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车主白血病, 奥迪害了他们, 还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车友们!挥动你的小手,在文章右下角,猛戳“好看”按钮(那朵菊花)!

跟着大虎悠,回家不迷路!大虎刺秦王!

《毁灭中产的毒汽车: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也都得了白血病》一文在短短48小时内刷爆全网成了这两天内汽车界的最大头条新闻。新闻曝光了关于奥迪车主的集体维权之路的全过程。文章称:6名奥迪车主实名举报奥迪车车内异味存在有毒成分,长期的接触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奥迪有一个“鼻子团队”

这个新闻让大虎悠瞬间惊呆!要知道,奥迪公司引以为傲的优秀技术之一,就是车内气体感官检测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嗅觉灵敏的专业嗅觉检测师对车辆内饰做嗅觉检测。作为德国汽车气味评估统一流程制定的倡导者,奥迪早在1985年就设立了专门的气味研发部门,并在汽车气味领域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奥迪甚至为气味研发部门制定了形象的名字:“鼻子团队”另外素有“中国气味女王”美誉的中国气味图书馆创始人娄楠石也受聘为奥迪提供气味服务。每个车型的内饰使用的约500种部件都要经过鼻子这一测量仪器的分析。奥迪在气味方面采用最严格的标准,也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标尺。鼻子团队的目标并不是生产真正“完全无味”的汽车,而是使客户感到舒适的“中性气味”的汽车。

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标尺的奥迪“鼻子团队”一直以来都是奥迪商业宣传中的重点之一。他们用相关报道证明自己的车辆气味异人无毒无害。原因是有毒有害气体会伴随刺激气味,能被专业嗅觉团队第一时间辨别出来。

鼻子团队闻不出沥青

可这次站在全球巅峰的奥迪嗅觉团队,却在中国失灵了?究竟是个案还是普遍问题?为此大虎悠进一步证实了相关报道的真伪。一番证实后却背后发凉汗毛竖起!因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敢说这6位车主的白血病是否与奥迪内饰的气味有直接关系,但起码可以证实的是:奥迪中国在几年前爆发过大面积的车内刺激气味投诉群体事件!

而事件的起因是奥迪Q5在钣金件内测使用了大面积的沥青阻尼片。平均每台奥迪Q5大约使用了重达20公斤的沥青阻尼片,可是沥青阻尼片又和有毒气体有何关系呢?大虎悠查阅了沥青成分的相关专业资料,资料显示:沥青中苯不溶分BI大约为18%,喹啉不溶分QI为6%左右。当此种沥青进行热处理时,沥青中芳烃分子在热缩聚过程中因化学反应产生氢、甲烷以及水。加热沥青达到70摄氏度时常见气体成分自沥青中溢出。

果然如此!夏季气温在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可达到接近40摄氏度之高,而太阳直射下的金属表面温度最高甚至可以达到90摄氏度。大虎悠曾经表演过黑色车辆夏季暴晒一天后直接点烟的。在此高温作用下,沥青能释放苯、苯并吡等有毒气体(沥青、苯、苯并芘、甲醛被国际癌症中心列为一类致癌物)。

奥迪早有“前科”

奥迪Q5由于刺激性气味的投诉量之多,甚至一度上了央视新闻的特别节目,以《豪车里的怪味》、《豪车里的怪味后续:“沥青阻尼片”到底来自哪?》为题经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上半年,深圳消委会对23辆国产奥迪Q5进行检测:甲醛超标率达91%!事后一汽奥迪方面宣布召回。

虽然“深圳事件”暂时平息了车主的怒火,但另一则信息却爆出更深层问题:深圳消委会虽然检测出奥迪Q5车内甲醛超标,但此结论却没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因为我国于2012年3月1日实施的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仅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因此深圳消委会为此专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

老外欺负国人,还是国人坑国人?

事情发展到这里,大虎悠再次的陷入深思。一汽奥迪车内阻尼片遇高温溢出有毒有害气体,甚至与引发车主白血病有关。而德国奥迪的情况又是如何?一大群“鼻子团队”努力的工作,消除了此类隐患?那么为何受伤的总是中国车主?为何中国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出台硬性的相关法律?中国车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鼻子团队”和“中国气味女王”又去了哪里??

是奥迪“坑爹”?还是我们国人自己的问题?事实上之前的一篇文章也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为何卖给美国的同型号车比中国版的更安全?》,为何同型号的车,中国版本缺少某些安全防护件?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

中国法律法规是中国人自己制定的,外国企业来华之后执行的也是中国法律。事实上我们能在很多场合遇到“出口品质检标准远高于国内销售品”的情况。当年香港毒牛奶事件中,X牛集团负责人声称“出口到香港的奶制品质检标准高于内陆供货的10倍”不就深深的刺痛了国人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