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起源印度,佛教传播范围这么广,印度教为什么却不行?

印度教和佛教

作者|Eric

责编|Thomas

古印度是宗教的重要发源地,佛教和印度教都起源于此,两个宗教在印度数千年的历史中相爱相杀,最终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佛教在印度得到了长达1500余年的传播与发展,然而公元13世纪,佛教在印度销声匿迹,但佛教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如今,佛教同伊斯兰教、基督教并列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印度教尽管信徒众多,但却不是“世界三大宗教”

印度教在经过3000多年的持续发展,成为印度的国教,全球的印度教信徒超过十亿,远超佛教。

然而,世界上最大比例(95%)的印度教徒生活在印度,印度教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仅仅在南亚具有一定影响,是印度的本土宗教。

从地理角度来看,南亚是一个次大陆,因为它在地理上与亚洲其他地区是分开的。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南亚地区很长时间都处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空间里。

▲印度教及佛教分布

那么,同在古印度诞生和成长,佛教为什么能在东亚发扬光大?印度教为什么只能偏居一隅于印度呢?


一、印度教的前世

大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穿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次大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生活在该地区的土著人的语言和文化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新的文化体系。雅利安人内部兴起了吠陀教,这也是印度教最早的源头。

▲雅利安人迁徒

从公元前1500年持续到公元前500年,撰写吠陀经的时期被称为“吠陀时期”,吠陀经是印度雅利安文明的最早的文学记录和印度最神圣的书籍。它们是印度教教义的原始经典,包含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精神知识。

吠陀经在被记录下来之前通过口述流传了数千年,部分记录的文字称为吠陀梵语—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吠陀梵语的晦涩难懂使其更难向外传播。

雅利安人在与土著居民的斗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雅利安人产生印度早期等级的制度,在从游牧到农耕的过程中,雅利安人形成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种姓制度

“贱民”是种姓制度之外的一类公民,被认为处于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几个世纪以来,种姓制度决定了一个人在印度的社会、职业和宗教地位的方方面面。

种姓制度的最终确立标志着婆罗门教的诞生。传统上,婆罗门教形成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毁灭神湿婆,除此之外,信徒们仍然承认其他神灵的存在,因此,婆罗门教既不是一神论,也不是多神论,其具有一种普世的精神,它使得印度大众普遍能够在婆罗门教义中找到自身的信仰。

▲印度种姓示意图

种姓制度中婆罗门要避免与低等种姓接触,不同种姓阶层应安于自己的种姓阶层,不得僭越,婆罗门阶层垄断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堵死了低等种姓的上升通道。种姓制度造成的阶层固化形成了大规模的“沙门思潮”,这是一股反对婆罗门权威的宗教和思想潮流。

公元前5世纪前后,佛教在“沙门思潮”中应运而生,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四谛”“八正道”等思想深受中下层种姓的喜爱。婆罗门教在此次运动中受到巨大的冲击。

▲沙门思潮

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北部出现了16个国家,印度进入列国时期。战争掠夺和政权统治使以国王为代表的刹帝利阶层地位迅速提高,婆罗门阶层长期在古印度宗教、政治、经济的垄断地位逐渐引起了刹帝利种姓的不满。

印度东北部的摩揭陀、迦尸、憍萨罗等几个强大的列国支持佛教以对抗婆罗门教。他们为佛教的活动提供便利,保护新思潮的传播。佛教的影响力在迅速提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出现了婆罗门教、佛教等并立的局面。代表刹帝利的佛教同代表婆罗门的婆罗门教在思想、教义学说领域开始了激烈的争论。

▲十六列国

吠陀宗教只有在梵语的帮助下才能被理解,而梵语是婆罗门的专利,加上纷繁复杂的宗教仪式、森严的阶级制度使婆罗门教失去了大量信众,在与佛教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佛教所倡导“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学说对于动荡混乱时期的底层民众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佛教的简单教义和宗教宽容吸引着婆罗门教的压迫下的人们。释迦牟尼本人刹帝利王子的身份使各国皇室对佛教的支持,也是佛教迅速崛起并广泛传播。


