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从黄梅县城出发,沿城关至挪步园公路北上十余公里,有座山称为程晃岭。程晃岭是苦竹乡油铺村、红苏村共有,红苏村还有一座程晃岭水库。程晃岭山势巍巍,纵横起伏,青松挺立、翠竹摇天,山脉绵延南向。丰富的山水资源使此处石蹊隐隐、流水淙淙。程晃岭水库恍如一块碧玉,镶嵌在大山之中。
程晃岭水库东岸的岸边,有一座古老的坟墓,墓主是南宋文琳郎,黄梅知县程晃,也是梅籍程氏的开宗之祖。程晃为名宦,是从明、清《黄州府志》《黄梅县志》中名宦传记里得知的。其实,程晃岭在宋朝时称为石骨村,程晃坟墓之地被风水师称呼为猛虎跳涧。自程晃去世葬在此山之后,官府和邑民为了纪念他,才将石骨村改称为程晃岭,由此,解放后兴修的水库也就称之为程晃岭水库。据《程氏宗谱》记载及本县邑民相传,自元朝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历任的黄梅知县或县令,在任职之时都会依例做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到程晃岭去祭扫程晃之墓,欲以其为楷模,为老百姓办实事。如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浙江萧山人来三聘任黄梅县令时,就下车伊始,仰程晃为官时德政功高,不仅祭扫了程晃之墓,而且还拜谒了程氏宗祠并题联曰:伊洛两先生,自昔风流蕴藉;梅城一父母,到今玉树琳琅。县令来三聘既高度地赞扬了北宋理学大家程颢、程颐的儒家哲学思想,又歌颂了程晃作为黄梅父母官为国尽忠、对长辈尽孝、为官清廉、做人有气节的优秀品德,同时给程氏家族以良好的祝愿。那么,程晃是哪里人?为黄梅百姓做了什么事?为何又籍居黄梅呢?近期,笔者从《黄冈地区大事记》《黄梅县志》《黄梅地名志》《黄梅姓氏志》《中国皇帝要录》《宋季淮西勤王义师记》《籍梅程氏志》《程氏宗谱》等史志典籍中找到了部分答案,并实地拜谒了程晃之墓。程晃,字君钦、号勉旃,江西浮梁人,生卒年龄不详。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登文天祥榜进士,先在江西任职,后期受朝庭委任赴黄梅任知县。程晃赴任之时正是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在此,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下程晃任职时南宋未年期间的社会背景。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死,奸相贾似道为控制朝政,力主立年仅四岁的赵显为帝,谢太后(理宗之皇后)临朝听政。九月元军从襄阳分三路南下,十二月武昌(鄂州)落陷。武昌一失,宋庭大惧。群臣请贾似道领兵抗元,无奈贾似道只会纸上谈兵,甘愿向元军大将伯颜称臣,伯颜还不允许。贾似道只好带兵逃往扬州,以致固守郡州之臣或逃或降。为此,群臣共愤,贾则因此受贬,不久被监送之臣郑虎怒杀于漳州。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腐儒右丞相陈宜中与元军谈判未能成约,元军进攻临安,谢太后出降。三月,元军俘谢太后和显帝等北还,元主改显帝为瀛国公。显帝被虏后,宋右丞相陈宜中与保康节度使张世杰在福州府又拥赵昰(7岁)为帝。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二月,元内乱,宋乘机复振。蕲州张德兴、罗田傅高聚众反元,组成淮西六寨。此时,江西提刑文天祥(后升任信国公右承相)向朝庭建议,派在江西任职的程纶、程晃、吴季益赴蕲州分别任统政司总制、司军政、黄梅知县、罗田知县。端宗授张德兴为淮西安抚使、傅高、刘源均为招抚使。三月,程晃到任,任知县时年龄应在六十岁以上。(因为当年抗元战斗中,他带儿子、孙子一起参加战斗,说明程晃之孙也已成年)程晃知县到任后,因年龄大,阅历丰富,能勤政廉政,受民爱戴。七月,元湖广宣慰使遣张君佐率兵来攻黄州,黄州复陷。九月,司空山寨被攻破,张德兴战死,其三子被俘。傅高亦败于罗田天堂寨,被捕遇害。但是,在抗击元军及贼寇的战斗中,唯独黄梅知县程晃,不仅每次亲自率儿子、孙子一起和自卫军冲锋陷阵,斩杀元军贼寇,保捍一方。程晃最大的功绩就是保护了本县百姓免遭元军贼寇杀害,本县城池未毁。而且,还顾大局、识大体率队驰援英山,共杀贼寇。后期因元大军压境,蕲、黄两州以及皖西的太、六、潜、霍均相继轮陷。轮陷后,凡与张德兴、傅高有牵联的州县军民约一万余人均被捕入狱。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春季,元人引兵再屠蕲、黄。其官属中有怜中义者,阴缓其狱。元军将领敬佩程纶、刘源、程晃等人也是爱国效忠、爱民舍命之人,其品行可敬。故在其权力范围内没有屠杀他们,也释放了他们的子孙,并允许其子孙在淮西居住。(当时黄梅归淮西路所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宋卫王赵昺(8岁)在签书枢密院事陆秀夫的劝导下,于广东兴会一起投海殉国,张世杰亦投海殉国,海上浮尸十余万人,至此,南宋亡。南宋亡国后,程晃欲带家人返回江西,然而,黄梅百姓知情后,合议挽留。当时苗、寇两姓主动献沙滩之地作为程晃全家定居的屋场和农耕用地,这地方后来称为程沙滩至今。胡、柳两姓则主动献出石骨村作为程晃家用柴之山,也备用为祖坟山。从此,程晃全家籍居黄梅,于是程晃就成了籍梅程氏始祖。(备注:宋末皇帝变动大,故纪实年号按《中国皇帝要录》上年号编用。)
【作者简介】程春华,笔名凤源春,退休干部,文史爱好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省诗词学会理事,黄梅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现受聘于黄梅县史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