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刘亚朝:《老岳家蒸肉馆》
说起老昆明的老馆子及其招牌菜,还有这样一些,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护国饭店和它的“四大名菜”。1920年滇菜大师阎炳奎开创了“海棠春”酒楼,该酒楼在民国时期是昆明最高端、最出名的滇味宴席大酒楼。1954年海棠春成为云南第一家公共食堂国营饭店。1983年更名为护国饭店,1998年因城市改造被拆除,老字号的护国饭店淡出了昆明餐饮市场。当年,护国饭店的排骨汤、红烧肉、青辣子炒剁肉、粉蒸肉是老昆明人津津乐道的四大当家名菜,卖得最好。那时候的护国饭店,熬汤的汤桶直径都有一米五六,蒸肉、蒸烧卖、蒸包子馒头的蒸笼码得比人高。
“福顺居”的山东烧鸡。山东烧鸡的原创人李子育系山东德州人,抗日战争时期携家带口逃难到昆明,在晓东街附近摆了一个专卖山东烧鸡的小摊,生意十分兴隆。1956年公私合营后,李子育分到福顺居工作,专门从事卤菜制作。当年,由于“福顺居”是昆明市的甲级直属店,上级特批了粮食和肉类经营,每套饭菜收4元人民币外加4市两粮票,品种有红烧肉、串荤、金勾炒白菜各一小盘,4个花卷或馒头,加一碗汤。当时一般人的月收入也就是30多元,每月的伙食费只有9元人民币,4元钱相当于半个月的伙食费,但还是有人来消费解馋。
“映江楼”的牛肉冷片。这家清真饭馆原位于老昆明城的盘龙江畔、珠玑街口。老昆明人每每走过此地,总能被里面飘出的牛肉香味吸引。映江楼的牛肉冷片酥软不碎,吃到嘴里是“沙”的,醮点芝麻酱,别具滋味;清汤牛肉汤清不腻,牛肉味美。“映江楼”诞生于1937年,楼的样子就像古箭楼,面积不大,也就二层,飞檐斗拱,黑底金字的“映江楼”牌匾悬挂在门头,当时是昆明最有名的清真饭店之一。
永芳园的烤鸭。上面这张是抗战时来昆的美国军医米勒特拍摄的永芳园彩色照片。在当时的昆明,永芳园是一家有名的烤鸭店,位置大致在今天金碧广场,很多老昆明人至今还对这家烤鸭店记忆犹新。照片中站在门前吆喝的老人即为永芳园创始者刘永芳。
此外,老昆明人至今还对许多有名的小吃馆和招牌煮品如数家珍,比如:
上海面馆的阳春面。这家面馆原在东风西路上,是1965年从上海整店迁到昆明的“上海饭店”小吃部,卖的冬菜面、阳春面、大排面、馄饨都是地道的“上海味道”,大受昆明市民和上海移民欢迎。“阳春面”是上海一种特有的面条,虽然有着好听的名字,实际上也就是一碗清水面条加上几粒葱花。1990年代以前,这碗“阳春面”让上海饭店在昆明出尽了风头。那个年代的人,虽然都渴望着吃大排面和馄饨一类的“荤食”,但几分钱一碗的阳春面价廉物美,是普通人的不二选择。1999年后,东风西路街道改扩建,上海面馆永远消失了。
端仕街的小锅卤饵块。创制于民国中期,出自玉溪人翟永安所开设的永顺园。当年的“永顺园”有两间铺面,外间兼做厨房,使用的是清一色的红铜小锅,饵块全是官渡大饵块。
胜利煮品店的肠旺米线。正义路庆云街口新开的“胜利煮品店”也卖肠旺米线等煮品。开业时,由服务员把米线端上桌,打破了昆明吃米线煮品都是自己去端的惯例,赢来掌声一片,一时间食客爆满。随着昆明旧城改造的推进,“胜利煮品店”总店被拆,分店也纷纷倒台。说到这些老店铺,如今只有百年老店“建新园”风采依旧,吸引着昆明人恋恋不忘地排队去吃老昆明记忆中的老味道。
建新园的脆旺米线。1906年,昆明市宝善街一栋砖木结构的楼房铺面开了家“三合春”煮品店。1956年,“三合春”与另一家经营煮品的私营小店“建新园”合并,定名为“建新园”,取其“建设新生的餐饮之园”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