二、印度佛教的盛极而衰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侵入了印度西北部。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3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旃陀罗笈多趁机集结军队,在印度东北部的摩揭陀国推翻了难陀政权,结束了列国时代,统一北印度建立了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统治者有着不同的信仰和统治方式,旃陀罗笈多信奉耆那教,提倡苦行和禁育,晚年绝食而死。孔雀王朝在第三任皇帝阿育王时期达到鼎盛,阿育王在帮助佛教成为世界宗教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雀王朝

公元前262年,即阿育王加冕八年后,阿育王的军队征服了羯陵伽。有数十万人在冲突中丧生,一场人间悲剧使得阿育王痛心疾首,此后,佛教成为他生命中最有影响力的力量,也是他执政的指导原则。

▲孔雀王朝的征服

阿育王通过派遣僧侣传播佛法来促进佛教的扩张。这开始了整个印度以及周边国家(如尼泊尔和缅甸)以及更远的亚洲(包括中国和日本)的皈依浪潮。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摩晒陀亲自将佛教带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西方国家的人)了解其教义,佛教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之一。

阿育王通过他的“法”哲学阐述了佛教的基本原理,为佛教制度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兴建神社、寺院,并在多处石柱上刻上佛法。

▲佛教传播路线

孔雀帝国之后,贵霜帝国在传播佛教上起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世纪初,月氏是河西走廊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与匈奴对抗,公元前176年左右,匈奴击败月氏迫使其西迁,他们在被称为大夏的地区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帝国—贵霜帝国。

在第五位皇帝迦腻色伽一世的统治下,从127年到140年,贵霜帝国已经进军整个印度北部,迦腻色伽一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这方面被比作孔雀王朝皇帝阿育王。

贵霜帝国的中心位置使其成为中国汉朝、波斯萨珊王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之地,打开了南亚与中亚之间的通道,为大乘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时机。长期统治下贵霜帝国开始接受印度文化,印度教虽然受到压制但仍然在发展。

▲贵霜帝国的疆域

随着佛教的传播越来越广泛,教会内部对于经文教义的解释发生了分歧,最终印度佛教分为三大流派—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金刚乘佛教(密教),三个派系又以不同路线分别传入东亚。

大乘佛教先进入中国,后由中国流传进入朝鲜半岛、日本等地,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汉朝,佛教的思想既符合统治者们的需求,又与儒家的传统观念贴合,得到了统治政权的推广,甚至派遣使者前往印度求法。

上座部佛教进入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又被称作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古代贸易路线的开辟使大量的僧侣来到东南亚传教,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统治阶层的推广使上座部佛教成为了东南亚的主要宗教。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金刚乘佛教在中国西藏生根发芽,后传到蒙古、西伯利亚等地区,被称作藏传佛教。金刚乘佛教的教义简明,易于民众理解,同时主动融入西藏文化,形成了藏传佛教独有的护法神体系,得以在西藏广泛传播。

贵霜帝国衰落后,公元4世纪初,笈多王朝统一北印度,定都华氏城。笈多王朝统治阶级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在得到支持后开始复兴,但由于当时佛教盛行,为缓和教派矛盾,笈多王朝允许各派宗教发展。

公元7世纪,婆罗门教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改革者—商羯罗,他努力恢复正统的婆罗门传统,同时简化婆罗门教繁锁的教义,支持下层种姓参加婆罗门教活动的要求,婆罗门教重新焕发生机,加快了在印度社会的渗透,为印度教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商羯罗

在印度教和佛教在南亚激烈竞争之际,潜在的敌人伊斯兰教正在悄然逼近。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印度北部,在之后几个世纪逐渐揭开了穆斯林统治印度的历史。

公元11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北部,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德里苏丹试图在印度北部建立一个永久的伊斯兰国家,而不仅仅是掠夺这些土地。在其统治的300年间,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大肆破坏佛教庙宇,几乎一切佛教建筑被摧毁殆尽,在印度传承了1700多年佛教几乎灭绝。

与此同时,印度教同样受到严重打压,但是商羯罗改革后的印度教保持传统信仰的同时吸收了新兴思想,使印度教在印度扎根,一直主导和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印度教依靠根深蒂固的底层力量顽强地制约着伊斯兰教的意识入侵,且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利于阶级统治,最终被德里苏丹国默许留存了下来。

