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之“舜典”:“浚哲玄德”

原文: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笔记:

此处交代了帝舜的家庭背景,即,“侧微”,“侧”为靠边站,“微”为卑微。然而,在原始社会部落后期,出身固然重要,如帝尧之子丹朱,就反复得到举荐,但能力更重要。正是唯才是举,让帝舜才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因其“(耳)聪(目)明”,帝尧才准备让他继承自己的王位。当然,继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试诸难”,即,经过各种各样困难挑战的考验。在此,犹如为取真经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玄奘一样。

原文: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笔记:

经过考证,帝舜的名字叫做“重华”,曾协助帝尧主持政事。帝舜的性格特征为“浚哲(有智慧)文(经纬天地曰文)明(照临四方曰明)”,“温恭允塞”(为人处世,时时处处,温和敦厚)。帝舜的美好品德,口耳相传,直至被帝尧听到,并最终授予帝位。

比较帝尧与帝舜,两人的性格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待人以宽厚,出事以谦卑,等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帝舜的“浚(俊)哲”,即,帝舜非常的有智慧。这一性格特质,也在帝舜处理家庭冲突时得到了证实。与之相比,帝尧的特征在于“俊德”,即,在某种程度上,帝尧是一个忠厚的长者。

原文: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笔记:

此处,从四个方面反映帝舜的才能:

其一,“齐家”能力。即,“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五典”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家庭关系,即,“齐家”能力。历经考验,帝舜在“齐家”上,能够谨慎地处理好家庭关系,弘扬家庭美德。

其二,“理政”能力。即,“纳于百揆,百揆时叙”。“百揆”,应该为“百官”。也就是说围绕着“理政”,帝舜从官员选拔、任用到管理,都非常的成功,能够让百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其三,“外交”能力。即,“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其意为,能够稳妥地处理好与四面八方部落的关系,并让这些部落“四门穆穆”(认同、尊重、接受帝舜的领导与治理)。

其四,“应对恶劣环境生存”能力。在原始部落阶段,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大。然而,帝舜“纳于大麓(主管山林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气象局、地质局、环保部等),烈风雷雨弗迷”。其意为,让他主持这样的职位,即使遇到烈风雷雨,部落也不会慌乱,陷入迷茫之中。

经过重重考察,从处理事务到发表言论,帝舜几乎在各个方面都能作出非常出色的成绩来。于是,帝尧就对舜说,再过三年,你就来继承帝位。然而, 舜并没有接受帝尧的要求,而是希望把这一重位留给更有德性的人。

原文: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笔记:

尽管帝舜反复推辞,但其继承帝位,乃是众望所归。于是,在某年正月的一个良辰吉日,在部落的宗庙前,接受了帝尧的辞呈,开始接掌帝位。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帝尧依然健在,只不过由前台转向了幕后,放手由帝舜治理天下。

新帝上位四把火。帝舜继位后,首先采取了四个方面的举措:

其一,按照北斗七星的天象(“璇玑玉衡”),安排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件政事的时间顺序。

其二,系列祭祀活动。祭天,向上苍汇报自己继承帝位的事,以求上天的理解与认同("类于上帝");祭时,祭祀、天地与春夏秋冬四时(“禋于六宗");祭祀山川湖泊之神(”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其三,接管对各地部落诸侯的管理权。即,“辑五瑞”。其意为,接受来自其他部落使者的祝贺,并接收作为治理权象征的信物——玉符。

其四,举办登基大典。又选择了正月的另一个良辰吉日,会见各地的部落领袖(“群牧”)、地方联盟盟主(“四岳”)等(“觐四岳群牧”),并把帝权更迭后的新权力信物——玉符颁发给四面八方的部落领袖(“班瑞于群后”)。

原文: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笔记:

到了二月份,帝舜正式行使帝权,当然,也是职责。在完成权力交接的中央事务后,开始到地方视察。

以帝之身份的首次外出目的地选择了东岳泰山。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柴,望秩于山川”),同时,接见东部地区的部落首领们(“觐东后”)。

东巡期间,帝舜还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安排:

一个是关于时间秩序的安排,即,“协时”为调整春夏秋冬四季,“协月”为调整一年的月份;“正日”为确定一定的天数。

二个是关于律度量衡标准的统一。显然,在部落制总体架构下,各地在乐律、长度、容积、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并不一致。为此,才有了“同律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三是关于社会运作之礼仪的规定。公侯伯子男的礼仪、五种颜色与等级玉器的使用礼仪、三种丝织品的使用礼仪、进贡的羊羔、大雁、野鸡等礼制。其中,用于礼仪的玉器,要在用完后归还。

到了五月份,帝舜开始南巡,来到衡山。和东巡一样,也在东岳举行了 类似的祭祀仪式。

到了八月份,帝舜开始西巡。同样,在华山举行了相关祭祀仪式。

到了十一月份,帝舜开始北巡。在恒山举行了与西巡相同的仪式。

结束以后,帝舜回到了部落里,在宗庙前,用公牛举行祭祀,向列祖列宗报告巡守事宜。

可以看出,每个方向的巡守,大概历时3个月,基本上对各个方向的部落,做到了同等对待。

在帝舜时期,到地方巡守也被制度化,即,每五年要巡视一次。各部落首领也不用专门跑到帝宫来汇报。帝舜分别会在东南西北四岳,接见该区域的部落首领们,听他们的述职报告,在听取广泛意见的基础上(“敷奏以言”),对他们的治理绩效进行奖惩(“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原文: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笔记:

