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拾遗:老昆明的老岳家蒸肉馆

长春路没拆之前,
一路上有好几家老馆子。
 
而在它中段
有一家馆子,
原来没有名称。
因他家的粉蒸肉最有名,
老板姓岳,
吃客们便叫它
老岳家蒸肉馆。
 
后来大约是因为
没有个名称不方便,
才取了个很正式的名字,
叫“鼎新饭店”。
 
他家随着时代变迁,
也曾一度买过烧鸭、过桥米线、
还有带菜饭什么的。
但最让老昆明人难忘的,
还是那些热气腾腾、
香味扑鼻的各类
粉蒸肉菜
......
欢迎收听wei读新一季
——《昆明往事拾遗》:
详细内容,请点击下面光标收听:

收听提示:

刘亚朝:《老岳家蒸肉馆》

老岳家的招牌菜是粉蒸肉

现在的昆明人是这样卖粉蒸肉的

说起老昆明的老馆子及其招牌菜,还有这样一些,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护国饭店和它的“四大名菜”。1920年滇菜大师阎炳奎开创了“海棠春”酒楼,该酒楼在民国时期是昆明最高端、最出名的滇味宴席大酒楼。1954年海棠春成为云南第一家公共食堂国营饭店。1983年更名为护国饭店,1998年因城市改造被拆除,老字号的护国饭店淡出了昆明餐饮市场。当年,护国饭店的排骨汤、红烧肉、青辣子炒剁肉、粉蒸肉是老昆明人津津乐道的四大当家名菜,卖得最好。那时候的护国饭店,熬汤的汤桶直径都有一米五六,蒸肉、蒸烧卖、蒸包子馒头的蒸笼码得比人高。

“福顺居”的山东烧鸡。山东烧鸡的原创人李子育系山东德州人,抗日战争时期携家带口逃难到昆明,在晓东街附近摆了一个专卖山东烧鸡的小摊,生意十分兴隆。1956年公私合营后,李子育分到福顺居工作,专门从事卤菜制作。当年,由于“福顺居”是昆明市的甲级直属店,上级特批了粮食和肉类经营,每套饭菜收4元人民币外加4市两粮票,品种有红烧肉、串荤、金勾炒白菜各一小盘,4个花卷或馒头,加一碗汤。当时一般人的月收入也就是30多元,每月的伙食费只有9元人民币,4元钱相当于半个月的伙食费,但还是有人来消费解馋。
“映江楼”的牛肉冷片。这家清真饭馆原位于老昆明城的盘龙江畔、珠玑街口。老昆明人每每走过此地,总能被里面飘出的牛肉香味吸引。映江楼的牛肉冷片酥软不碎,吃到嘴里是“沙”的,醮点芝麻酱,别具滋味;清汤牛肉汤清不腻,牛肉味美。“映江楼”诞生于1937年,楼的样子就像古箭楼,面积不大,也就二层,飞檐斗拱,黑底金字的“映江楼”牌匾悬挂在门头,当时是昆明最有名的清真饭店之一。
永芳园的烤鸭。上面这张是抗战时来昆的美国军医米勒特拍摄的永芳园彩色照片。在当时的昆明,永芳园是一家有名的烤鸭店,位置大致在今天金碧广场,很多老昆明人至今还对这家烤鸭店记忆犹新。照片中站在门前吆喝的老人即为永芳园创始者刘永芳。

此外,老昆明人至今还对许多有名的小吃馆和招牌煮品如数家珍,比如:


上海面馆的阳春面。这家面馆原在东风西路上,是1965年从上海整店迁到昆明的“上海饭店”小吃部,卖的冬菜面、阳春面、大排面、馄饨都是地道的“上海味道”,大受昆明市民和上海移民欢迎。“阳春面”是上海一种特有的面条,虽然有着好听的名字,实际上也就是一碗清水面条加上几粒葱花。1990年代以前,这碗“阳春面”让上海饭店在昆明出尽了风头。那个年代的人,虽然都渴望着吃大排面和馄饨一类的“荤食”,但几分钱一碗的阳春面价廉物美,是普通人的不二选择。1999年后,东风西路街道改扩建,上海面馆永远消失了。