▲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以及其后的莫卧儿帝国都信奉伊斯兰教,随着内部矛盾的激化,印度教迎来了又一次改革—“虔诚运动”,这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下印度教内部的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从8世纪至18世纪期间,这一运动持续了近千年的时间。

印度教的各个领域都感受到了“虔诚运动”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宗教种姓制度的罪恶、印度教复杂的仪式等,使得印度教在改变自身的同时真正与印度血脉相融。

▲“虔诚运动”(8至18世纪)


三、印度教和佛教的归宿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迎来了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开始了对东方的资本主义入侵。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相继来到印度,最终在18—19世纪英国确立了对印度统治,莫卧儿帝国灭亡,次大陆进入英属印度时代。

▲莫卧儿帝国

自带基督教属性的英国不断加强对印度的剥削,这使得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传统的印度教思想与新兴的民族主义相结合共同抵制英国殖民者强加给印度的西方文化习俗。

1857年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也被称作印度第一次独立战争。此次印度起义标志着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转折点,《1858年印度政府法案》正式解散东印度公司,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印度的统治权移交给英国王室。

19世纪,印度兴起了一场近代启蒙思想运动,革除印度教内弊端,推动印度教现代化,启蒙印度民众思想。印度教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逐渐成为其精神源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为了加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采取措施逐步分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人为制造印度民族矛盾。1906年,全印穆斯林联盟成立,为了对抗英国殖民者和国内穆斯林,1915年全国印度教大会宣告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印度教民族主义。

1947年,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希望印度教和穆斯林领导人同意分别组建国家,得到了甘地支持。最终,印度北部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成为巴基斯坦国,而南部和以印度教为主的地区成为印度共和国。1948年,甘地因支持一个多宗教国家而被一名年轻的印度教激进分子暗杀。

印巴分治后,印度教在印度的地位一家独大,甘地之死意味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甚至朝着极端激进的极右翼民族主义演进。

▲印巴分治

印度教的复兴对于印度的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印度教民族主义也是作为一种政治民族主义在运作。1996年,印度人民党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单一政党,1998年举行选举,印度人民党赢得最多席位,执政印度。

2014年,印度人民党在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大旗的莫迪上台执政。印度人民党取得在政坛的主导地位,标志着印度教民族主义已经在印度社会根深蒂固。

▲印度总理莫迪

在19-20世纪,世界范围内大部分佛教国家受到西方的统治,甚至那些被避免直接征服的国家(泰国)里,佛教也感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沉重压力,但佛教凭借在各国长期的政治、文化影响力抵御着这场文化入侵。

佛教与儒家、道教一同构成中国三教,宋明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的社会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股流行力量,至今仍有影响的两大宗派是净土宗和禅宗。

佛教徒在全国各地修建了众多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云南大理三塔、乐山大佛等,彰显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目前东南亚约有2亿佛教徒,全球35%-38%的佛教徒已在该地区定居,大量最古老佛教建筑存在于东南亚地区,柬埔寨的吴哥窟是东南亚国王与佛教关系的最好证明,吴哥窟原为婆罗门教庙宇,13世纪后柬埔寨全民信佛后改为佛教寺庙。

▲吴哥窟

随着历史的演进,佛教与印度教形成相互斗争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在王朝兴衰、时代发展的影响下佛教在起源地消失,却在更广阔的地方枝繁叶茂,而印度教也与印度深深融合,根植在了南亚的土地上。

作者|Eric

云南大学政治系在读|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0)

相关推荐

  • 影响10多亿人的印度教,到底是什么样的宗教?

    <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的经历.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被认为是佛教的起源地,而实际上佛教起源于尼泊尔. 按照正常逻辑来分析,印度一直标榜自己是佛教起源国,印度应该信佛教的 ...

  • 印度中古时期历史资料简介 印度中古时期大事典 印度历史文化

    笈多帝国 印度中世纪第一个封建帝国.8世纪时印度分裂为许多小国,西北部受贵霜帝国统治.4世纪初,在恒河下游摩揭陀国境内有个叫旃陀罗笈多的人称王,即印度史上著名的月护王(320-335),他征服附近的王 ...

  • 印度教四千年浩荡历程(下)印度教

    任何一种文化及其载体的宗教,都有一个诞生.兴盛.衰落的过程.伟大的文化及其载体宗教,长盛不衰的秘诀是能不断吸收融合传播发展自我更新,也就是宗教改革文化革命.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就是这样一 ...

