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三招教你降低家人间那些过高的心理预期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总是会对对方抱有单方面的心理预期,如果对方的行为没有达到你的心理预期,很大可能就会触发你的负面情绪,甚至引起两个人吵闹。
今天老师整理了咨询过的三个典型案例来给大家讲讲家人间过高的心理预期。
案例一
翠翠与丈夫阿强 结婚纪念日
在结婚纪念日那天翠翠满怀期待丈夫阿强会给她一个浪漫的惊喜,但是那天正好阿强公司有事,加班到很晚。
虽然他心里记着,但是时间那么晚了,她们也没有办法找个地方去庆祝了,回家两人洗漱完之后,翠翠期待丈夫能够哄哄她,抱抱安慰下她,但是丈夫到头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翠翠气哄哄地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阿强不解地问怎么了,问了半天才知道妻子还在为昨天的结婚纪念日生气呢。
阿强解释说:“昨天临时项目上有急事,昨晚下班很晚,真的太累了,所以就睡着了。”翠翠听不进去丈夫的解释,跑去闺蜜家住了。
闺蜜劝说翠翠理解下阿强,毕竟加班这事也不是他自己能够选择和控制的。但翠翠说:“结婚纪念日一年就一天,凭什么我要理解他,我理解他 ,谁来理解我的期待呢?你知道吗?那种失望太难受了,我真是气死了,为什么要嫁给他,他根本就没有把纪念日这事放在心上。”
她自己越想越气,阿强打的电话也不接,第二天阿强不不打电话了,两人陷入了冷战状态。
因为翠翠内心非常重视结婚纪念日,他觉得丈夫肯定也是,所以她对丈夫和这一天都抱有非常高的心理预期。
然而意外总是猝不及防,丈夫的临时加班导致他完全没有达到她的期待,所以这触发了翠翠极大的负面情绪。丈夫不懂翠翠的心理预期,从而无法理解翠翠内心的失落感。
阿强的心理预期是“我加班这么辛苦,妻子应该能够体谅,不会生我的气,我又不是故意的”。所以翠翠的离家出走也是阿强预期之外的事情。所以当他打了一天电话被拒之后,阿强也生气了。
两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是合理的,对方才是莫名奇妙,不合理,没有到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人。
很多人都会说对方结婚之后变了,其实很可能是他们并没有变,只是我们对对方的要求和心理预期更高了,这种预期和要求不仅仅是感情,还包括物质、精神层面等其它内容,一旦对方没有达到所谓的我们心理预期中的样子,我们就很难接受。
案例二
倩文与婆婆 带孩子
倩文与丈夫结婚2年,去年生了孩子,之前倩文和婆婆的关系还可以,但是自从生孩子之后两人关系一直不对付,原因是因为婆婆没有帮她带孩子,而是去帮着小姑子带孩子了。
倩文心里不平衡,觉得不公平,于是经常性地对别人说:“现在她不帮我带孩子,以后她也别指望我给她养老,让她女儿给她养老吧”。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被传到了婆婆的耳朵里面,婆婆非常生气,在儿子面前各种责骂儿媳妇,并且当面指责儿媳妇不孝顺,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小姑子和倩文丈夫夹在中间,非常难处理,不知道该怎么办?
倩文对婆婆的心理预期是:“婆婆应该帮自己带孩子,毕竟这是孙子。”但是在婆婆看来她并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抚养第三代,这是儿子和儿媳自己的责任。她想帮谁带孩子那是她的自由。
而婆婆对倩文的心理预期是:“作为儿媳,你应该对我尽孝。”所以当她听到儿媳说 不带孩子就不养老的言论时,她非常难以接受。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倩文和婆婆都越界了,两个人都对对方产生了过高的心理预期。婆婆没有责任抚养第三代,除非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孩子的父母)没有抚养能力,所以倩文的这种理所当然的心理预期实际上越界的。
其次婆婆虽然可以选择自己不帮媳妇带孩子,但是她并不能不允许媳妇的发表言论和发泄情绪,毕竟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和情绪的自由。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心理预期是否合理呢?这需要我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客观的衡量,而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心理想法和情绪去判断。
如“婆婆应该帮我带孩子”这个预期原本是不合理的,但是在部分特定的条件环境下,也有可能是合理的。比如爱琴和丈夫两人在大城市拼搏奋斗,房子也不大,公公婆婆一起都来城里养老,他们住在一起,为父母提供全部的衣食住行,爱琴必须工作和丈夫一起养家。
所以这种时候,她要求公婆帮忙白天照看孩子就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事情。
案例三
小云与丈夫小海 生活琐事
俗语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小云生性非常软弱,而丈夫小海又是大男子主义者,他每次都会给小云提一些比较过分的要求,比如家务全是女人的事,带孩子也全部都是女人的事情,女人伺候男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小云哪里做得不好,他就会言语相激,挑三拣四,嘲讽妻子连最基本的本分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呢?
