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5岁牺牲,被日军用搓板活剐没吭一声,58年后事迹为人所知

1947年2月,延安各界慰问团在山西省文水县慰问演出,慰问团领导在《晋绥日报》上看到刘胡兰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他将刘胡兰的事迹向党中央报告并建议毛主席为其题词。

毛主席听了报告后,被刘胡兰的对敌斗争事迹深深感动,同意了为其题词的要求,1947年3月26日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从此,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广为人知,遗憾的是这次题词的文稿不慎遗失。

1950年12月,毛主席在山西共青团的邀请下,再次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短暂一生的最大褒扬,同时她成为家乡文水县云周西村的骄傲,因为毛主席的题词,刘胡兰在中国家喻户晓,并被后人铭记缅怀。

刘胡兰及毛主席题词

刘胡兰生逢乱世是最大的不幸,生命朝不保夕;刘胡兰英勇牺牲被伟人题词又是幸运的,事迹青史留名。她1947年1月12日被捕牺牲时年仅15岁,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最后主动躺倒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所以,有人说她是年龄最小的女烈士。实际上,在残酷异常的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成千上万,许多人成了无名烈士,甚至有的人的悲壮超乎想象,事迹却鲜为人知,这些人也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少儿英雄”张晶麟,她1941年牺牲在抗日活动中,牺牲的时候也是15岁,牺牲前在日军的监狱中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几十种酷刑,最后被日军用搓板剥皮活剐后杀害。

她的革命精神与刘胡兰一样永垂不朽,但她的悲壮更让人缅怀不已!

油画《张晶麟》作者冯太祥

英勇少年,壮烈为国

张晶麟1926年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俚岛区峨石乡,自幼就是泡着苦水长大。她2个月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最后在乡邻的帮助下才得以安葬。母亲一个人将她艰难拉扯长大,两人相依为命,为了让她有出息,母亲供她读书识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张晶麟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一贫如洗的家庭环境也造就了她倔强、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她年纪虽小,但是大是大非面前分得清,爱憎分明,骨子里就同情穷苦百姓,对土豪劣绅和侵略者的恶行是恨之入骨。

1938年,党的革命活动发展到峨石乡下辖的村落,并在青安屯村建立了地下联络站,并在1940年成立了抗日救亡组织。日军很快得知消息,1940年2月对村里进行了大扫荡,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大屠杀。

荣成特校和观海路幼儿园到张晶麟故居重温入党誓词

年幼的张晶麟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亲历了这场从天而降的浩劫,村里几乎是家家“死人”,户户被抢,人人都成了被害者,她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她自己找到党组织要求参加抗日活动,起初党组织觉得她太小没有答应,奈何禁不住她三番五次的恳请,最后同意了她的请求,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晶麟1940年2月份加入妇女救国会后,主要的工作就是送情报,站岗、放哨,缝衣做鞋支援前线,年纪虽小,做事却毫不含糊,并积极要求进步。1941年4月,她成为了乡自卫团团部的一名干事,从此成为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革命就有流血牺牲。战争的残酷就在于它毫不在乎你是女人还是男人,也不在乎你是儿童还是成人,危险时刻都会降临,牺牲随时都会发生,战争吞噬生命的时候也不讲究什么人性、人权,敌我双方唯一的目标就是胜利。

1941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张晶麟在和战士们计划秘密拆除日伪军在村里正在建设的据点,却被叛徒泄密,他们在拆除据点的时候,被事先埋伏的敌军包围抓捕。

日伪军审讯张晶麟的时候,觉得她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只要严加审讯,肯定能让她屈服。但敌人看走了眼,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张晶麟就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失去耐心和面子的日伪军恼羞成怒,他们决定对张晶麟施加酷刑:鞭打、吊拷、老虎凳、钉指(趾)头、烙铁、灌辣椒水、摇电话机、竹筷夹手指,手榴弹壳敲指甲、刺肋骨、压杠子、用香头烫,用烧得似红不红的烙铁烙身子,用纸烧脚掌等十几种。

张晶麟被敌人折磨得遍体鳞伤,但是丝毫没有害怕退缩。参加审讯的日伪军未从一个小女孩嘴里得到任何情报,也不能让她屈服,他们被上级骂得狗血喷头,此时一个汉奸伪军出主意说:那些酷刑不顶用,我们给她用“轻刑”折磨她,欺辱她,不信治不了她。

日军采用了这个汉奸的建议:脱光衣服,使用搓板从胸部开始搓肉,活剐全身。倔强而坚强的张晶麟咬紧牙关,始终没吭一声。这让毫无人性的敌人都为之胆寒:这种酷刑连七尺男儿都不一定能受得了,一个15岁的女孩子却有如此铁骨!

无奈之下的日伪军在折磨张晶麟几天后,1941年农历八月初一将奄奄一息的她拉到虎础寺砍头杀害,并将她的头颅挂在村头示众,张晶麟被砍下头后,眼睛始终圆睁,死不瞑目!

结语

歌曲《真心英雄》有句歌词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民族更是如此。我们的国旗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寓意就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她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并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亿万后人不再遭受她们的苦难。

张晶麟牺牲后,由于特殊原因,她的事迹淹没在历史尘埃里鲜为人知。58年之后,曾和张晶麟一起战斗过的老兵王文正在观看电影《刘胡兰》时,想起了这位少儿英雄有感而发,他将张晶麟的事迹写成一篇回忆录寄往新闻单位,《威海日报》的记者将张晶麟的事迹再度进行深度挖掘整理报道出来,这位小英雄的抗日事迹才为人所知。如今,荣成市当地政府已经加大了张晶麟事迹的宣传,号召全市人民向她学习。

张晶麟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的名字更值得我们永世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