此处介绍了帝舜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一是确定以州为建制的行政区划,即,“肇十有二州”,也就是把治理疆域划分为十二个州。此前,中央政府下的治理单元,主要是“四岳”+“群牧”,是以部落为单元。并确定了这十二个州的区域中心,即,“封十有二山”,确定其为十二州的祭祀地点。

二是开展水利工程。即,“浚川”。对河流进行治理。

三是制定刑律。把刑律固定化,刻在器物上。主要的刑律内容包括:对原本的墨(刺字)、劓(割鼻子)、刖(砍脚)、宫、大辟(死刑)等罪犯,采取了从宽方式。以鞭刑取代宫刑,以戒责打违背教令的人、以金钱来赎罪。对于无心之过,就赦免(“眚灾肆赦”);对于借势欺人的就要施加刑法(“怙终贼(则)刑”)。

在帝舜看来,刑法务必要谨慎、慎重,要反复考量。

四是驯服四凶。流放共工(善治水)于幽州,驩兜(三苗部落首领,有说为丹朱)于崇山(武汉黄陂),把有苗族首领流放到甘肃敦煌,把治水不力的鲧流放到羽山(连云港与郯城交界处)。

对四凶的处理,也得到了其他部落的认同,出现了“天下咸服”的人心所向的盛世之治。

原文: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笔记:

在舜接尧之帝位二十八年后,尧帝去世。对于帝尧的去世,民众就像死了父母一样悲痛。在尧去世后的三年里,天下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以表达对帝尧的哀悼、

原文: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笔记:

在尧去世后的第二年正月,帝舜再次来到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前,听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盟主(“四岳”)的述职报告。敞开帝宫,聆听各方面的情况与看法,以能够耳聪目明,了解天下大事、各地风情。

在听完各地的述职报告后,帝舜谆谆教诲道:“来,你们十二个州长,要记住,粮食生产必须要遵循农时。对于远方的部落,要采取怀柔方法;对于身边的人,则要采取能者优先的方法(柔远能迩)。要亲近德行高洁的人,信任心地善良的人,远离、拒绝小人。如果能做到些的话,那么即使是蛮夷,也会臣服。”

原文: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俞,汝往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笔记:

本段主要是涉及到帝舜因人而用,构建起自己的治理团队。

帝舜问道:“来,各位大臣,我想光大帝尧的政绩,寻找一个能够总理朝政司空之责的人,有谁能胜任呢?”

大臣佥说:“禹能胜任。”

帝舜说:“好!那就让你禹主管司空一职!你能治好水患,一直兢兢业业。”

禹向帝舜稽首拜谢,然,并不愿意担任这一职责,而是举荐后稷、契和皋陶三人。

帝舜说:“就是你啦,不要推脱!”

"弃,你的任务是要防止民众饥饿,根据农时,安排人民耕种作物!"

“契,你的任务是担任司徒,遵循教化之道,外亲百姓亲近,内睦父母兄弟子女。”

“皋陶,你的任务是担任司法长,按照刑律法度,惩戒那些心怀不轨的外来人、奸吝之徒。特别要注意明察案情、秉公执法。”

原文: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笔记:

帝舜说:“有谁能担任百工之长职务呢?”

佥说:“垂这个人能胜任。”

帝舜说:“好吧,就让垂来担任百工之长,负责工匠管理。”

垂听后稽首拜谢,但推辞不就,推荐殳戕、伯与来担任这一职务。

帝舜说:“那就你们三一起负责百工事宜吧。”

原文: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笔记:

帝舜问:“谁能执掌山川湖泊、草蘑鸟事之责呢?”

佥说:“益可以。”(益,为禹治水之助手,被舜赐姓“嬴”,为秦先祖。)

帝舜说:“好,益,你就来担任这一职务吧。”

益稽首拜谢,然推辞不就,举荐朱虎、熊罴。

帝舜说:“那就你们三,一起负责这个工作吧。”

原文: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笔记:

帝舜问:“各位大臣,有谁能帮我主持祭祀天神、地祉、人鬼三项仪式呢?”

佥说:“伯夷。”(伯夷,礼官,也曾辅佐禹治水,为姜姓先祖。)

帝舜说:“好,伯夷,就由你来主持三礼。你担任这一职务的时候,要不分早晚,虔诚恭敬,同时,也要正直清明。”

伯夷稽首拜谢,推辞不就,举荐夔与龙二人。

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笔记:

帝舜说:“夔,就让你来掌管声乐。你在教育年轻人的时候,要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的,而歌是唱出来的语言,发声要遵循宫商角徵羽的规律。如果八种乐器能够和谐调和,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事情,神与人都能相安无事。”

夔回答说:“好!我击打石器,就能让鸟兽闻声起舞!”

帝舜对龙说:“我非常厌恶危言耸听之说、祸害人民之行,因为这些都会让人民不安。我让你担任纳言官,你要勤勤勉勉,忠实履行我颁布的命令。务必要公正真实!”

原文: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笔记:

帝舜说:“你们二十二人,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务,才能让天下安定!”

以三年为期来考核大家的绩效,考核三次,让能者上,庸者下。

在这一机制激励下,方方面面的工作、事务都井井有条,实现大治(“庶绩咸熙”)。

原文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笔记:

帝舜,在三十岁的时候,被帝尧中用,并继承帝位。前后辅佐帝尧三十年,在帝尧去世后又在帝位二十年,最后在巡守南方的时候去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