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认真”,害惨无数学生!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杨春林的班

中考的时候,学生以差不多的成绩进了同一所学校。然而,三年之后,成绩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有些原本还不错的学生变差了,而有些不拔尖的学生却变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三年的学生生涯变成了真正的大洗牌。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想背后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同样考这个成绩,有的同学已经拼尽全力, 而有的同学只用了很少的一点精力,最终的成绩自然是不一样的。又比如说,两个人成绩是差不多的,一个学习习惯很好,而另一个习惯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异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再比如,初高中的课程难易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或许简单的他们都会做,当真正难题出来的时候,因为思维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成绩的变化。

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除此之外,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把它称之为 “假认真” 。 “假认真” 的同学,也是勤勤勉勉,刻刻苦苦,一天到晚起早摸黑,但是成绩不见进步,反而会退步,有的还退步得非常明显。“假认真”的同学,只是看上去的认真,给人一种认真的假象,而不是真正的认真。他们和 “真认真” 的同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真认真”的学生,知道自己要什么,目标是清晰的。今天这些作业,我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先文科,还是先理科?未来,自己要去哪里?他们都有通盘的考虑。这类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不撞南墙绝不回头,不登泰山之巅决不停息,不彻底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的,有着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面对老师,经常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管老师的态度如何,他都保持清醒的自己。

而“ 假认真 ” 的学生只是把一天的时间过完,把老师布置任务完成了,而在过程当中,他们从未思考过,我这个时间怎么利用是合理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哪些是可以取舍的,我如何去学习才对自己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更不要说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他们是学习的执行者,而不是学习的策划者。说白一点,他们始终没有“我”的参与,没有用灵魂去思考,只是一味地听从别人的安排。

我们知道,当一种行为没有自己的思考,留下印象是不够深刻的,对个人的成长也不利。正是这种假性的努力,当自修课多了,没有人为他安排了,他们就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往往会出现睡觉、聊天、东张西望的现象,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只要离开老师就寸步难行。他们的全部使命是完成作业,学习的全部内涵是做作业。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问怎么不好好读书,他们往往会回一句,我作业已经做好了。这是他们的标志性语言。他们生活凌乱,做事没有前瞻性,课前没有准备,上课忙乱慌张翻箱倒柜。有人研究说,拿作业本的速度,几乎决定他的优秀程度,颇有几分道理。老师开讲很久了,他还游离在课堂之外,怎么可能会好呢?

同时,我必须为学生们说句公道话,“假认真”学生的产生,我们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分阶段完成,各个学段都盯着自己的指标。小学升初中,全部的注意力在关注考了多少个名牌初中。 初中考高中, 全部的注意力在关注考了多少重点高中。于是乎,为了指标,为了名誉,也为了有更好的生源,学校不断加压,学生苦不堪言。学生成长被盲目的生活充实着,作业多得不能也不用深度思考,自然更谈不上腾出时间进行规划。

就这样,学校培养出了没有灵魂的学生。不过,谁也不愿承担责任,初中老师抱怨小学老师,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大学老师抱怨高中老师。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也成了恶性循环的常态。在无穷尽的扯皮中,生活依旧继续,学生问题依然存在。

“假认真”,害惨了无数学生,追根溯源,已然搞不清楚,到底谁害惨了学生。教育体制我们很难改变,我们教师个体能做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探索,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些思考的空间,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悟。

关于作者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窗口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