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北京知青娶了陕北婆姨,受人嘲笑,他说:这辈子不后悔

王思聪是一个地地道道北京人,从小就家庭环境优越,1967年因为父亲被冤枉,丢掉了北京大学的工作,被下放到农村,1968年高中毕业的王思聪成了下乡再教育,北京知青中的一员,这一年他18岁。

王思聪插队的地方在延安东北边,是一个叫土家堡的地方,据说这里曾经是革命根据地,毛主席还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土家堡一共有四个生产大队,王思聪一行10个人被安排在了第三大队,第三大队是土家堡四个大队中条件算是比较好的,三大队队长王长河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皮肤黝黑,说着一口陕北话,知青们刚去的时候听着总是觉得别扭,不过几个月之后也就习惯了。

安顿下来之后,王思聪就给母亲回了一份信,信上说:“自己住在牛棚里,不过这里的老乡对他们都很照顾,队长王长河还专门给他们安排了一个社员做饭,口粮都是大队每天按量发放给知青,母亲要照顾好身体”,在信中王思聪还特意问了父亲王志的消息,自己自从来到了陕北,就一直挂念父亲。

三个月后母亲来信了,信上说:“父亲王志现在在东北,还有几位同事,生活上也有个照应,叫他不用担心”,看到母亲来信王思聪思绪万千,望着远处的山,他大声呼喊着,远处只能听见一阵阵回声。

来到陕北三个月之后,王思聪渐渐适应了陕北的生活,知青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着老乡一起下地干活,平时还要照顾三头牛,给它们割草,还要把牛粪拉到地里,一天下来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

还好队长给知青们安排的伙食不错,一天两菜一汤,还有菜馒头吃,这样的伙食已经比老乡家的伙食强上许多了,给知青们做饭的是队长的媳妇和女儿,队长的女儿叫王娟,个子很高,模样倒也俊俏,第一天吃饭王思聪就和这个王娟杠上了,因为王思聪睡过了头,吃饭晚了结果什么也没吃上,就找王娟理论,可是第一次就吃了一个“闭门羹”,王娟说“没有吃饭那是你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

王思聪没有想到这个陕北姑娘还挺厉害,经过这次之后,两个人不打不相识,结果两个人还成了好朋友,王思聪闲下来就会给王娟帮忙,有时候还会教王娟识字,王娟每次打饭的时候,总是会给王思聪多打一点饭。

1975年土家堡下来通知,有两个去县食品厂上班的名额,大家都为了挣名额挤破了脑袋,因为王思聪因为王娟父亲的原因顺利拿到一个名额,其实王思聪有点不想去,是王娟让他去的,而另一个名额则给了一个老乡,在食品厂上班的日子要比在地里干活舒服多了,因为王思聪有文化,在厂里很快混了一个小领导,每天不用干活,坐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就行,日子过得舒服极了,王思聪心想自己总算没有白来。

1976年王思聪向王娟求婚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王思聪一个北京知青会娶一个陕北姑娘,大家都觉得王思聪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又是北京人迟早会回去,可是王思聪心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因为王娟父亲的关系,如果争取那么多人也轮不到自己,另一个方面和王娟相处下了,王思聪觉得王娟这姑娘不错,除了皮肤黑一点其他都好,自己也从心里喜欢。

虽然很多人不看好,就连母亲也反对,可是王思聪下定了决心要娶王娟,两个人结婚以后,王娟就搬到了王思聪的职工宿舍,1978年王思聪接到返京通知,这一年父亲王志也平反了,又回到北京大学任教,而且还得到了一笔补偿,王思聪和王娟一起回到了北京,用父亲的补偿款王思聪买了房子,而且还进了一家国企工作。

现在两个人已经携手走过了45年,孩子早已经成家立业,每当想起当年在陕北插队的情形,王思聪总是说道:“陕北之行让我遇到了王娟,这辈子也值了”。

(0)

相关推荐

  • 李秀瑜:​《碑情》二

    丽江程宝庄园 <碑情>二 作者:李秀瑜 三. 赵晓岑的父母以前与自己同住,直到买了小区房后才分开,女儿读大学以后,家务事减少许多,老俩口彻底解放了.俩人的退休工资加在一起有七.八千元,基本 ...

  • 知青生活往事:在陕北插队时他向当地女子求婚,老支书断然拒绝

    北京市海淀区土生土长的丁连胜老师是六八届高中毕业生,曾经在陕北地区插队落户三年多,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才离开了他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每当说起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丁连胜老师 ...

  • 知青往事:回想起在陕北插队时同睡一铺土炕的光棍大伯,他就难受

    时隔几十年,曾经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基本都随风而去,渐渐淡忘了,唯独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就像生了根一样,至今还深深印在贺怀君的脑海里,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一样清晰.贺怀君老师给我讲述他在陕 ...

