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雨秋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自汉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在我自小的认识里,
元宵节一直是最盛大的节日,没有之一。
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的时候里,
每到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走出家门,
小孩儿就自提着小灯笼,
大多是简易的纸糊的灯,
在泉州有个小小的迷信的说法是:
元宵的灯,要在元宵里因意外而着火,
那就是大吉利——红红火火;
而若是毫发无伤地“珍藏”到明年,
则这一年就不会顺当。
故此,用模具做成的塑料灯笼,
尽管用各种动物造型来招徕小孩,
但满大街最多的仍是蜡烛灯笼。

小时候,留在我记忆中最深的一件事:
有一年的元宵节,一家人去游灯,
在钟楼(泉州东西街交汇处)花灯最集中的地方,
我与家人走散了。
和家人走失的那一刻,几以为是世界末日了。
那时,个小,一抬头,全是闪闪烁烁的灯,
四周全是人的胳膊啊腿啊,
内心惶急到眼泪快掉出来,
小小的人儿被人流裹着往我看不清的地方而去。
我用小手挤着身前,
想挤出一条道来,
却总被流动的人墙一次次地推开。
至今想来,
那个时刻的心情仍历历在目,不能淡怀。

又有一年,
我在人山人海中挣扎着“赏灯”时,
竟意外地邂逅了一位老同学,
两人自小学毕业后,就几乎未见过面,
听闻他考到了北京的高校,更是见不着了。
不想,在这样的日子里,
竟是用“撞肩”的方式再见,
那一刻,二人都极兴奋地拥抱了一起,
这却是我的人生中第一回这样去拥抱一个人,
心情极是高兴!
二人在满大街的灯笼下,交换了通信地址,
这一通信,竟又成全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北行。

又有一年,
正月十五,适逢出差在杭州,
一人独去武林广场,
看着十数盏放在地上的约有一人高的彩灯,
哑然间就想起泉州每年元宵的花车踩街。
那万人空巷的场景,
真是应了那句:摩肩接踵,呵气成云。
甚至花车所经的道路两旁的刺桐树上都坐满了人。
那种盛况,唯有
古龙描写的慕容世家姐妹和花无缺竞技的那一场方能比拟。

思量着在异乡的日子,
“每到佳节倍思亲”,独有元宵分外真。
不仅是烟花,不仅是灯笼,
不仅是和兄弟亲友们去观灯踩街,
还有一种渗到骨子里的闽南人的特性。
元宵
——雨秋
独守清宵灯烛短,
别来最忆是元宵。
一春从此开新日,
大道自来阔步高。
浪子未曾别旧意,
游云何有怨离桥。
浮生犹待识归路,
魂梦逐舟七月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