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诊断和编码上报思路
目前,我们在编码统一化、规范化、同质化方面短板明显,这可能成为DRG付费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小伙伴们日常解决编码问题时,一靠“问”,二靠“悟”,而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来源,这也是导致我们对编码理解不同的主要原因。
老徐觉得,“一切从文件出发”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之一。我们编码时力争做到每个选择都有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指南,可以是文件,但不能是培训课件或是口口相传。
老徐抛砖引玉,参考《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试行)》等权威性资料总结一下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编码上报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备注1:关于疑似诊断,有如下规则,请酌情参考。
《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试行)》
1. 当有明确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的疑似诊断时,优先选择明确的临床症状做主要诊断。疑似的诊断作为其他诊断。
2. 如果以某个疑似的诊断住院,出院时诊断仍为“疑似”的不确定诊断,选择该疑似诊断作为主要诊断,编码时应按照确定的诊断进行编码。
美国《ICD -10-CM Official Guidelines for Coding and Reporting》

翻译:出院诊断为不确定情况时,按照确定诊断编码。该规则的基础是这一不确定情况的诊断性检查、进一步诊疗计划以及初步治疗方案与确定情况高度一致。
民间传统说法
疑似恶性肿瘤需确诊,出院时仍未确诊,诊断编码可为肿物、占位、指标异常、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不可以疑似按确诊进行编码。
备注2:在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恶性肿瘤,不以恶性肿瘤作主要诊断。如果未增加医疗消耗,甚至连其他诊断都不能填报。
《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试行)》
1. 当住院治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时,恶性肿瘤才有可能成为主要诊断。
2. “其他诊断”是指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患者医疗过程产生影响的其他情况:需要临床评估、需要治疗、需要诊断性操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和/或监测。
澳大利亚《Clinical coding guidelines: Malignant neoplasms》

翻译:意外发现恶性肿瘤无需编码。
焦建军主任口述
“某检查异常,如果只是搂草打兔子捎带手发现的,没有任何额外的医疗资源消耗,不能编码上报”。
名词解释:搂草打兔子
在割草的过程中,草丛中蹿出一只野兔,顺手把兔子打死了,寓意为做一件事顺便无意地做成了另外一件事。

感谢王伟老师、陈原老师(以姓氏笔画为序)对本文给予的帮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