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瘟狗"?——马涧美食故事
这些故事是几年前我听阿姨在餐桌上说的,阿姨又是从我外公那里听来,我外公又是从我太公那听来……为了响应政协的征文,我把它重新整理,但愿美食故事代代流传。
精雕细刻的 “餜耶”
我们老家一种小吃叫“餜耶”其实就是"麦疙瘩",做法简单,味道不错。从前穷,没东西吃,在小麦成熟的季节用麦粉加水搅拌,揉成团,然后捏成一大块、一大块的面团,水开了再下锅。几分钟后,待面团熟透,捞起趁热吃,很耐饿。
50年前有一外乡 和我太公一起去一户人家做客,那人家做了“小麦铃”【又称 “米筛(篾筛)爬”】招待客人。她们先用揉好的面粉,摘成一小粒一小粒,然后放在竹筛上轻轻摁一摁。它形如蝌蚪,又如小铃铛,中间镂空,外形好看,也有人叫“猫耳朵”。“小麦铃”一般是与“洋芋”(土豆)、梅干菜等一起煮着吃。
外乡人只知“餜耶“却不知“小麦铃”,吃了之后感叹不已。回家向家人称赞,说,今天这户人家真客气,每一个“餜耶”都是小小的,并且每一个都是雕刻过的,都有花纹。为了让我吃上这个“餜耶“,她们不知道费了多少精力,真是太神奇了。
馄饨与瘟狗
话说nan门外有一男子王五到兰溪北向马涧一朋友张三家拜年。张三的老婆烧了馄饨给王五当点心。王五从来没有吃到过馄饨,回家后向老婆夸个不停。老婆听了很不服气,说,下次你朋友张三来,我也烧馄饨给她吃。话虽这么说,可是王五的老婆只知道包饺子,没见过馄饨是啥模样。
夫妻对话正好被隔壁水尼瓜(“农家妇女”的意思)兰花(娘家正好在马涧)听到了。王五和兰花家平时素有矛盾,此时兰花心生一计。她故意指着一只蜷在门口睡觉的狗大声骂道:“你这只瘟狗,像馄饨一样窝在那里干嘛,碍手碍脚的,烦死了。”
隔壁王五老婆听到了,心想:“哦,我晓得了,馄饨嘛!不就是一只狗窝在那里的模样,谁不会做?”
过几天,张三来王五家回年,王五老婆也给张三烧馄饨吃。于是她弄了五、六斤面粉,卖力地搅拌,搓面粉,搓面团,然后又费劲地把面团捏成一只狗蜷起来睡觉的模样。狗尾巴、狗鼻子、狗嘴吧、捏得栩栩如生。最后她把整只“狗”放在锅里蒸。
客人张三在堂前等呀等,等呀等:“奇怪,这馄饨这么难搞,怎么还没熟?”于是说:“我要回家了,我不吃点心了,我要回家了。”
王五老婆说,再等一下,馄饨就要热了。客人又等了过了一会儿,还是没熟。这下真的要走了。王五老婆揭开锅一看,那只面粉做的“大瘟狗馄饨还“没蒸透,可是边上的尾巴、耳朵已经熟透了。于是说:“哎呀,客人,你别急,要不'馄饨尾巴’先吃点,'馄饨鼻子’先吃点……”
汤团与麻叽(雀)卵
话说马涧有兄弟俩去河西(以兰江为界,指的是女埠、黄店方向)外婆家拜年。客气的外婆给外甥烧汤团招待。因为小弟是第一次来外婆家,在老家仅仅吃过麻叽(雀)卵,一下子看到那么大个的汤团,桌上却没有红糖。连连摇头说:“我不要吃,我不要吃。”而大哥呢,已经好几次来外婆家,晓得汤团里面有肉、豆腐干、青菜,好吃极了。大哥高兴地对小弟说:“你不要,给我吃、给我吃。”于是大哥一口一口吃着美味的汤团。那个味道呀,看得小弟口水直流。他赶紧从大哥那里讨回几个,味道果然比麻雀卵还好吃。
小弟吃了还想吃,他一边后悔给大哥多吃了一些,一边他很好奇地问外婆:“太神奇了,外婆,你们家的麻雀卵怎么和我们那边不一样,个头那么大,一没洞二没缝,那肉、那豆腐干、那青菜是怎么逃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