端仕街的小锅卤饵块。创制于民国中期,出自玉溪人翟永安所开设的永顺园。当年的“永顺园”有两间铺面,外间兼做厨房,使用的是清一色的红铜小锅,饵块全是官渡大饵块。
胜利煮品店的肠旺米线。正义路庆云街口新开的“胜利煮品店”也卖肠旺米线等煮品。开业时,由服务员把米线端上桌,打破了昆明吃米线煮品都是自己去端的惯例,赢来掌声一片,一时间食客爆满。随着昆明旧城改造的推进,“胜利煮品店”总店被拆,分店也纷纷倒台。
说到这些老店铺,如今只有百年老店“建新园”风采依旧,
吸引着昆明人恋恋不忘地排队去吃老昆明记忆中的老味道。

建新园的脆旺米线。1906年,昆明市宝善街一栋砖木结构的楼房铺面开了家“三合春”煮品店。1956年,“三合春”与另一家经营煮品的私营小店“建新园”合并,定名为“建新园”,取其“建设新生的餐饮之园”的意蕴。
(0)

相关推荐

  • 徐州有个“两来风”

    "两来风"是徐州的早点名店,以辣汤名闻遐迩. 据记载,徐州的辣汤起源于宋代,因黄河"夺泗入淮",鳝鱼随水泛滥,捕不胜捕,徐州人则以鳝鱼为主料,辅助以姜丝.胡椒等 ...

  • 往事拾遗:老昆明的早点铺:云香斋

    别以为老昆明的早点, 只有米线饵块什么的.   老昆明人一大早, 除了去米线馆, 其实, 也不时地会走在 去包子油条铺的路上.   云香斋, 就是这样一家早点铺. 除了包子油条, 还有能起皮的豆浆, ...

  • 往事拾遗:老昆明的早点铺:德发园

    说起过去老昆明人 吃早点的食馆, 有名气的有好几家. 比如, 玉和园的杂酱饵块: 端仕街的小锅米线和卤饵块: 护国路聚兴园的红烧牛肉面: 象眼街的烧饵块: 长春路云香斋的 豆浆油条菜馅包子: 长春路中 ...

  • 往事拾遗:老昆明的集市

    老昆明城 商业的历史很悠远. 从元代马可波罗看到的 "壮丽的大城" 直到明清时期, 昆明商业的中心区 大都在三市街一带. 一般都有固定的店铺店主, 有固定的招牌.货物.   店铺之 ...

  • 老昆明的女人:母亲往事

    苦荞不苦么吃得呢, 槟榔不苦么嚼得呢, 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啊. 女人不克(去)吃苦么, 日子过不甜呢...... 这是云南高原女人的写照.   作为高原女人一部分的 老昆明女人们, 保存了高原女性的 质 ...

  • 昆明拾遗:老昆明的谚谣、酒吉令和调子

    昆明人之传统文化习性, 按照明人冯时可的说法, 是"人多恬退,鸿鹄之举无心", 又不善理财. 至于文士, 则"多秀颖,素重名义, 民性纯良,不好争讼", &qu ...

  • 玉带河上烧猪桥:变迁与消逝,见证了老昆明太多被忘却的陈年往事

    一座大俗的桥,见证了老昆明不凡的往事 昆明曾经是高原水城,但在如今的昆明城中,流淌的河已经不多了. 特别是市中心,除了穿城而过的母亲河盘龙江外,也只有位于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旁边一条不起眼的 ...

  • 往事:老昆明的洋货

    洋货就是旧时乘轮船 从外国漂洋过海 运到中国来的进口货.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 交通不便, 洋货来得比较晚.   但自从滇越铁路通车后, 洋货开始大量涌入, 有许多洋货 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必 ...

  • 往事:老昆明的出行工具

    旧时的老昆明人 人力车是主要的出行工具, 有时也雇驮马, 官宦人家则有自备轿. 后来有了三轮车, 又有了公共汽车.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也仅有辆进城的公车, 还没有奢侈品商店. 柏油路跃过山坡, ...

  • 铁峰庵往事:一段老昆明风水传说,一场老昆明明末浩劫

    铁峰庵的"灵兽"? 每当打开网络搜索输入"昆明铁峰庵",看到介绍的时候,相信有太多的人都会仰慕不已. 铁峰庵寺门,气势不恢弘,但有种沧桑感 因为历史记载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