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治水的潘季驯,永远住在人们的心中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纵观华夏文明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治水与文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人类文明沿水而兴,水利兴则天下定。

兴修水利,消除水害,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治水故事会重点梳理了华夏文明有记载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治水史记,以讲述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朝中期大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享有“世界水利泰斗”的美称。

从嘉靖四十四年开始,到万历年间止,潘季驯奉三朝简命,先后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潘季驯为明代治河诸臣在官最长者,以功累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著成《宸断两河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书,绘制《河防一览图》,还发明了“束水冲沙法”, 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

束水冲沙法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

潘季驯为官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苏北黄河河道中渡过的,特别是在邳州留下了永远的足迹,古来今往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的湮灭了,而“潘公再生处”

“潘公桥”依然在向人们诉说中国古代也是世界河工史上一位杰出人物的心血和汗水。虽然潘季驯的许多著作今天已不可看到,但他终生不懈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他对中华民族所做的杰出贡献

却永远留在历史的记载和人们的心中。虽然当时的政府没有给他谥号,但人民不会忘记他,历史也永远不会忘记他。

(0)

相关推荐