  • 知青往事:当年在陕北插队犯下不该犯的错误,现在麻烦找上门来了

    林立新医生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继续在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坐诊,他的爱人退休后也被原单位返聘,还是在妇产科教授门诊坐诊.因为两个人都比较忙,家务一直请阿姨帮忙打理. 今年八月末,杨阿姨家的孙子要上小学,需 ...

  • 听老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往事,他说陕北当时有多苦你都想不到

    马成骏是1969年1月份到陕北插队落户的,他曾经在陕北的后刘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多,后来当兵入伍才离开了他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的第二故乡.说起当年在陕北插队时的生活往事,马成骏至今还记忆犹新,那难 ...

  • 【徐永群】陕北知青岁月——窑洞的故事

    文/徐永群 陕北知青岁月 窑 洞 的 故 事 我到公社参加了三天会,是出席学毛选先进份子总结大会,我在会上也作了发言,后大家评比推选到县城参加更高-格的会议. 尽管出席会议的我们队大队长-再保举我去, ...

  • 串场人家(四十八)

    串场人家(四十八)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小河不宽,也不深,仅一人多点.天热常洗澡的地方,场头活儿一干完,休息之暇,小褂子一甩,扑通河内一跳,惊得原本悠然自得的鱼,狼奔豕突,虾儿 ...

  • 知青生活故事:陕北插队5年,临走时,老丈人一句话让他至今难忘

    如仪爱影视 关注 2021-07-31 02:18 张旺财是地地道道北京人,今年已经71岁了,已经退休十多年了,平时生活很是简单,每天和老伴李玉娟,养养花,遛遛狗,有时候会带着老伴去旅游一下,两个人结 ...

  • 鹿家庄

    鹿家庄知青相册 一一 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2017.03.27 随缘 阅读 1098相逢是首歌 - 俞静   曾记得四十三年前的金秋时节,时值风华正茂年龄的我们,响应毛主席 "知识青年到 ...

  • 曾献铎: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作者 |   曾献铎 ...

  • 【在路上】红叶村的“凤凰传奇”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平淡的文字能不能写好文章,现下我可以回答了. --编辑 良辰 从武英高速下站,穿越美丽的罗田古城,来到风光秀丽的九资河圣人堂村, ...

  • 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时帮寡妇挑水惹闲话,他灵机一动想出好办法

    "那是一段苦涩的人生经历,我却难以忘记,时隔半个世纪,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句话是秦笃学老师一首诗歌的开头,因为这首诗,我俩有了交流,他说这首诗就是他年轻时的亲身经历,是 ...

  • 难忘的知青岁月

    难忘的知青岁月

  • 知青往事:不做上门女婿做干儿子,他知恩图报的方式令人感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陕西省延安地区的陈家坪大队第三生产小队只有五十户人家,因为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乡亲们的生活都很苦.考虑到陈家坪三队的实际情况,公社只为陈家坪三队分派了七名北京知青来插队落户,分派 ...

  • 生产队长大大(远去的岁月之一)

    我们生产队在大山脚下,一条长长的大冲里.当时生产队有约二十户人家,除两户外姓外,都是我们王家一个家族的,老一辈是父亲的弟兄们,下一辈则是我的兄弟姐妹们. 生产队长是家族中的王炳兴大伯,我们习惯叫他&q ...

  • 听北京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亲身经历:为了上大学她没能信守承诺

    ​王红玉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她曾在陕北杨家坪三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七年多,陕北的艰苦和贫穷让她吃尽了苦头,好在她赶上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末班车,幸运地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才离开了陕北.说起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 ...

  • 知青生活往事;在陕北插队帮老乡写对联作弄人家,现在想想好愧疚

     郑小楷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他上小学时就写的一手好字,特别是毛笔字,写的更是龙飞凤舞,笔画流畅又大气,不光是学校老师表扬他,左邻右舍也都夸奖.因为他年年帮邻居家写对联,郑小楷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因为写 ...

  • 知青岁月:当年返城陕北女子送他两双鞋垫,五十年后再相见好心酸

    一同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十一名北京知青中,数李吉刚的年龄最大,他上小学时,因为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三年级升四年级他的考试成绩倒数第二,学校让他留级一年.小升初时李吉刚又考了全学年倒数第三,学校又让他留级一年 ...

  • 留守知青的幸福生活

    ​王长河是留守在陕北为数极少的北京知青之一,他之所以留守在陕北一直未返京,因为他娶了陕北的婆姨.说起王长河的婆姨,村里人都说王长河的婆姨是个憨憨,一顿饭能吃五个馍.还有人说王长河的婆姨就是性格内向,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