  • 信仰印度教的东南亚古国要烧死越南公主殉夫 大使救美

    许多人以为印度教只有印度人在信仰,这其实是一个错误.任何一种宗教都不会是单一民族性,国家性的.包括我国的道教,西南兄弟民族中也有不少人在信仰,海外道教也有传播. 而印度教的传播也比想象的宽广.而印度教 ...

  • 海水与火焰,为什么印度奇葩特别多?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尽管离中国很近,但是那里发生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十分魔幻的,就像著名的印度飞饼一样,你完全不知道下一块飞饼会不会直接飞到你的脸上. 印度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很难理解的奇葩国家 ...

  • 古印度思想史简话

    一.达罗毗荼时代 古印度的地理概念包括现在南亚次大陆中较为广阔的地域.古印度的宗教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已存在.印度河文明的时间范围大致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左右.这一文明时期的古印度人是以 ...

  • 泉州申遗再出发(39):还泉州石笋真实的历史身份:世界第一“林伽” |乡音|186期

    本文6277字 图40幅  阅读10min(不含视频) [编者按]上期作者除了用考据推翻关于石笋来历的几种说法和澄清高惠连迁府学.断石笋的"私憾"外,乡音君认为,作者首次提出古今石 ...

  • 印度教基础知识

    印度教也称"新婆罗门教".是印度中世纪初期流传到现代的传统宗教,它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民间信仰.佛教.耆那教等因素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宗教信仰.哲学伦理观念.仪式.社会制度和 ...

  • 从诞生到灭亡,详细解说印度佛教的发展史,以及印度教的前世今生

    我们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大陆,但是经过千年的流转,如今在印度次大陆信奉佛教的人已经寥寥无几,那么佛教是如何在印度诞生而又走向衰落的呢?那要继续接着看.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大体上是我国的商朝前期 ...

  • 【解读】印度佛教圣地桑奇​佛塔

    Stupa,是古印度文对佛塔的称呼,是印度佛教中埋葬佛骨舍利子和圣徒骨骸的地方.据记载,桑奇自古以来就是印度佛教的中心.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依佛门之后,在全国大力弘扬佛教,建造了多达8 ...

  • 让牡丹艺术传播得更广更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9 06:01 X [一线讲述] 讲述人:山东菏泽本土画家 王洪涛 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着富贵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佛教哲学之一:原始佛教2

    印度佛教哲学之一:原始佛教2 3.五蕴说 五蕴即五阴,蕴,意为积聚.类别.五蕴意指五种类别的因素,包括色.受.想.行.识.原始佛教认为,众生是由五蕴结合而成的.<杂阿含经>(卷二十)说:&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佛教哲学之二:部派佛教

    印度佛教哲学之二:部派佛教 公元前4 世纪至公元前1 世纪是印度奴隶制鼎盛时期.公元前326 年,摩诃帕德摩.难陀夺取摩揭陀国王位,统一印度北部地区,建立难陀王朝. 公元前326 年,难陀王朝为其部将 ...

  • 越是不可靠的研究,传播度越广?

    2021-05-28 19:27 原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理(ID:principia1687),作者:小雨,原文标题:<新的可重复性危机>,题图来自:pixabay 一 长期以来,一 ...

  • 佛像起源 | 当佛教相遇希腊雕塑—犍陀罗造像之美

    佛教艺术,博大精深.自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后,便长盛不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国艺术源流儒.道之外,最为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的佛教艺术中,无论是寺庙.还是石窟,大多以佛教造像为核心,而后同佛教建 ...

  • 《柳叶刀》:新冠最早可能在印度次大陆传播,早于武汉首例5个月

    《柳叶刀》:新冠最早可能在印度次大陆传播,早于武汉首例5个月

  • 李晓 | 论迦摩缕波国及帕拉国对西南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影响

    摘  要:4-12世纪,迦摩缕波国和帕拉国先后称雄印度东北部,控制了阿萨姆和孟加拉地区,对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影响深远.迦摩缕波国推崇婆罗门教.边缘化佛教,一度造成印度东北部佛教真空,阻碍了中印西南丝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