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下岗潮:一刀切式的全部下岗,当...
90年代的下岗潮:一刀切式的全部下岗,当时私营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要想找份工作真的是太难了!没亲身经历过是体会不到的。以下是两位粉丝的亲身经历:
1
我妈是轴承厂的检验员,又红又专的那种,下岗那天,她特别生气,拿了一盒工业用的红宝石回来(人造红宝石小圆片,后来证明并不值两个卵钱),这就是最大的反抗了。
据我妈说她本来是不用下岗的,因为她的技术简直可以抵一台仪器了,但整个厂都没有了,新的老板对轴承也不感什么兴趣,所以下岗下到最后一轮,她还是得走。。。(后来厂子一直荒着,城市发展很快,那里变市中心了,老板把地卖了,说是当时一千多万买的厂,卖地卖了八九个亿来着)。
这件事对我妈和我的打击都特别大,虽然当时下岗工人的子女遍地走,也不差我一个,不过当时人小,脸皮也薄,学校攀比得厉害,内心还是感到自卑的。
我妈可怜兮兮的天天骑自行车出去找工作,又要我加倍努力(这件事对我的负面影响特别大,因为我本来就挺努力的,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巨大的心理包袱,压得我整个初高中阶段都喘不过气来,本来排十几名的,反而退步到二三十去了,当时自己也不懂什么自我疏导,整个就是靠自己熬过来的)。
我妈也特别可怜,打了很多很辛苦的临时工,在衣服店、超市领着最微薄的工资,一站就是一整天。。。吃了十年左右的苦头,后来国家经济好起来,才算完。
我是特别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所以当时的这个做法,我心里一直在反思,就是这个锅,是不是被转嫁的,是不是一定得由工人背?
(网友小马哥供稿)
2
我爸不是下岗,而是公司破产直接失业。
90年代初,我爸就担任当时红火一时的某个企业局某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他经常晚上饭局喝到烂醉回家。到单位上下班都是车接车送,周末都是陪客钓鱼的局。逢年过节家里人来人往,一堆节日礼物,他会盘算着把收到的礼品,转手送给他需要联络感情的朋友。记住不同名字的叔叔阿姨们一度是我的小困扰。
我那时一直对我爸那种社会气息、说话交朋友的方式有些反感,但还是喜欢在同学里显摆一下小优越感。我妈当时还是个小公务员,相对性格要稳健些,也会看不惯我爸的某些作为。
可是某企业局这种过时产物,必然在改革洪流里淘汰死掉。
我爸自然就失业了,据我爸说其实他有机会趁着当年管理相对混乱,混进公务员体系,到偏僻一点的乡镇任小职务之类的(我不太肯定,觉得有水分)。但他没有,死守了企业局这块他认为的肥肉,维持那几年的表面风光。
当他的大厦突然倒塌,表面朋友散去,有些朋友自己碰上危机也面临失业,有些朋友看你失势自然爱搭不理,有些朋友搭把手和我爸一起做点关系生意,当面对关系企业也都破产了,二三十万的烂帐,求爹爹告奶奶收不回。
我爸就彻底颓了,在家里憋着喝闷酒,家里冷冷清清,没了往日的风景,并且性格越来越怪,爱在家里发无名火了。我爸发明了一套的奇怪逻辑,比如做生意都是亏钱的,只有靠关系的政府生意才挣钱,比如最好还是公务员,稳定又体面,在此之前我爸不太看得上我妈一个小公务员。
直到现在我爸年过60,从三十几岁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在家当主夫多年,家里家外是要挨白眼的,内心憋屈可想而知。
2010年过后,我妈在单位担任一个局级副职领导、非实权领导、配盘领导、靠边领导。。。反正就是那种我说不太清楚,你们懂就行。家里又热闹了起来,这个局那个局的叔叔阿姨,经常走动。这直到我妈退休,我父母家里也就又消停了下来。
我的回答是想说那次下岗潮里不只有一线工人,也有一些在国企工矿里小有所成的小领导等等等等。也被时代洪流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我爸的原先的那个朋友圈里,那些表面朋友有开个小网吧过小日子的,有买大货车跑长途货运的,有干回专业当会计师过得相当不错的,有开发小楼盘因涉黑进去的,有混进体制当了行长的。这些人算得上那时国企工矿比较有能力的,下岗失业就各凭本事呗。
(网友侃大山供稿)
下岗职工难,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摸索期,也是有益的尝试,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牺牲局部利益,保障了中国的整体发展,才有今天的世界第二和未来的完美复兴。
受苦了,下岗职工们!五一节快乐!相信不远未来会有相应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