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司令违抗军令,指挥3700名战士偷天换日潜伏敌军前沿,创造奇迹

1952年,杨成武回国养病,郑维山调任20兵团代理司令员。金城宽20公里,深9公里,就像是观察哨一样能够看到我军的军事部署情况。战机逐渐明晰,志愿军决定在1953年夏天发起进攻,主攻的任务交给20兵团。美军为首的联合军队在883.7、949.2两块高地防守,美军称之为“密苏里防线”,在望远镜上,郑维山看到高地上遍布灌木和野草,他脑子里构想出了“偷天换日”的计划。

郑维山召集20兵的领导,商量作战策略,他准备用两个军作为两翼保障,两个军正面突击,攻取十字架山阵地。依照计划,三千人需要隐蔽到敌军前沿,等待天黑再发起进攻,战斗完成以后紧急修复工事,补充弹药,再在天亮之后反击敌人的反扑。 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计划,敌人“眼皮子底下”三千人的大潜伏,这在战争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有人怀疑作战方案风险太大,一旦失利责任重大。正在会议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志愿军政委、代司令邓华来电,对郑维山说他建议不要打。

但是郑维山毅然决然说自己决心已定,错了自己负责,他违抗了军令。6月9日深夜到凌晨时分,潜伏的部队来报——我军三千七百人,全部进入潜伏区。到天亮时分,炮兵隔一段时间就向敌军的阵地放冷炮,其实这是掩护草丛中的士兵翻身,放松身体。 到了10日晚上,郑维山下令发起进攻。一时间成千的炮弹呼啸到敌军阵地,敌军以为我方要发起进攻,就钻出掩体来到前沿的阵地,但是他们还来不及钻出坑道就被炮弹击中了。

天亮之后,敌人反扑,我军依靠阵地优势抗击,连续打退数十次重逢。到6月15日晚上,郑维山准备指挥第二梯队推进收复金城,没想到志愿军总部来了命令——“敌方答应了我方的全部条件,停战协议已经签署。”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反击战,志愿军临危受命,指挥员指挥3700人大潜伏,创造了战场上的奇迹。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