所以戒平直。
讲“留”,讲“涩”,讲“韧”,也是同一个道理。
▲  唐 · 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二、重——“力”是力感, “重”是重感。
所谓“重”,用过去的话,就是能“人纸”,能“出纸”,笔画若刻人缣素,人木三分,又直觉其溢出纸外,精光烂然。
粗实未见其重,肥胖反觉其轻。没有笔力,点画如枯草败叶,随风飘落,满纸草率,一派轻浮。
▲  唐 · 颜真卿  《李玄靖碑》(局部)
厚—— “厚”与“重”是一事物的两种显现:重则厚。厚是指迹厚,味厚。
至通幅,有如一首乐曲,或高或低,或急或缓,或断或连,或有或无,纷至沓来,悠扬成韵,有板眼有节奏,极尽抑扬之妙,味亦厚矣,是为“妙听”。
▲  北宋 · 米芾  《道林诗帖》

米芾《道林诗帖》 纸本 行书 纵30.l厘米 横4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画有力感、厚重感、节奏感等,却不能要求有“立体感”。
“立体感”属于表现的范畴,并非审美要求,即不是线条美的必要条件。
这种力量指线条坚硬而有韧性。篆书中称'玉箸篆’、'铁线篆’,都是指其质感似铁似玉地坚硬。”
▲  明 · 文徵明 《行书五律诗轴》

四、质——用“质感”的概念讨论书画点画,无异又为自己加了一个桎梏理论上的似是而非且无益于实践,一如“立体感”。
现列举有的学者论述质感”的两段话:“笔力就是力量感。
这是说,线条要求有某种“质感”,或者线条会产生某种“质感”。
事实上,存“质”,是中国书画线条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质”与“质感”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 明 · 唐寅  《雨花台感昔诗札》

唐寅《雨花台感昔诗札》 纸本 行书 27.5×3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