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人本立场的教育信仰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成了教师,虽不认为很光荣,也不觉得多么委屈。和很多同事对比,算是非常喜爱教育这份事业。其实,那时的热爱,只限于教师这个角色上,很喜欢做个好的语文教师。2014年,在我出版的散文集后序里,曾大言不惭地说“读书、教书、写书”是我生活中的主要工作,也是我最喜欢的三件事。
十年讲台之后,我进入机关工作,告别了教书的“教师”角色。但一直关注教师,关注教学。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教育认知也更加理性,更加客观。这么多年,每当想起十年教学生活,常常为自己不当的教学方式而后悔,为自己对教育的懈怠、对学生的轻视心怀愧疚。机关工作性质,更加注重对教育政策、理念的研读上,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把目光从学科教学转移到对教育的全面思考上。以前最喜欢看的报刊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时报》很快转移到《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上,有几年时间,我把单位订阅的《人民教育》《上海教育》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单位的书架上,时时翻阅,并做了很多读书笔记。
我喜欢读书,有时把读书当作消遣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机关工作顺手之后,我就开始对教育进行追问。什么是教育?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教育从哪里来?未来的教育应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疑问,我系统地阅读了国内外教育的著作,对教育的来龙去脉做了系统的思考。受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的启发,大约六年前,我自己也整理了一套关于教育的文稿,约有五万字,起名为“我理想中的教育”。
2015年,科室调整,专心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这是个单一的工作,在很多人的眼里也是个清闲的工作。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读了一些书,安静地对身边的教育进行了重新审视。做教育科研,我认为首先自己得成为行家里手,这几年来,我也做了几个课题,虽然研究得不算透彻,但是,每个课题的选题、立项、研究、结项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顺风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匆匆,甚至忘却具体做了些什么。前几天,回过头来看这几个课题,发现有很多惊人的相似点。
我做过关于区域教育的思考,《用本真教育点亮学生未来》,提出了何为“本真教育”的理念,教育要回归根本,要对教育进行终极追问,把教育定位为启迪人的灵魂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上来。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我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位学生都站在最中央。这篇课题被评为郑州市一等奖,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其实,这个课题让我更加确认为,教育关键在于“立人”,根本也在于“立人”。
2015年,基于校长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立了个课题《农村学校校长的职业理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这个课题获得郑州市重点课题一等奖。在这个课题中,我提出要重视校长的职业理想教育,在校长选拔、任用、培养和评价中,多关注职业理想的构建和重塑。现在,回头看这个课题,我在关注校长的教育情怀,校长应该以人为本。
2016年,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我立了个课题《人本视角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也是个重点课题。遗憾的是,因为偏离一线,长期在机关工作,在研究中还是偏重于理论研究,而轻视了教师的声音。在这个课题研究中,对“人本主义”,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认知到“己立而立人”,教师“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研究报告中,我提出学校要把教师当作人,教师也要把自己“当作人”,只有“当作人”,才能“成为人”;只有“成为人”,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培育出大写的、面向未来的人。这个课题被评为郑州市二等奖。现在,回看这个课题,我更加关注以“人本视角”下看待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7年底,在省级课题立项中,我还主持了一项关于具体教学研究的课题,《农村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教学研究》,我想把自己的研究视角迁移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来。这个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其实,我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才会发生。这个课题已结项。我撰写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也在语文专业期刊上发表。回看这个课题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和细节中,更加关注“人”的主动性。
这几年来,我主持的课题还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是关注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事课题研究,没有刻意,也不在乎所得的名利。
在课题研究中,也没有太深的介入。因为经验不足,对于基层深入不够,课题研究也没有得出太优秀的成果。
但是,今天把这些课题收集起来,进行回看。却惊人地发现:近四年来,我所从事的课题研究,几乎都在围绕着“人”来做文章。在多年的学习、读书、经历中,我渐渐发现:在渐渐地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也就是说,在我的思维深处,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视角。
蓦然回首,我对教育的理解渐渐深入,从而形成了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张。我想把自己的教育理解,暂时粗浅地定义为“人本立场的教育信仰”。
学生要把成人作为最终的目标。孔子说过“君子不器”,学习不仅仅是获取固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自己的情感和大爱。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现在,我们提出“核心素养”,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学校的学习,为自己的一生奠基,长大以后,才可能做一个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人!
教师要以人为本。教师的以人为本,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大写的“人”,然后,才能培育出大写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如此,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关切。在评价教师时,要“把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摘自《北京十一中学行动纲领》)
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校长如何对待教师,教师就会如何对待眼前的学生。作为校长,一定要有人文情怀,努力做教师的教师,学会尊重、信赖、呵护、培育学校的教师,把每个教师都当作独一无二的人,如此,才会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戴。也只有学校把教育教学作为中心,重视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才会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最后,也希望社会和教育管理者尊重教育,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就学校教育来说,只有社会尊重校长,选拨和任用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充分发挥校长的办学能动性,才会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这样,学校才会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优秀人才,才会以具大的正能量影响社会,从而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如此,社会也就成了一个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