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第527篇)

二十世纪,大炮、坦克、导弹的出现,有点让人措手不及。虽然不是每个人亲历战争,但通过视频、图片都能了解:原来一个炸弹居然真的可以毁掉一个城!使劲揉眼睛,掐自己,发现不是梦,这一切都是真的!

人类突然必须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两难选择。

一切好像变得不那么可爱。

残酷、冷血、压抑这些词不断地在脑中徘徊。

西方艺术也陷入两难。

艺术家需要找到发泄口,需要颠覆。

颠覆其实也是毁灭。

颠覆的是权威,毁灭的是压抑。

在这么激荡,叛逆的年代。

人需要找到情感的爆发口。

于是,野兽派马蒂斯、弗拉曼克出现。尤其是马蒂斯,一上来就是在画布上整块单纯的色彩平涂,抛开造型的束缚,一味追求色彩的解放。画面让人激动不已,简直就是失控的野兽。

还有鼎鼎大名毕加索。

艺术家基本分两种,一种就是天才型,不能复制,多变。比如毕加索。

还有一种就是典范型,比如米勒,塞尚。影响了无数艺术家。

创作格尔尼卡便是毕加索的控诉,对战争的控诉。毕加索是绝对的天才,古典绘画基础扎实。格尔尼卡虽然是抽象画,但从里面可以看到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的影子。

但这些都还是架上绘画。刚才说了。艺术家睁眼看着周围的世界变得狂躁、暴虐、冷血。只能通过作品控诉。

当架上绘画不能满足时,艺术家开始寻找新的刺激和表现手法。

于是,杜尚买了个小便器放到展厅。这一举动,打破人们对于艺术的唯美幻想。杜尚丢了个炸弹在人间,便转身离开,才不管带来了什么。

这个小便器就像潘多拉魔盒瞬间被打开。紧接着,各种装置、行为、偶合艺术不断涌现。

最后以大地为媒介。艺术家不再拘泥于室内,也不再拘泥于架上。

艺术已经介入生活的全部。

艺术家在地上留下痕迹,哪怕只是暂时的。雁过留声,生命在当时享受过喜悦,就可以了。

这一切,看似失控。

是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标准衡量。

权威失去了土壤。

只剩下一个概念——概念艺术由此诞生。

艺术好像进入另外的隧道。百花齐放。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作品。

但面对艺术家的“放肆、疯狂”。总是感觉有个什么东西触动你。

我也承认,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理解或者喜欢。但看到艺术家的坚持和热情,依然会激情澎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