软弱的小云面对丈夫这些无礼霸道的要求,非常没有任何的还击和反抗,反而有时候还会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达到丈夫的心理预期而自责,所以她的处理方式总是更加卖力的付出,这导致丈夫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暴躁。
有一次因为小海下班回来后,小云没有准点做好饭,小海便破口大骂,甚至因为这种小事动手打了小云。
自己的界限一旦被对方打破和侵犯,对方的心理预期便会越来越高,进而引发的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在婚姻里面,我们要学会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但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能让对方对你产生不合理的心理预期。
通过以上的典型案例,我想大家也已经能够明白家人间的心理预期大致的意思及发生的情境。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三个方法来降低对方的心理预期,
当然如果你有类似的事情或者疑惑可以随时私信或者添加老师留言(望北老师微信:wangbei0422318),让老师帮你走出困境。
第一:明确心理预期的界限
上面小云的案例就是典型的缺乏明确的心理预期界限,导致丈夫不断挑战小云的底线,抬高自己的心理预期。在亲密关系中明确心理预期的界限非常重要,因为越界的心理预期特别容易造成冲突,让这段关系受到伤害。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背景都不一样,有太多的小云们在亲密关系中非常脆弱,在面对稍微强势的人或事就会屈服,哪怕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为软弱屈服,所以一再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和底线,这对一段婚姻关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不仅要适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别人的角度上全方位的考虑和权衡自己的心理预期是否合理,也要懂得综合各方因素判断别人的心理预期是否合理,如果对方的预期无礼且伤害到了你,一定要懂得反抗,并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第二:清除重建心理预期
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对陌生人产生心理预期,但我们一定会对伴侣、家人、朋友抱有预期,关系越是亲密,预期也就越多。同时这些社会关系的另一方也会对我们存在心理预期,也会和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预期而产生负面情绪。
我之前接触过和倩文类似遭遇的案例-倩倩,也是婆婆去给小姑子带小孩了,没有帮自己带孩子。但是倩倩却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抱怨甚至吵闹,因为她本身没有“婆婆应该帮我带孩子的心理预期”。
后来小姑子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婆婆回来帮倩倩带孩子,倩倩非常感激,而且会经常给婆婆买东西,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这两个类似故事但是婆媳关系却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界限,界限之外在的倩倩会感恩,界限之内的倩文却认为这是不应该的。
要想减少这种类似的家庭矛盾,首先要学会分辨哪些预期是合理的,哪些是越界的,不要因为对方和你抱有不同的想法而感到惊讶,也不要因为对方没有符合你的心理预期而情绪失控。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分辨界限预期,最简单且直接的办法就是消除自己的心理预期,给自己心里去掉你们的亲密关系,将其当做一个陌生人,虽然可能说没办法让你立马分清楚界限,但是起码可以让你触碰到两个人亲密关系的基线。
陌生人忘记了你的结婚纪念日,你会非常生气吗?
陌生人不愿意帮你带孩子,你会抱怨吗?
陌生人给你提特别多的无理要求,你会答应吗?
退回基线的好处就是:一切都会变得清晰简单,对方送你小礼物你会很开心,对方帮你照顾小孩子你会很感恩。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亲密关系都是互相建立和经营的。它是真真切切的付出,而不是因为称谓和关系而变得理所当然。
这种感情并不是“你是我老公,你就得怎么样?”“你是我老婆,所以你必须做成什么”而是因为你对我有所付出,我对你也有所付出,我们才会亲密,幸福。
第三:不要开始建立过高的标准
古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果你并不打算天天做饭,那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就不要用做饭来取悦丈夫。可能你第一次给丈夫做饭,他会很开心,感觉很幸福和惊喜,也会夸赞你的厨艺,但是如果你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可能他就开始挑三拣四了。
从开始的“不做”到“做”再做“一直做”最后到“做好”,对方的心理预期会越来越高,慢慢地做这件事,并且做好成为了你分内理所应当了,做的再好,不会被赞赏和理解,但是做不好可能会受到责备和批评。
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愿意一个人承包所有的家务,那一开始就应该让丈夫参与进来。很多事情在一开始就需要明确界定并学会拒绝,如果一旦对方形成了较高的心理预期,再拒绝就非常难了。
在婚姻关系中,不要一味地去讨对方开心和欢喜,除非你能做到一辈子用这样的姿态对待对方,一旦你力不从心做不好的时候,就会招致对方的不满。
在很多时候无法判断的时候不如往后退一步,从“陌生”开始慢慢培养和经营感情,有来有往地为对方付出,关系才可长久。
写在最后:在亲密关系中,从一开始就不要去逾越界限,让别人讨厌真实的你,也好过让别人喜欢上不真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